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德育课程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2024-03-11哈尔滨市风华中学王洪波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班级

哈尔滨市风华中学 王洪波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哈尔滨市风华中学(以下简称为风华中学)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进行了课程一体化构建,形成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有机融合的四类核心课程,即人文类课程、科学类课程、艺体类课程和德育活动类课程。德育活动类课程是学校多年来积极探索德育实施的实践成果,将德育课程化,制定课程标准、构建课程资源、探索实施策略、完善课程评价。如今,学校进一步将德育课程融合在学校一体化课程体系中,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构建,深挖学校文化内涵、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德育课程的实施路径,以赋能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理解德育课程理念,明确育人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明确指出,学校课程实施应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充分表明学校德育的责任使命和德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重要意义。 多年来,德育始终是学校进行课程一体化构建的重要核心。 学校的育人目标为“培养有个性特长的合格中学生”,在德育课程中,将此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可以分解为“有德、有志、有才、有能”四个维度。 在整体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按照总目标——分解目标——整合目标的思路, 确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等内容,一方面深挖各学科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德育渗透点,加强学科素养目标与德育目标的契合,使学科教学成为德育的必要载体,实现学科课程重要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活动的主题化、生活化、序列化设计,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重要作用,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德育形式、深挖德育内涵,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能力。

为更好地优化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路径,拓展德育课程资源,增强教师进行德育课程实施的行动策略,学校每年度都要举办德育文化节,每一届文化节都将阶段性研究主题作为核心主题,围绕主题进行育人故事分享、班主任论坛、德育活动实践课活动,并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 2023 年7 月,学校开展了以“守护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德育文化节活动,两位教师分别展示了“画大树、话成长”“时间密码”两节班会课,由画大树的种种意外,过渡到生命成长过程中所要经历的风雨坎坷,在体验中理解成长的意义;解密不同的时间长度里,物质和世界的变化,学生逐渐理解规划时间的意义。两节课后,备课小组进行了关于生命教育这一主题的教育策略分享,并延展到本年度的德育案例分析和育人方略分享。通过搭建共学共研平台,一方面深化阶段性研究成果,使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不断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强化教师的总结和反思,互助分享、交流提高、赋能成长。

二、深度融合学科教学,筑牢德育课程根基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德育课程实施有着明确的规定,即中小学德育内容要与各学科课程充分融合,并分解落实到教学目标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载体作用,实现全员、全程、全面的学校德育。 学校基于德育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各学科课程目标与德育课程目标科学融合,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大单元学习以及情境化学习等,对学生进行思想认知、行为表现、意志品质的引导和教育。

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融入学科知识的发展历史,经过历代科学家和学者的研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发学生共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坚定理想信念。

创设各类生活中的真实情境, 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如生物、化学学科,通过专题学习解决垃圾分类、营养配餐、建立家庭实验室等问题,在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探究分享、合作交流的意识,克服困难、直面挑战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物理、历史、语文等多个学科的课堂融入科技发展和科学家的奋斗经历等相关内容,通过科学创造、大国重器、现代科技成果、北斗导航、高铁、跨海大桥等振奋人心的科学故事,给学生注入梦想动力,培养其不懈奋斗的工匠精神、科学精神。

在体育、艺术类课程中融合“艺术故事”,让学生在人类文明成果、艺术经典中,发现美、感受美、践行美,明确价值取向,提升审美情趣,培养人文精神。

三、实施德育活动课程,提升课程育人价值

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活动中成长。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情、以理、以体、以美等多维育人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资源载体,“全息”的育人环境,进行生动化、具体化的育人实践。多年来,学校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断整合学校各类活动及课程以达到育人效果, 如班级文化建设课程、主题活动课程、校外场馆课程、实践类课程以及纪念日活动课程。

班级文化建设课程。 课程目标为“通过全体学生的主动合作,明确班级团队的价值追求,创建和谐友爱的班集体”。 主要内容涵盖班级文化、制度、环境、活动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年级以及时段,进行相应的内容实施,在每个学期末,组织开展优秀班集体评比展示活动,总结班级文化建设成果,交流展示班级风采,评价中注重团队的展示以及日常的表现积累,班级文化建设课程所形成的班级整体文化氛围,实现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例如,2019 级4 班的班级文化定位于“船文化”,发展目标为:拼搏争先、团结互助、百舸争流、千帆共竞。其精神内涵为:逆水行舟,攻坚克难的学习态度;扬帆远航,追寻梦想的远大志向;乘风破浪,百舸争流的个性发展;同舟共济,携手向前的团队精神。 班级口号为:养精蓄锐、拔锚启航,承载使命、扬帆追梦,百舸争流、同舟共济,劈波斩浪、筑梦未来。班歌为:众人划桨开大船。实践做法是:六年级:凝心聚力,为初行之舟筑梦;七年级:规划路径,为奋进之帆导航;八年级:凝聚思想,为远航巨舰塑魂;九年级:和谐共进,为竞发之桨注力。4 班的风华学子在班级“船文化”的滋养下团结、乐观、茁壮成长。

纪念日活动课程。 突出纪念日主题,课程内容集中体现传统文化、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形成每年度的系列课程,在端午节开展“端午粽飘香、文化悠远长”的主题活动,不同年级分设不同的活动主题,六年级开展端午习俗手工制作趣味活动;七年级结合文学作品开展讲故事、手抄报绘画活动;八年级开展纪念屈原诗文诵读、书法、摄影展示活动;九年级开展毕业季高“粽”主题班会活动。 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特色课程内容, 并在每年的实施中进行调整,丰富内涵、保障实施。

内容广泛、形式多维的德育活动课程,给学生以鲜明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阳光乐观的积极心态,挑战自己、积淀成长力量,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同时,润泽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延展德育活动课程实施路径,践行家校共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而发挥这一机制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学校和教师。 在学校一体化德育课程实施以来,充分研究论证家校共育主题,通过家长会、家长问卷调查、家庭走访等多种方式,增进了解,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为德育活动课程的开设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将德育课程的家校共育部分定位于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以增加体验交流、关注情感体验、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并将多项课程确定为常规德育课程。

例如,六年级的新生入学主题活动为父母与孩子互写一封信,共同倾听父母与孩子的心声,共同感受初中生活的美好愿景。九年级的“恋风华、爱相随”主题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一起回顾四年的初中生活,感慨时光飞逝,感恩一路同行,共同放飞梦想,共赴美好未来! 以家校共同参与的德育活动在每个年级都有开展,如春节美食共赏、最美书桌评选、亲子阅读、家庭运动会等等在探索家校合作参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强化总结反思,在主题、目标的确定以及内容和实施、评价方式等方面尝试创新,不断优化、持续延伸学校德育的过程与实效。

德育课程的一体化构建需要学校的整体规划,更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践行。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和策略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关键性要素,专家培训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专业的德育工作室、青蓝工程助力年轻教师等,学校积极拓展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保障一体化课程有效实施。德育课程的一体化实施是践行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必要途径, 同时也是学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学科教学和德育课程深度融合,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经历、有体验、有合作、有探究,在个性张扬的同时学会分享、感恩、珍惜、坚持,在此过程中,学校德育课程也随之增质与完善, 逐渐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班级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