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非子·有度

2024-03-11战国

领导月读 2024年1期
关键词:先王法度韩非子

[战国]韩 非

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峻法,所以禁过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贰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绳直而枉木斫,准夷而高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原文据中华书局2015年版《韩非子》)

【译文】

人臣侵犯他的君主,正如地势的形成一样,是逐渐改变的,让君主失去头绪,东西方位都改变了还不知道。所以先王要设置指南仪器来测定方向。因此圣明的君主使他的群臣不在法令规定之外打主意,不在法令规定之内随便施加恩惠,一举一动都要依法而行。峻法,是用来禁止过错、防止谋私的方法;严刑,是用来贯彻命令、惩治臣下的手段。君臣不能同时树立威势,不能共同拥有权力。如果君臣共同拥有威势和权力,那么各种违法活动就会明目张胆地进行;执法不坚决,君主就会有危险;刑罚不果断,奸邪之念就会蔓延。所以说:技艺精巧的工匠用肉眼来测度,结果也合乎绳墨,但首先一定要依据规矩来制定法度;智慧极高的人虽能很快把事情做好,但必须以先王的法制为标准。因此用墨线来量直,那么弯曲的木头就要被砍削;用准绳来测量水平,那么凸出的部分就要被削掉;用秤来称重量,那么重的就要减些给轻的;设置斗石来量多少,那么多的就要减些给少的。所以用法来治国,就是用法作为标准来衡量事物罢了。法令不偏袒权贵,绳墨不迁就曲木。法令施加到人的身上,聪明的人不能用言辞来辩解,勇武的人不能用武力来抗争。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普通百姓。因此纠正上面的过失,追究下面的奸邪之念,治理混乱解决纠纷,削除贪欲纠正错误,统一人们的行为使其合乎规范,没有比律法更有效的了。整治官吏而威震百姓,遏止荒淫放纵的行为,制止诡诈欺骗的发生,没有比刑罚更顶用的手段了。刑罚严厉,地位高的人就不敢轻视那些地位低的人;法令严明,君主就能得到尊崇而不会被侵犯。得到尊崇而不受侵害,君主就能强劲而掌握要害,因此先王重法并将它传下来。君主如果放弃法制而用个人意志办事,那君臣之间、上下之间就没有区别了。

【简析】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治理国家应该法、术、势三者相结合,《韩非子·有度》的主旨就在于阐发治国要有法度的思想。有法度就是依法治国,法度是治国之要。文中指出,君主能否坚决推行法治,是决定国家强弱的关键。推行法治,就要“使法择人”“使法量功”,即英明的君主要用法度来选择人才,用法度来衡量功绩。这样,做臣子的才会忠贞不贰地尊奉君主。只有坚决依法办事,“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严厉打击奸臣的破坏活动,国家才能强盛,社会才能长治久安。本文提出的“法不阿贵”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法治思想史上的精华,是对战国以前“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贵族法权的否定,具有进步意义。“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更具有法的平等观念,它是“法不阿贵”思想的进一步升华,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的依法治国的思想。它排除“释法用私”的人治行为,不允许用法以外的个人意志处理政事,不允许用私心进行赏罚。由于受历史局限,这些思想在当时难以真正实现,但是,它在中国法治思想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猜你喜欢

先王法度韩非子
魏榆晓:遵循法度,方为上乘
《法度与美》写作指导
鲁人徙越
试论荀子的“先王观”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滥竽充数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míng 明
荀子“圣王”的三种解读
泰民众愿行善报答先王
楚人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