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024-03-11

领导月读 2024年1期
关键词:建筑系梁思成考古学

王 正

了解一个人的特长之后,又当如何发展特长而使其成才呢?在1927年的那封信中,梁启超对梁思成说:“你觉得自己天才不能负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问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特征,我听见倒喜欢极了。……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圆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现。规矩不过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不以此为教、以此为学者,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之后,乃愈益其巧耳。不能巧者,依着规矩可以无大过。……今在学校中只有把应学的规矩,尽量学足,不唯如此,将来到欧洲回中国,所有未学的规矩也还须补学,这种工作乃为一生历程所必须经过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绝不会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万别要对此而生厌倦,一厌倦即退步矣。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怎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在这段话中,梁启超告诫梁思成,当下的学习虽然看似枯燥无味,却是最基础的,只要踏踏实实去做,未来必定有所收获。梁启超指出,人生成就之大小虽然要看天分,但是,若无基础的本领则根本谈不到成就,而这基本的本领之养成,就要靠一分一分踏实的耕耘。如梁思成所学的绘图,看似只是匠人之事,但若没有这个基础,就不能了解建筑的本质与精义。而这绘图,有美国的、欧洲的、中国的,花三年学美国的是必要的。未来再继续学欧洲的、中国的,也是必要的,只有把这些必要的基本知识牢靠地学好,才有可能读透建筑的真谛。因此梁启超告诉梁思成,应当像自己一样,信服曾国藩的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的事情无法预料,只有不骄不躁、认真细致地做好当下的事,才能一点一点地进步,从而为社会作出贡献。梁启超还指出,他自己之所以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端赖此八个字。

在给梁思成的另一封信中,梁启超进一步嘱咐他应该如何做学问:“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炖的工夫。不独于你身子有益,即为你的学业计,亦非如此不能得益,你务要听爹爹苦口良言。”梁思成最终在梁启超谆谆教诲下,成为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他后来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得了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梁启超的建议下到条件比较艰苦的东北大学工作,并在那里创建了我国北方的第一个建筑系。日本入侵东北后,他回到北京,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开始了全面考察中国古建筑的工作。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他走出书斋,下到田间地头,走遍了华北的各个角落。从1931年到1937年,他用科学的方法对我国北京的古建筑进行了测绘、分析、摄影、研究,形成了无数珍贵的科学报告,为中国建筑学史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抗战爆发后,他在后方坚持工作,并在这时完成我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填补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空白。此后,他在清华大学建立建筑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北京城的设计出谋划策,为保护老北京的建筑呕心沥血。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中国建筑奉献的一生。而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梁启超的启迪、教诲与帮助。

另外,梁启超还特别愿意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们成长,哪怕这种成长要受些苦。当时,梁启超的二儿子梁思永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考古学,他想在1927年间回国实习。其实那时国内的考古考察条件十分差,但是梁启超非常同意他的想法,还积极帮忙联系。他帮梁思永联系了在清华大学任教的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李济,李济答应可以让梁思永到山西的农村去实习,可惜这件事情因各种原因没有实现。不过,梁启超的帮助使梁思永和国内考古学界建立了很好的联系。梁思永1930年毕业回到中国后,就立马投入河南安阳小屯、山东历城城子崖等地的考古工作中去,而最终也在中国考古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于194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不能说没有梁启超的功劳。

猜你喜欢

建筑系梁思成考古学
“何以广州”的考古学观察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筑系图书馆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梁思成夫妇拒绝走关系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 Paradigm of a modern city’s development
分享与开放——重庆大学建筑系馆专业教室使用情况调查及优化策略
跟着梁思成游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