APP下载

基于PDCA循环的核医学系青年人才培养研究

2024-03-11袁磊磊郭月红杨敏福

医学教育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学系核医学首都医科大学

袁磊磊 郭月红 王 凯 吕 琍 杨敏福 艾 林*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70; 2. 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北京 100070; 3. 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联合教研室,北京 100020; 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20; 5. 首都医科大学医院事务管理处,北京 100069)

核医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医学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1-2]。首都医科大学的核医学系(简称学系)成立于2006 年3 月24日,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简称首医)附属单位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了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全面发展的平台。现阶段,学系作为联系各个附属医院专科教学的枢纽,单纯依靠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不能够满足现代医学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如何整合学系内不同医院核医学科的优势资源,以培养更多能够运用交叉学科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是学系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3]。

近年来,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性将PDCA 循环应用于核医学系青年人才的教育培养实践活动中,将有望为解决这一关键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旨在分析基于PDCA 循环在学系青年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并为院系未来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证经验和依据。

1 PDCA循环概述

PDC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领域的方法,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Walter A. Shewhart首次提出后,William Edwards 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将其拓展、推广应用在产品和项目的质量改善过程中[4],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来实现质量的持续循环改进[5-7]。PDCA 理论被广泛运用到行政、教育、医疗等领域,并且随着实践的探索与运用,理论自身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充实[4-5]。近年来,PDCA 循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8-9],引入PDCA 循环面向青年人才实施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统领”,保障各种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同时,促进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持续优化改进,推动各项工作实现闭环管理,具有可行性。

2 PDCA 循环在学系青年人才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分析

在医疗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中,人才是在竞争中取胜的第一要素,尤其是代表学科未来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青年医生是医疗事业的重要力量,是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核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具有独特学科特点的核医学亦是如此,青年医生是核医学发展的未来,他们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学科的发展。然而,当前青年医生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和难点,如医教研自我规划不清晰、所处医院科室条件限制、医疗技能提升缓慢、科研起步困难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青年医生的个人发展,也制约了学系的发展。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不仅为学科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而且从战略高度探索学系青年人才的培养途径及方法,寻找有效的学系内青年医生培养方法,为学系及学科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3 PDCA 循环在学系青年人才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1 计划阶段:具体问题分析

以现阶段学系青年人才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口,制定针对具体问题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对当前普遍存在问题的梳理发现,学系青年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专业技能偏科。核医学专业具有自身特点,青年医师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常为具体病例,然而,学系组成单位既有综合型医院,又有众多专科特色突出的医院,优势资源较为分散,所培养的青年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诊疗非常专业,而对一些自己所在科室不常见的疾病了解较少,实践机会少、专业技能提升较慢。因此,各医院核医学科对优秀复合型人才的自主培养,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不均衡发展的制约,青年医生无法全面掌握更系统疾病的诊疗。②缺乏科研起步基金。青年医生临床或基础科研刚起步,缺乏启动资金,遇到瓶颈,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目前政策对于人才的激励常常为事后性的经济性激励和权力性激励,虽然这种事后性的激励政策是必要的,但并不具有可持续性。③“传帮带”不够精准,且缺乏同群体展示交流的平台。核医学系内人员不乏各层次基金获得者、高质量论文作者,但没有充分发挥其更多、更大的榜样示范效力及“帮带”作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青年医生的个人发展,也一定程度制约了学系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在2021年4月-2023年10月期间,学系整合优势资源,从学系、教师及青年人才自身3 个层面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分层分类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探索较为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及具体办法,并执行(图1)。

图1 PDCA循环在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青年医生培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示意图

3.2 执行阶段:组织实施

以下教学实践活动,按照顺序依次简称为项目1-4。

3.2.1 资源整合同质化教学课件,培养临床知识掌握全面的人才

发挥学系各临床医院专科突出优势,针对学系在青年医生培养中存在的“优势资源利用不足、施教水平不一致”等问题,开展整合资源、同质化学系教学课件项目[10]。由优势突出医院编写相应系统疾病教学课件,丰富病例展示及专业前沿进展内容,各医院教师通过编写及互相修正教学课件以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如由学系主任单位组织各医院编写“总论”课件,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负责“神经系统”、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负责“心血管系统”、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负责“呼吸系统”、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负责“消化系统”、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负责“骨髓淋巴系统”等,形成了一套病例专业特色突出、内容丰富的课件,作为各临床医院核医学教学的重要参考和补充,从而更好地实现优势资源联通共享,助力培养临床知识掌握全面的青年医生人才。2021-2023 年,学系委员单位核医学学科的年授课课时数约为350 课时,每年共有约1 000 名本专科及研究生参与学习。

3.2.2 学系经费支持青年人才科研起步

课题经费支持青年医生人才培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对于刚刚科研起步的年轻医生。此外,导师制培养青年医生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11]。学系组织青年医生进行研究设计,帮助其选择具有丰富医教研经验、良好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能力且符合其发展需求的导师进行指导,提高“传帮带”精准度[12],并邀请了业内知名专家进行评审,遴选出具有潜力的项目进行资助,帮助青年医生快速成长,在传承老一辈医生从医经验的同时,提高科研水平。经过2021 年的需求调研,2022-2023 年学系择优支持了共11 项科研设计,被资助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12篇、核心统计源期刊文章4篇。

3.2.3 完善学系课题辅导机制,提高中标率

学系组织完善课题评审机制,选送优秀标书,以提高中标概率。首先,经过讨论制定了一套明确、客观的评审标准,包括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创新性、可行性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评审过程有章可循;其次,评审采取多元化方式,除了传统的书面盲审,还引入揭盲后的专家咨询、同行评价等方式,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课题的情况,选出优秀的标书;再次,对评审过程进行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避免出现不公正、不严谨的情况;最后评审结束后,对申报人及评审专家进行反馈沟通,汇总申报或者评审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申报过程中改进和提高。在学校临床专科学院(系)开放课题申报遴选中,与2021 年“零中选”相比,2022-2023 年实施新辅导机制后,由学系组织评审、择优选送优秀标书共4项,全部获得批准。

3.2.4 青年学术月平台建设,提高榜样示范帮带作用

学系针对目前学系青年人才跨医院近距离交流匮乏、优秀青年人才榜样示范帮带作用弱等现状问题,组织搭建了2022-2023 年青年学术月平台,由同年龄段优秀青年人才展示成绩,分享经验教训。同龄优秀的青年人才可以成为其他人的榜样和良师益友,作为“小导师”发挥作用[11],通过积极有趣的示范帮带作用促进其他人的学习和成长[12],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激励和鼓舞: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和成长历程来激励和鼓舞其他人,帮助其建立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②提供学习机会:为其他人提供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帮助提升能力和素质;③指导解决问题:同龄优秀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帮助其他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效途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④促进学系内部交流合作:学系层面组织青年学术活动,能够聚焦提升学系优秀青年人才影响力及示范作用,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青年医生,为学系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3 检查阶段:实施效果

“检查”是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步骤[7]。反思自己的行为或经历是转化为长期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这一理论,在行动中出现问题,并寻找可能的原因和解决策略会触发一个可持续的学习过程,并通过适当的后续跟进来加强。因此,进行完善评估和反馈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能够更好地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和质量[5-6]。

在此阶段,笔者选择学系内青年医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多维度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客观数据为依据,对培养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在本研究中,共发出问卷52 份,回收有效问卷50 份;男性17 人,女性33 人,平均年龄(31.68±6.99)岁;学历组成:本科3 人,硕士研究生14 人,博士研究生33 人;职称组成:37 人为实习、住院或主治医师,13 人为高级职称医生。对4 项教学实践活动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了青年医生对于不同活动的知晓率、满意度、重要性、改进要点及紧迫度(表1)。

表1 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青年医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调查问卷结果(x±s)

调查结果显示,PDCA 循环活动的实施,在学系青年人才培养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中,为提高“小导师”精准帮带的青年学术月活动,知晓率、满意度最高,说明搭建同龄人互相之间的认可、学习非常重要。另外,青年医生对项目2和3 的知晓率最高,说明学系经费、课题支持对青年医生有更大吸引力。项目1 的知晓率不足、紧迫度不足,分析原因,可能为撰写课件活动对于青年教师群体提高教学水平有较大意义,但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很多课程受众并不知晓学系组织此项活动,课程初稿形成后,此项活动目前紧迫度较低。

3.4 处理阶段:制定新目标

根据检查阶段的评估结果,学系进一步调整培养计划和目标,持续改进学系组织针对青年医生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

根据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我们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解决和完善。如:①进一步发挥同龄人榜样示范作用,加大“小导师”帮带活动频次;②学系经费支持不足仍是掣肘学系组织活动的关键问题;③学系活动宣传力度不足,“思想动员”将更具效果;④组织青年教师集体完善学系课件,丰富课程设计内容;⑤进一步细化学系遴选课题指标,加大辅导力度。

4 结 语

本研究通过客观数据展示了PDCA 循环在首都医科大学核医学系青年医生培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研究结果表明,PDCA 循环的实施能够有效助力解决现阶段学系在青年医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尤其是在“导师”“小导师”精准“传帮带”、整合资源扩大受众范围等方面,青年医生满意度较高,且教学实践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袁磊磊: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撰写论文;郭月红、王凯、吕琍:收集、统计、分析研究资料及数据;杨敏福:设计并完善研究方案,总体把关,审定论文;艾林:总体把关,审定论文。

猜你喜欢

学系核医学首都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遗传发育学系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全国核医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学系
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预防医学专业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中美临床核医学现状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