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能实验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与思考

2024-03-11蒋永帅朱亚琴何新龙

科教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机能实验课医学生

蒋永帅,朱亚琴,何新龙

(1.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2.扬州大学医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机能实验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课程,涉及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国内各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医学实验科目,主要探究实验动物形态功能的改变,具体内容包括在正常状态、病理状态以及用药物处理情况下脏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该课程是以动物实验为主要教学模型的实践医学课程,以实现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实验设计、实践技能和加深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目的。扬州大学医学院于1985 年创建了人体机能学教研室,目前许多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妇产、医学检验以及护理学等均开设了“机能实验学”课程。机能实验学是基础理论与临床课程的重要衔接,同时也是医学生首次近距离接触活体实验动物,该课程对医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普及的推进,以短视频、动画等形式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随之衍生出微课程,促使教育教学进入新的变革阶段[1]。所谓的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微教案等为载体进行授课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微课教学资源具有扩展性、丰富性特征,很大程度上革新了传统教学资源[2]。从内容层面上说,微课教学主要划分为:原理讲解型、实验模拟型、知识点巩固型等多类微课程[3]。在机能实验教学中开展微课程,旨在能够在课前进行关键知识点的传授与预习,在课后对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际上,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与课前知识的讲授有密切关系,即学生借助微课可以反复观看原理讲解、实验模拟、操作演示等不同层次的微视频,从而不断加深对相关知识及实验整体的了解与掌握。机能实验学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课程,如果仅凭传统的板书教学无异于是纸上谈兵,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而有了微课程的加持,可通过视频讲解、演示和模拟使学生对实验整体产生完整的认知,一步一步掌握复杂的实验操作步骤,同时微课程还具备反复观看、随意暂停与倒退的功能,这便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时间有限、知识点不易消化的问题。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有效性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升,从而增强了自身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这显然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教学方式[4]。

1 机能实验学微课程的教学特色

机能实验学教学中将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与微课技术相结合可提高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微课在机能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死板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微视频,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时间较短,内容形象化

机能实验学在医学专业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引导学生掌握其中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的关键课程。该课程以实验为主,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分析及技能实践,实现对学生操作能力、临床分析能力的培养,对整个专业的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影响。传统的实验教学课堂时间有限,加上教学任务的限制,通常都由教师提前设计好实验方案,学生负责照做,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不利于对实验原理及目的的深刻把握,也难以实现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而微课恰恰弥补了这些弊端,其教学资源针对性强、时间较短,大大增强了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同时内容形象化,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结合机能实验学实验课的特点,实施应用微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微课用形象化的动画展示实验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各种实验操作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1.2 形式新颖,针对性强

学生的注意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需要有效把控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微课程教学法在我国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深入推行中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大大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新课标背景下,微课程的应用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际情况来开展,这便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从另一方面来说,微课程并非独立的课堂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系统的一部分,主要以教学视频为载体,但同时也需要和各类教学资源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的课堂设计、教案、课后巩固与评测等环节,很好地辅助机能实验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

1.3 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是医学生早期接触的医学基础实践课程。机能实验学实验涵盖了大量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动物的麻醉与固定、气管插管、颈总动脉插管、颈外静脉插管等,而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切身参与和操作,才能逐渐掌握和熟练。微课程以视频教学为主,可以将抽象的力量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视频讲解针对性强、可细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复杂的实验操作,这均是传统课堂难以达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体而言,即通过微课程,可将一项项的实验操作制作成多个微视频,将大量的教学资源模块化,学生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观看、交流和探讨,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基于微课程的机能实验教学,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自主学习中还能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通过微信平台学生也能随时随地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分享,有利于课后知识的巩固。

2 现阶段机能实验学微课程教学的不足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平台促进了资源共享,改进机能实验课堂教学,从微课的选题、内容、设计及多样性等方面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尽管微课在机能实验课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教师自行制作微课往往存在制作水平欠佳和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故而创建微课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保证呈现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传达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微课时间短,教师需要将知识点讲透彻,又要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要关注最新的研究观点和技术成果,在教学中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新事物并注重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只有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微课,才能给机能实验课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如何进行优质的机能实验学微课程教学

3.1 高质量的视频制作

在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情景设置、实验模拟、动画演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其观看时间相对自由,学生在实验课前利用微课平台进行预习,现场实验时能够熟练操作,更加从容地地完成相关实验项目。高质量的视频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观看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制作关于机能实验学知识的微课程时要尽量将整个教学视频的时间长度限制在十分钟以内,制作时多选择图片、视频、游戏等表现方式,减少大段文字的表述,丰富教学内容的张力。微课模式可提供多种风格与主题的学习资源库,方便学生选择,充分利用资源库,通过观看微视频、扩展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学习。

3.2 全面系统的教学内容

机能实验学是实验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及学生自主创新,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实验课通过确立问题导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充分发挥机能实验教学的基础桥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微课制作过程中不要将知识点孤立起来,要对课程内容有整体化、系统化的思考,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从而使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结合起来。教学视频内容应具有清晰的结构、简洁的解释和逻辑流程,可有效地传达预期的信息。此外,教师可根据机能实验学课程实践和医学生的特点,通过微课短视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创新教育,以期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授,有效地将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价值观培养相统一。例如通过微视频融入医德医风的教育理念来增强医学生救死扶伤的意识,为医疗活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医学生作为医学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其医德的培养应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微视频可以让以学生更直接地观看各种真实临床病例,将这些病例转化为课堂教学的鲜活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4 结语

微课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转变,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微课程在机能实验学实验课中的运用,可显著提升医学生对该课程的热爱程度,提升医学生的专业成绩,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医学生对领域研究前沿的关注度。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Chemerin调控结直肠癌免疫趋化反应的作用研究”(22KJB310024);浙江省智能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研究项目“基于多组学研究RARRES2 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诊断价值”(2-3-2020E10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趋化素Chemerin 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2022M722689)。

猜你喜欢

机能实验课医学生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三理”机能实验在中医药专科学校教学中的探索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