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4-03-11

中国德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科尔伯格学段

■ 谢 娟 亓 舒 杨 婷

一、问题提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1]“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3]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4],并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总之,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的方向。

大中小学思政课是为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专门开设的课程,现阶段包括义务教育的道德与法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大学本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职高专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所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围绕共同的育人目标,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赋予各个学段相应的课程内容,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教学,接力实现不同学段的目标,最终实现育人的总体目标。[5]它是课程的一体化,而非一体化的课程,所以不包括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

因国外无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故没有思政课一体化的相关论述,但有关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具有参考价值,如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是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的,前一道德发展阶段是进行下一道德发展的前提[6];美国教育学家赫钦斯认为忽视大学教育和中等教育之间的联系是造成大学教育内部思想混乱的重要原因[7]。国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内涵阐释、内容要求、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概念、特点、内容要求、宏观举措等方面已基本形成共识,然而也存在一体化建设意识不足[8]、各学段教学目标衔接有偏差[9]、教师交流机制不健全[10]、教学方法有待创新[11]等问题。为贯通各学段之间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衔接,本文遵循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规律,借鉴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寻找一条“林中路”。

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方法指导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指出,人类道德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程度向前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单纯的自我利益到更高层次的关注其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的过程。[12]这个过程具有三个特点。首先,道德发展是一个持续的、不断进步的过程,由一个发展阶段向另一个发展一阶段的过渡是连续的,没有断层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以前一阶段的经验作为基础和前提,才能更好地进入下一个阶段。其次,道德发展是所有人普遍经历的一个过程,与性别、种族、宗教、文化等因素无关。尽管人们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下接受不同的道德教育,但道德发展的基本阶段和路径是相似的。最后,道德发展不仅涉及道德判断的发展,还涉及心理上和精神方面的成长。这个过程对于个体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个体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道德发展是一个持续的、普遍的、精神层面不断完善的过程。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三个水平: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其中,前习俗水平分为第一第二阶段,主要特征是青少年通过外部选项进行道德判断,他们的行为取向主要是避免惩罚和获得奖励。习俗水平分为第三第四阶段,主要特征是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情感,意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受其他人的想法和观点的影响。后习俗水平分为第五第六阶段,主要特征是青少年愈加重视内在伦理标准,而非只是关心外部规范和他人期望,开始具备自主判断的能力,能够考虑公正、平等以及道德价值因素,并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作出行为选择。该理论不仅为理解道德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指导。关于青少年不同道德发展阶段的特征及思政课建设要点详见下表。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表明,人的道德发展是按照一定的、不变的序列发展顺序向前推进的。小学1—2年级的孩子尚未形成自身的道德认知,道德感知主要通过他人影响而获得。从小学3年级开始到初中、高中阶段,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认知,道德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阶段性特点明显,既有强烈的依赖性又讨厌被束缚,强调个人意识又极容易被外界信息影响,道德发展具有多元、理智、务实、自主的特点。大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他们的道德体系逐渐形成,各种道德观念也基本具备,能够用发散思维看待各种问题。前一道德发展阶段任务的完成,是进行下一阶段道德发展的前提,只有每个学段的道德发展目标都顺利完成,才能对应大中小学思政课相互衔接的内在联系。由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道德发展状况,设置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

表 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及思政课建设要点

三、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指导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前习俗水平,孩子能够区分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开始遵循社会习俗和规则,但只是因为想得到大人的认可和表扬,还没有理解习俗的内在意义。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开始接受社会的规范和期望,并且尝试使行为符合社会期望。他们绝大多数时候会积极尝试去做“对”的事情,但同时也会产生逆反心理,揭露和违抗规则。在习俗水平,个体的道德发展取决于周围环境的道德要求和规范。习俗水平与环境和文化有关,个体开始培养自己遵循集体规范的意识和行为,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在后习俗水平,个体的道德发展已经超越了单纯遵循集体规范的范畴,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和自我认知。从学段上来看,后习俗水平主要包括高中的后半段和大学阶段。个体开始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观进行质疑和探究,并且会根据内心信仰和认知水平来对道德行为作出判断。个体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道德观念,逐渐认识到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进程,并努力为之作贡献。这一阶段学生会审慎地衡量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道德互动关系,并有意识地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道德素质和道德行为。在此理论指导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之间的衔接。具体到各学段而言,小学阶段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儿童接受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开端。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对于教师的权威具有天然的敬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儿童奉为圭臬。因此,小学阶段的思政课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在小学高年级,一部分道德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会处于人际关系和谐协调或(愿做一个)“好孩子”的定向阶段,因而会因为教师的权威、表扬以及成为教师心中的“好孩子”而服从于教师,做出教师要求的道德行为。而道德是在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所以小学思政课在开展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作为逻辑起点,以社会环境为背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学校需要在开展思政课之前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进行诊断,解决道德发展遗留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的道德发展由前习俗水平向习俗水平再向后习俗水平的过渡时期,只有真正掌握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才能采取更适应学生道德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在完成前一阶段道德发展任务之后,才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道德发展阶段,进行下一阶段的道德发展。所以,初中教师在进行思政课教学之前应该对相应年龄阶段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进行诊断,尽早将学生遗留的道德发展问题解决,为下一阶段道德发展打好基础。

图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

高中阶段思政课也需要做好衔接工作,通过对学生道德发展阶段的评估,确保学生在完成上一阶段的道德发展目标后能够平稳过渡到下一阶段。教师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克服道德发展中的困难,满足学生在不同道德发展阶段的教育需求。对于学生道德发展阶段的判断,不仅要看是否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更要观察道德行为是否与其道德认知一致。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案例,设置具体的道德情境,应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观察学生作出的道德判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团体公正法,帮助学生弥补自身与此年龄阶段要求的道德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团体公正法是科尔伯格对学生进行道德训练时所使用的一种提高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方法。在进行有关道德问题的讨论时,将不同道德发展水平的儿童分在同一个讨论小组当中,道德发展水平较低的儿童会不自觉地思考道德发展水平较高的儿童的观点,在他人观点和自我观点碰撞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道德发展水平。

大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基本成型,家庭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影响不断减弱。因此,高校要为学生提供承担社会角色的机会,即道德实践机会,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学校是思政课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思政课已经不再局限于封闭的课堂教学,而应该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不仅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同时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体验,使学生在完整的社会系统中接受道德教育。大学思政课要为学生创设承担社会角色的机会,在不同的道德情境中进行思政课教学实践,全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判断能力、共情能力和行为表达能力。

总之,基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关注两个要领。一是要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各学段之间的过渡性。各学段学生的道德发展特点不同,心理接受能力不同,道德水平也是分层递进的。不同学段所需要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也各不相同,所以明确各学段之间的过渡性尤为重要。学校在进行思政课建设时,应明确上一学段思政课开设情况,注意下一学段思政课的发展要求,做好学段衔接,并完成向下一学段的过渡。只有这样双向呼应,上下沟通,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循序渐进和螺旋式的发展。

二是要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阶段性。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强调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是随着年龄和认知发展逐渐演化的。学生自小学入学到大学毕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水平和特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明确指出了不同阶段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这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衔接性和阶段性相一致,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更新提供了思路。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必然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且不为人的意愿而改变。所以,在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道德发展阶段作为开展思政课的依据,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使每个学段的思政课都能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真正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建立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交流互动机制,不断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形成与各学段相适应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从而接力实现不同学段思政教育目标,完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任务。

猜你喜欢

科尔伯格学段
我的爸爸叫焦尼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我”来了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科尔摩根伺服在数控钻铆机床中的应用
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扎克伯格写给初生女儿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