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化节”引领常态课堂教学的路径与实施
2024-03-11哈尔滨市风华中学
哈尔滨市风华中学 潘 玲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在修订原则部分提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课程一体化既指向学校课程建设宏观层面的设计,还体现在中观层面——不同核心课程的建构,以及微观层面——课堂教学之中。 风华中学在推进课程一体化实施过程中, 以教学文化节为示范引领,聚焦关键问题,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升常态课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凸显学校育人特色。
一、教学文化节:有趣、有效、成长
教学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 是学校课堂教学的盛宴,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二十五届(前十届为课堂教学大奖赛)。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从1999 到2008 年, 十届课堂教学大奖赛的主题是“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面对时代的发展,学校积极探索和寻求适合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育诉求,适合本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人生追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2009年,学校创办了教学文化节,并将主题确定为“有趣、有效、成长”的课堂教学研究。“有趣”即导入新课激趣,合作探究助趣,讨论交流解趣,反思收获得趣;“有效”即学习过程求效率,学习体验求效益,学习内容求效果;“成长”即学生的学业增长,学生的身心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文化节的基本流程是:确定目标、制定方案、专家培训、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说课、上课、析课、评课、总结表彰。 围绕教学文化节主题和研究方向,每个学科确定上课的课题,先集体备课,再由一到两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观课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共同切磋、研讨,校领导深入到各组倾听并参与评议。由校长、主任、备课组长组成的教学文化节评委会对所有课例进行集中研讨,梳理亮点与不足,提炼对于常态课堂教学有启发与指导意义的典型做法。教学文化节评课从多角度,分层次展开:有上课教师所在备课组对教学目标预设与达成的分析,有同学科教师借助观察量表的诊断式分析,有其他学科教师关于学科融合的感悟,有学科主任理论结合实践的思考,也有教学副校长的总结和点评。每一次教学文化节都凝聚着风华中学教师们的智慧,积淀了教师团队通力合作的品格。
二、从单一学科到学科融合的课程理念
2019、2020 年教学文化节的主题分别为“Steam 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学科融合的课堂实践”。 有别于传统的单一学科、偏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Steam 课程核心在于突破学科界限,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并且和生活相关的项目,在此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
应用该理念我们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并以项目式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开发出了具有学科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例如,化学学科“垃圾分类的认识”“燃料及其利用”“厨房中的化学”,物理学科“杆秤的制作”“自制照相机”“制作木架台”等教学内容都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艺术、劳动等多学科知识来学习的过程。
学科融合的课程理念和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都要求教师结合现实生活设计具有持久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形成相应的学科素养。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关键是运用学科融合的理念,设置“真”问题,为学生创造在问题中学习、在问题中合作、在问题中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以化学课“燃料及其利用”为例,在探讨使用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时,教师基于生活情境,围绕哈尔滨市冬季集中供暖、禁止燃放鞭炮、松北新区实行智轨等内容设计问题:
1.哈尔滨市的供暖问题是与每位市民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 供暖企业使用的燃料是什么? 这些燃料的使用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春节放鞭炮的传统增添了团圆、热闹的氛围。 对于哈尔滨市发布的禁止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政策,你有什么想法?
3. 智轨电车的快捷性和舒适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许。 哈尔滨在推进智轨交通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源于真实生活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均得到发展。
以物理课“制作木架台”为例,教师可布置项目式学习任务:
1. 任务内容: 以4 人小组为单位, 利用提供的木方(2×150cm)完成木架台的制作。
2.工具准备:自带钉子、锤子、手工锯、钳子、螺丝、电动螺丝刀等。
3.评价维度:设计方案、工具使用、分工合作、作品实用性、美观性。
学生自己组建小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激发了好奇的天性、培养了主动探索的能力,在思维碰撞中实现了以理解为目的的深度学习,在一起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了劳动意识和生活技能,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培养了艺术品味。
三、从课时教学到单元整体设计的实施
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不能把教学内容碎片化地当做知识点来处理, 而是要帮助学生围绕单元学习目标,进行单元知识结构化的建构,并以具有挑战性的核心任务来驱动。 2022、2023 年教学文化节都围绕“单元整体设计”进行研究,如今,单元整体设计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风华中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一)将教学目标转化为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描述,侧重教师主导。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视角出发,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以及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例如, 统编版英语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 12 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 的单元学习目标如下:
A.运用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陈述过去发生的事件(语言能力);
B.通过语篇阅读,理解作者两次避免意外事故后的心理感受并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生活中的意外,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思维品质);
C.总结生活中应对意外事件的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
D.了解西方节日——愚人节的习俗,学会理智分析、看待事物(文化意识)。
这四个学习目标体现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所包含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预期学习成果。
(二)将简单的活动转化为挑战性的核心任务
单课时的教学活动多数是为了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相互之间缺少关联, 而核心任务能驱动素养目标实现、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持久思考和探究。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历分析、判断、综合、评估、质疑、证明等一系列深度学习的过程。 不仅有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使用, 还有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迁移。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可能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育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例如,统编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设计的核心学习任务为:探究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依据学习目标,教师进一步把核心任务分解为四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是完成核心任务的关键节点,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支架。
子任务1:新站选址之我见:假如我国要建立第五个考察站,请你为新站选址并说明原因。
子任务2:新站设计之我建: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南极的科考活动以及生活所需,设计你心目中的科考站,并说明设计理念。
子任务3:极地考察之我思:判断科考队员在进行哪项研究,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子任务4:极地保护之我为:结合案例表达自己的看法。
当教师将知识的迁移应用、问题解决作为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时,立足真实情境、具有一定复杂性和挑战性的核心任务,可以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完成核心任务的过程,就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
风华中学以教学文化节为引领的“有趣、有效、成长”的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感不断增强,成为区域内理念先进、扎实实践的优秀教师团队代表。 在这样的课堂文化中成长起来的风华少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求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得以发展。 从风华毕业的每一个学生,都满怀感恩之心,带着风华教育的印记,意气风发地踏上幸福人生的又一个阶梯。 风华的教师们也将继续勤勉认真、创新实践,努力成为莘莘学子幸福当下和幸福未来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