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探讨
2024-03-11哈尔滨市第七十三中学沈亚鑫
哈尔滨市第七十三中学 沈亚鑫
高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在各领域的核心素养是在高中阶段成型的。高中美术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 还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应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使之成为日常美术教学的重要辅助,充分发挥美术的育人作用。
一、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现状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更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1]。但是,依据多年高中美术一线教学的工作经验,在持续开展关于区域内普通高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的交流与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仅少数省级重点高中在美术校本课程方面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和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多数普通高中仍存在对美术课程教学缺少必要重视的现象,导致校本课程被边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所以难以满足和调动学生参与核心素养培育的积极性,教师对校本课程教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也相对较少。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其展开持续的研究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原则
灵活性。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特点为基础开发的课程,不是学校日常课程的简单延伸,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坚持灵活性的原则,尽可能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课程的目标和方法也要以学生的能力为基准,因材施教。 在营造校本美术课程教学灵活性的时候尝试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收集学习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信息,由学生自主选择并规划自己在高中阶段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开放性。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高中美术教学工作应充分发挥美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鉴赏、创造美的兴趣,使得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形成创新的意识,然后再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尝试创作美术作品。 为此,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以开放性为原则,发展学生创意实践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生活性。 与学生生活领域密切相关的内容,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生活化的内容能够带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帮助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2]。对于高中美术教育来说,校本课程教学的生活性原则还能引导学生重新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各种视觉文化现象以及信息,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推动学生将校本课程的学习成果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策略
1.做好课程设计工作
学校和教师要注意, 校本课程教学固然要有灵活性,但同样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之下,要能体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并具有地域特色。具体的内容和形式也要听取学生的建议,把满足学生需求和落实新课标结合起来。
比如,学校和教师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装饰类课程感兴趣,渴望获得学习和体验的机会,并能提出创设性建议。针对学生的这一需求,学校根据校情、学情和师资等情况进行研讨与考察,明确装饰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与方向, 从而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与框架并加以实施。在设计毛线装饰画校本课程时,需要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将相互关联的知识模块结合,构建知识体系。 以第一单元“装扮生活|毛线装饰画概述”为例,本单元分为三个主题:“毛线装饰画的前世今生”“毛线装饰画与文化”“毛线装饰画与材料”。对应的内容分别为毛线装饰画发展史、文化传承、技术与材料的初步认知。通过对课程概况的了解,逐步向“传统纹样赏析”“光色变奏”“创意无限”和“实践”单元进行深入学习。 除了完备校内基础课程的设计工作,还要做好校内外教学活动的规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既能体现出校本课程的特色,又能起到较好的发展学生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等美术核心素养的作用。
2.持续整合美术资源,探索跨学科教学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出,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在高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中,应建立起大美术教育观,将可利用资源与语文、历史等多门文化课程深度融合,讲述作品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与经典诗词作品联系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精神气节[3]。
以毛线装饰画校本课程“传统纹样赏析”单元中的主题一“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为例。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样式繁多,多以器物、织物、建筑等为载体,在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气息的同时,也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 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护膊当中的纹样有云纹、星纹及仙鹤、孔雀、辟邪虎等禽兽纹样,而在央视出品的《国家宝藏》节目中也介绍了这件带有明显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品。教师以学生建议和需求为基础, 将节目中的资源利用起来,与校本课程教学相融合,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带领学生全面了解这件艺术品各纹样的历史演变与不同时期的纹样特征,培养学生美术表现、文化理解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3.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除了需要师生及时在课程中添加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外,也要将生活作为美术校本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鼓励学生与时俱进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手段在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的自主创作有机会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教师在毛线装饰画校本课程“实践”单元中设计一次生活化的专题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完成。 学生首先以小组形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空间,例如教室、家里的客厅、某个公共空间等,只要学生感兴趣,都可将其作为素材。 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照相机、3D 打印机等设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将这些素材收集并整理起来,以此提升学生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在校本课堂上,各小组进行展示, 尝试说明本组以怎样的视角挑选出这些空间,通过毛线装饰画的哪些技法,设计怎样的纹饰和图案进行相关的创意实践来美化、装饰该空间,以此获得的审美感受是什么。 课堂教学由学生的分享作为开端,其他小组也可提出或补充不同的设计意见和构想,大家集思广益后,重新梳理创意构思,完善设计方案和草图,再请各组通过毛线装饰画“再现”出来。
4.组织开展多元实践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不仅为学生的实践创造了空间,也在活动中调动并保持了学生对多元实践的热情。 教师要促进学生在实践基础上的交流互动,不要让学生反而被困在单一的实践范围内。
比如,在毛线装饰画校本课程“光色变奏”单元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在画纸上进行不同的色彩调配与色调搭配,让学生感受色彩变化的魅力,还需规划在适宜的阶段加入毛线染色工艺实践校本活动课。教师引导并辅助学生探究如何选择毛线、染料调配、工具的使用、染色的步骤与染色的技巧。 以学生安全为前提条件,让学生在选择材料与色彩的实践活动中,先行体会到毛线装饰画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美术“实践”单元完成不同主题的创作后,有必要适时地延展校本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从展览的策划、筹备、作品分区、布展、分工、宣传推广直至在展与撤展阶段,均以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策划与操作,让学生通过多元实践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美术素养,并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已经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是学校日常美术课程的重要补充。 核心素养视角下,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满足学生需求及落实新课标为基础进行课程的设计,并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完善,让美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