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培育学生的英语“高阶思维”
2024-03-11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城南实验小学东校区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城南实验小学东校区 丁 宁
思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支撑,“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学生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的英语学习,促进学生英语认知、思维等能力不断进阶。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积极的学习,是一种过程性、反思性的学习,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品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问题、任务以及导图等方式,来促进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的发生,从而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情境:学生高阶思维发生的母体
文化性的学科拥有着生活和文化的土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架构英语学习内容与生活的关联,融入英语学科相关的文化、精神等,促进学生英语学习高阶认知、高阶思维的发生。 情境是学生的英语高阶思维发生的母体,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英语文化的独特性,感受到中西方表达方式的差异等[1]。文化情境的创设能拓展学生英语学习体验的深度、延伸学生英语学习体验的广度、增加学生英语学习体验的长度、提升学生英语学习体验的效度。
如教学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自然生成购物对话、交往需求。 在情境之中,有些学生说出了一些不地道的英语表达,如What do you want to buy?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创编了一个自己曾经的朋友也来购买东西的环节,并用上了What are you doing here?这个句子在英语中表达的是一种偶遇的惊奇。 当情境匹配学生的表达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调用自我的文化与精神深处的相关经验表达,或许能够产生无法预料的表达的精彩。 这种精彩不是人为引导,而是情境催生的结果。
情境是学生英语高阶认知、思维发展的根基。 教师要善于创设基于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展开积极的英语思维。 英语思维是学生英语语言表达的内核,而英语语言表达则是学生英语思维的外壳。 创设英语情境,引导、催生学生地道的英语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
二、问题:学生高阶思维发生的“酶”体
学生的英语高阶思维通常需要问题的驱动、 激发、唤醒和弘扬。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研发问题,努力用问题驱动学生的英语学习。 问题是学生的英语高阶思维发生的“酶”体。 教师要构建立体性、全方位的问题时空,从多个视角设计问题,让问题具有发散性,更好地将学生带入文本, 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面向事物本身,助推学生对英语文本形成更为深刻、丰富的理解[2]。
如教学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Story time)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需深度发掘教材内容,研读教材文本,设计研发相关的层次性、结构性的问题, 如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park? Can Tim draw the boat well? How do you know? Is it easy for Tim? 等问题,开启学生的对话话轮。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话轮质量、优化学生的话轮品质,将学生的话轮向纵深推进。 可以从“是否对错性问题”向“过程性问题”过渡、从“过程性问题”向“开放性问题”过渡,这个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开阔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思维与语言的碰撞过程。在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时, 教师往往能突破学生的思维的固化定式、定势,要精心设计、研发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展开英语学习。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学生提出相关的富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推向高处。用问题催生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走向灵敏、走向灵活、走向创造。
三、任务:学生高阶思维发生的载体
如果说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学生的高阶思维发生的一种“酶体”,那么任务就是学生高阶思维发生的“载体”。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有一个弊病就是任务设计研发过于零散化、随意化。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深度发生,必须将这些任务集结起来,或者说,必须用“大任务”来驱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大任务”是一种关键性、核心性的任务,能对学生的英语认知、思维发挥建设性的作用[3]。
任务驱动是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要求而设定的具体任务。 任务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具体学情出发,设计研发出贴合学生英语学习实际的相关任务。
如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根据故事中的相关情节,结合教材的插图,设置研发这样的学习任务:
1.回顾身体部位的词汇;
2.初读故事文本,结合教材插图,说一说文中的人物在做些什么?
3.将本单元的故事文本表演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催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应用目标句型,将语法等相关内容渗透、融入其中,同时,帮助学生巩固看病时所用到的词汇、短语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性的英语学习,对于一些疑难性的问题,师生、生生共同研讨。 角色扮演的任务,学生能综合引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充分地调动、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以下是两位学生的对话:What’s wrong with you? I have a headache and a fever.What should I do? You should have a rest at home.这样的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英语任务驱动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从浅表走向深层、从被动转向主动,学生深度思考、积极探索,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力、探究力和实践力。
四、导图:学生高阶思维发生的支体
导图是一种导学的工具, 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支撑,是学生英语高阶思维发生的支体。 思维导图的形式是多样态的,内容包括英语学科性内容、活动性内容、策略性内容等,英语思维导图包括实景图、插图、树状结构图、思维导图等,能帮助学生将琐碎化、分散化的英语学科知识结合、集结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想象和探究精神。
英语思维导图具有发散学生的英语思维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面来引导学生的英语思维,促使学生的英语思维走向灵活、开放。
如教学译林版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的Ask the way 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路”的思维导图,学生循着思维导图中的建筑物的方位、位置等,尝试用相关的方位词进行描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持续性生成。在英语教学中,一个个思维导图,配以教师的巧妙点拨,能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催生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不仅是在有效地表达文本,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补白文本、创编文本,并活学活用相关的英语语法知识。
思维导图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抓手,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支撑。学生不仅可以依靠思维导图组织和整理知识,还能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发相关内容。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不仅能有效地丰富文本的内容,更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情境、问题、任务、导图等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载体。在英语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目的不是有效地应付考试,而是要积极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心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情境、问题、任务和导图,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