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核医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2024-03-11许燕峰杨吉刚
许燕峰 杨吉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50)
2019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1]。2020 年5 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2],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纲要》指出,对于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2]。
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核医学按器官或系统又可分为心血管核医学、神经核医学、消化系统核医学、内分泌核医学、儿科核医学和治疗核医学等。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核医学科以儿科核医学作为特色,在儿童肾积水、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儿童良性及恶性骨关节疾病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核医学是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中的必修课,结合科室特色,在本科生的核医学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核医学教研室落实《首都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精神,尝试在核医学的本科生教育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中,引入PDCA 循环[3],通过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反馈(check,C)、处理改进(act,A)4 个步骤,不断循环,推进核医学教学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1 基于PDCA循环将思政元素融入本科生的核医学教学方案及设计
1.1 传统医学教育中思政元素的不足
在以往,医学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尚未得到充分发掘,也很少见到医学院校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的报道。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政教学的日益重视,需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程思政在融入传统医学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①思政教育过度依赖于专门的思政课,在医学专业课程的课堂授课过程中,思政内容比例很少;②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和学生的互动,缺乏系统的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③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不够,对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爱国情怀的教育不足;④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不够,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思想的问题[4]。为顺应新时代下党和国家对于高等院校提出的新要求,解决目前临床医学本科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将思政元素融入核医学教学中,探索将思政元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新方式。
1.2 PDCA循环
PDCA 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提出,由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推广宣传后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PDCA 循环是将质量管理分为4 个步骤,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效果的过程,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在下一次循环去解决[5]。这一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能提升质量管理的效率,也能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应用。
1.3 基于PDCA 循环将思政元素融入核医学教学方案及设计
由于传统的医学专业课教学方法与医德医风教育存在局限性,我们将PDCA 循环模式应用于核医学教学当中,并且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帮助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通过PDCA 循环模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发现核医学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融入的不足,不断总结、改进,达到对医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目的,从而最终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素质及社会责任感。
1.3.1 计划阶段(plan)
首先要明确核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包括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两部分。核医学的课程总学时为14 学时,其中理论课10 学时、见习4 学时。研究中涉及授课的目标群体是首都医科大学2020 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长学制本科生。针对教学对象,结合核医学专业课程内容,本教研室重新编写了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充分挖掘每节课程中涉及的思政元素,编写思政案例,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1.3.2 实施阶段(do)
在计划阶段完成的教学设计和教案统一由本教研室全体授课教师研讨、修订,进一步完善教案及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授课主体,负责依据教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讲授的各个环节之中;在临床见习的过程中,带教老师结合临床实际情境,对学生进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等的熏陶,更形象、更直观地进行教学,将课程知识、思政教学、技能操作等教学目标融为一体。
1.3.3 检查阶段(check)
判断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人才培养的结果,即是否能够培养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笔试和技能考核、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教师和学生互评、教学督导组的评价及社会认可度和学科影响力等几个方面,来实现对思政融入效果的检查。
1.3.4 改进阶段(act)
在此阶段,本教研室全体教师总结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缺陷和漏洞,讨论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总结学生的考试结果、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及教学督导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思政的教案和教学设计,整改后进入PDCA 的下一个循环,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基于PDCA 循环将思政元素融入本科生核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PDCA循环将思政元素融入本科生核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流程图
2 基于PDCA循环的思政元素融入核医学课堂教学模式
2.1 根据教学大纲在不同章节融入思政元素
在核医学理论授课的教学设计中,本教研室教师根据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查找相关人文案例、时事热点等资料,从中寻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案例,并从中提取适合教学的思政元素,与相应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的目的。以下以核医学相关内容作为案例,探索融入思政的教学实践(表1)。
表1 核医学课程中挖掘出的典型思政案例
2.2 基于PDCA 循环的核医学课堂教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将课程思政融入核医学理论教学之中,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多个阶段完成对课程思政的融入。
(1)计划阶段(plan)
在课前准备阶段,每一位授课教师需要重新编写自己的教案,在其中融入思政元素,更加注重时间的分配和重点知识的讲授,并充分运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强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然后交由教研室共同讨论审核。开课前教研室需要进行集体备课和试讲,通过反复地打磨、演练,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需要提前发放给学生预习材料和课程重点,预习材料中可以包括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和思政话题,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准备的时间,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交流。
(2)实施阶段(do)
分为课堂教学的授课过程和课后安排两部分。
授课过程:教师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授课环节中使用多种手段完成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思政和专业理论的融合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取得学生的信任,同时随时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情况,及时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形象的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课后安排:在授课完成后给学生设置的作业和习题中,加入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时事热点,宣传正能量,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增强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作业的形式灵活多变,包括案例讨论、小组作业、主题演讲等,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合作能力。
(3)检查阶段(check)
包括对学生和对教师的检查评价两部分。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对于平时成绩的评定,需要综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对于期末理论考核,在题目中出现思政相关的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对其中的社会和人文问题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对教师的评价中,采用问卷、座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评价和建议,收集教研室和教学督导的评价,在多个维度对课程思政的融入情况进行评估,帮助教师充分认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此阶段,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面对开放性问题思考不足、对于社会和人文问题缺乏了解和关心等问题,部分学生存在着唯分数论的误区;在对教师的检查评价方面,我们发现,部分授课教师存在仅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对于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够重视,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
(4)改进阶段(act)
同行听课对于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提升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我们鼓励其他教师采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随堂听课,并在之后教研室内部课后点评中提出发现的不足,积极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授课教师要在课后积极自评,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教研室通过集体讨论,最终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为思政融入和教学内容的下一阶段方案提供参考。在课程开始前,通过教学群、邮件等方式向学生发放时事案例、医学人文教学案例等相关内容,并在上课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深度思考,从而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理论授课中。
最后,通过对4 个阶段的成果进行总结,进一步分析问题并进行改进,最终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对于尚未得到执行的改进措施,转入下一轮循环,并在下一轮循环中巩固已经改进的方案,最终形成核医学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
3 基于PDCA循环的思政元素融入核医学见习教学模式
3.1 思政元素的融入提高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以儿科核医学作为科室特色,每天为大量儿童患者进行核医学检查。相对于成人,儿童做核医学检查时配合度较差,许多低龄患儿需要提前预埋留置针、使用镇静药物后再行检查,这对核医学科的临床工作提出很大挑战[6]。放射性药物大多是通过泌尿系统排泄,因此,检查前需要排空膀胱,注意排尿过程中切忌将尿液滴在身上,避免尿液的放射物质造成污染。在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和儿童和家长沟通交流,安抚并疏解儿童紧张情绪,做好人文关怀。
本文以儿童神经母细胞瘤123I-MIBG SPECT/CT 检查为例。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占15 岁以下患者恶性肿瘤的7%以上,约占所有儿科肿瘤死亡的15%,5 年生存率低于50%。123I-MIBG SPECT/CT 显像主要应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的检查,能更早发现是否有骨转移[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儿童NB的123I-MIBG SPECT/CT 扫描的核医学科,2022年核医学科患者的危险度分布情况和检查应用情况见图2。
图2 2022年核医学科患者的分布情况
在临床见习的带教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从预约到检查过程中的每个步骤,让学生了解患者社群的管理以及其中医务人员的付出,讲述检查过程中的感人故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内核,感受医务人员对患儿的关爱,从而达到融入课程思政、提高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3.2 基于PDCA 循环的核医学见习教学课程思政实践方案
为了提升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并且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本教研室在临床见习带教中引入PDCA 循环,以提高教学的流畅性,提升教学效果。
(1)计划阶段(plan)
在临床见习开始前,带教老师提前了解了当天科室的患者情况和工作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然后由本教研室教师共同修改、审核。带教老师提前与班长取得联系,课前一天发放给学生预习材料和带教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临床见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实施阶段(do)
在见习带教的过程中,分为临床病例讲解和临床工作观摩两部分。
临床病例讲解:带教老师使用幻灯片展示、视频等多种方式,以临床实际遇到的病例为例,向学生讲解核医学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特征和核医学检查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入,帮助学生理解患者的痛苦,做到“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同时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和学生的交流。
临床工作观摩:让学生观摩并适度参与核医学科临床工作,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对待患者耐心细致,工作一丝不苟,在完成检查的过程中注意患者状态,及时安抚患者紧张情绪,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思政教育,提高医学人文素养。
(3)检查阶段(check)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考核和评价方案,对学生的临床见习成绩,需要根据考勤、见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在见习表现中将学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纳入考核项目,并进行记录,及时和学生沟通。同时,需要收集学生对老师及教研室的评价、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督导的评价,在更多的维度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这一阶段,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过于功利,仅注重考试分数,对医疗实践中的人文关怀缺乏足够的重视,无法充分与患者共情。部分带教老师临床工作较为繁忙,在带教过程中表现匆忙,经常被临床工作打断,影响了带教效果。
(4)改进阶段(act)
临床见习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成效总结与反思,首先强调同行随堂听课。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教研室内其他参与临床工作的教师、其他医务人员,均可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见习完成后教研室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反馈、总结,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另外,还需要通过座谈会、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学习效果及课程思政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完善下一阶段教学方案设计。通过上述环节,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改进带教方式,可以极大提高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通过对前3 个阶段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提炼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最终形成临床见习带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循环,并在下一循环中巩固已经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形成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水平的良性循环。
4 结 语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本教研室将思政元素融入核医学专业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教学中,探索具有科室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以实现医学知识的传授与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树立的融合。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为祖国培养人民满意的好医生。同时,课程思政的融入也会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本教研室通过PDCA 循环模式,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案设计和课程设计,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完善评价体系,极大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为今后如何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提供了参考。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许燕峰: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收集、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杨吉刚:提出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总体把关,审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