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2024-03-11唐静云崔秀兰

科教导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观念劳动育人

唐静云,崔秀兰*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1 推行劳动教育的重要理念

2020 年3 月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青少年劳动教育是党和国家亟须高度重视的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者需时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将劳动教育纳入对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的过程之中,加强劳动教育认知、营造劳动教育环境、感受劳动教育熏陶,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努力贯穿各学段及各方面,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

自国家颁布劳动教育政策文件之后,多数学校开始纷纷落实,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树立劳动教育观念。多数学校虽已展开劳动教育的相关措施,但受其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家长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劳动教育浮于表面,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深入探讨劳动教育的优化路径,以期让教师、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有所转变,从而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2 初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2.1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教师的劳动素养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十分注重劳动教育,他认为,劳动教育是集体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提出劳动与教育并行的原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意义深远。劳动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引,更需实践的检验。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是教育者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根本前提与保证。但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劳动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上受自己的主观认知的局限,缺乏劳动教育的更新学习,致使劳动教育的思维固化。由此可知,要想从根本上发挥劳动教育的真正作用,教师首先自身思想上要有所转变,改变原有的守旧思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前,首先自身就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学习,了解劳动教育的宗旨和内涵,掌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以便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师增强劳动教育的认知途径如下:一是通过线上教育平台来学习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如阅读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颁布印发的劳动教育政策文件,查询互联网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订阅劳动教育平台公众号,参加线上相关学术研讨论坛等;二是在线下劳动教育实践中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学生的日常劳动,包括行为习惯、劳动态度、劳动表现、实践能力等,并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与反馈。

综上所述,教育者要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出发,摆脱劳动教育片面化、边缘化的困境,突破传统教育的守旧思想,提升自身的劳动观念,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2.2 引导学生加深劳动认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离开了劳动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要想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应走进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应从多途径多渠道开展:通过主题班会、墙壁展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下,加深对于劳动教育的认知;通过线下劳动实践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如通过制作值日周期表组织学生展开劳动、定期组织学生更换板报及墙画内容。

学生只有切身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并知晓在新时代教育发展变化中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这样,当学生步入社会时,也会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时感受到劳动的光荣,也会真正理解劳动所带来的意义及价值,从而端正自身的劳动态度,培养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

2.3 构建劳动教育评价,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多元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及学生评价体系在整个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在劳动教育中要构建教师评价。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起到帮助、促进和引领作用,学校应合理有效地对教师展开评价,这样能够促进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评价理念也要摒弃传统“唯分数论”的守旧观点,从教育工作表现、教学创新能力等多角度出发进行评价。学校也可以定期对各个教师本班级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价,鼓励其进行劳动教育模式及手段的创新。这样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也会力求创新理念,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实现劳动教育所带来的育人价值。

其次,要完善学生评价。学生是劳动教育的主体,采用多元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增强其对劳动的认知,进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教育者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将过程性评价与赏识性评价相融合。注重过程性评价,是要时刻关注到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变化,并将其表现进行归纳记录,作为评定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长期评价依据;注重赏识性评价,是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劳动精神、实践能力、劳动表现等,以多维度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长善救失。

2.4 家校积极沟通合作,助力家校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需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但由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家校合作还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狭隘化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定期通过互联网、家校通、家长会等途径和方式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共同推进家校共育,协同育人。

家长也需认识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明白劳动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起到的深远影响,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尽可能为孩子营造出和谐恰当的劳动氛围,在劳动中积极鼓励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这会让孩子感受到帮助父母做家务是十分光荣的,进而激发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避免孩子产生惰性心理,帮助其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责任感。

家长应改变对劳动教育的浅显看法,注重引导孩子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学校共同齐心协力培育孩子成长。教师与家长建立共同的目标体系,就会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共同努力。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与教师进行协同沟通,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优势与短板,进而有针对性地督促辅导,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从教师的角度上看,与家长进行协同沟通,能全面有效地了解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效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2.5 加强数字信息技术,注重创新劳动教育

众所周知,现如今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充满数字赋能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发展遥相呼应,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校教育也经历了“辅助—优化—增强”的阶段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深远,因此,在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上也应做到与时俱进,充分汲取创新理念。

创新劳动教育应从如下方面展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在主题班会上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劳动教育视频,如《劳动铸就中国梦》《大国工匠》等劳动专题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体会劳动人民最光荣,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系;可以让学生自主通过互联网查找优秀劳动模范的事迹,等到下次主题班会时进行资源共享,生生互学,以此来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及同伴互动意识。

教育部门已为我们搭建好了更加优质的教育平台与教育资源,那么当下教育者就亟须利用数字技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将教育理念与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使其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优势。

3 结语

新时代,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获得理想的成绩分数固然要紧,但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很重要。劳动教育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教育环境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劳动体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劳动教育的展开既能改善社会中的懒惰倦怠、游手好闲、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又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观念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维生素的新观念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