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4-03-11乔纳纳李大灿

科教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教育

乔纳纳,张 杰,李大灿

(1.石家庄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5;2.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些论述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教育途径和载体[2],其在提高国民素质、创建终身学习体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对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教育的开展需要政府、社区及社会力量的合力。2022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学校资源,鼓励各级学校积极筹办和参与社区教育。高校拥有成熟的教育体系,应加强参与社区协同,致力于共建社区教育,发挥建构学习型社会和打造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优势,加强社会服务功能,主动服务社区,承担责任。文章主要探究当前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价值及现状,并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需求制订相应策略。

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教育的时代价值

1.1 赋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

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教育其宗旨是服务所有居民,满足各个年龄段居民的学习需求,提升居民综合素质,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和能力,赋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社区教育具有普遍性和参与性,居民文娱活动场所建设、群众自发组织学习共同体等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能够最大化地促进居民的参与,这种自觉的参与意识逐渐会变成自觉的行为,达到“共建”的效果。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居民之间更容易营造平等协商的氛围,激发居民的积极性,这也是一种“共治”的体现。通过社区教育开展专题讲座、宣传教育、公共就业培训,这种公共服务其实是教育共享,通过“共享”消弭差距,解决教育和信息分配不均、分配不公的现状。

1.2 构成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的全纳性,追求教育平等与公正,其展现的开放性、包容性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本质特征相契合[3]。终身教育的目的是推动个体全面持续发展,增强人们的适应性,在持续变革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大环境下,终身教育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在传统教育之外构建新的学习共同体。社区教育是一种创新性、开放性、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依托社区共同体,便于链接异质性人群,对社区居民的培养也是多层面、多向度的,既有个人技能的培训,也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培养,既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任务,也强调价值观的塑造,成为传统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人们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2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现状

2.1 激励机制不充分

高校具有“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但受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和思维定式的影响,其“服务社会”的职能一直处于弱势,缺少相关的激励措施,许多合作与协同只停留在表面,而社区教育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服务性,如果没有长期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扶持,难以使合作双方从心理和行动上真正重视起来。从社区角度来看,社区教育只是社区管理的众多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不受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资金都严重不足,管理能力及运行也处于初级阶段,社区教育者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因为要面对不同背景、文化的人群,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也让很多高校教师知难而退。因此,高校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难以发挥出真实的效果,相互割裂,需要从内外部入手,建立激励机制,增强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

2.2 合作机制不健全

《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到“培育多元主体,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不可否认,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及社会力量均有参与社区教育,开放大学利用远程教学基础设施、远程教育资源为大众提供多种教育,各级学校与街道社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活动也时常见诸报端,但这些活动基本上是出于服务社会的任务压力,缺少主观能动性,也不成体系。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合作机制,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多元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整合各类资源,完善长效运行机制,这样才能够在社区教育资源供给方面持续发力。

3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

3.1 建立相应机制,深化校社共建、共享

发展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区居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共建共享是现阶段坚持人民至上教育理念的实践路径,在共建共享中高校和社区居民能够建言献策、勠力同心、共同进步,强化高校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在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首先,政策层面要健全高校与社区共建共享的政策法规,推动双方的互动交流。地方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应将社区教育纳入进来,并在规划中明确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指导方针及实施方案。其次,政府需要从供给侧角度出发,增强经费保障,使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师出有名、行之有效,特别是要建立专门性的社区教育共建制度,使高校与社区之间形成长期性、经常性的合作与交流,规范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增强互动的有效性。最后,建立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社区教育经费的监管,使经费能够按照预算和规定条例的标准执行。

3.2 以人民为中心,精准设计服务清单

强调提高全民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中共百年教育史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除了要实现教育公平,还要提升教育质量,构建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因此,精准设计服务清单应该在共建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做到两点:一是要把“居民需要什么教育”和“高校有什么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共性需求,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内部壁垒;二是要让优质教育惠及社区居民,打造高水平的教育共享,引领社区居民更新知识技能,使全体居民在更高层次上学有所教、学有所获,真正做到教育共建、教育共享。

以点带面,开展调研,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高校以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支持社区治理智囊团建设,积极深入开展新时代社区教育研究,积极关注社区居民最关心的实际难点问题,开展社区综合研究。鼓励高校学者借助其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围绕社区教育、社区自治、社区养老等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为社区教育提供优质支撑。建议国家、省教育和社科规划部门将社区教育纳入研究领域,倡导各地学校深入研究,力争推出一系列富有创新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社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面对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高校应发挥行业特长、人才和技术优势,根据现实需求开发、设置课程。此外,为了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应成立课程开发专项工作小组,与社区成人教育学院、基层社会组织、社区教育管理者等主体合作,建立协调统一的多主体课程开发机制。社区还应针对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建立客观评价课程质量、建立责任约束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和群众评议机制,促进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

3.3 创新合作机制,共建社区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中国教育的本质,从“普及”到“提高”,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更好、更公平”的追求[4]。在社区教育、社区建设中也要保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依靠高校与社区的党建活动,合力创新合作机制,保障社区教育方向和目标的正确性,确保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社区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以党建为引领。高校党组织要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主动发挥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优势,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和合作。通过与校园周边社区开展“结对子”共建活动,加强社区教育过程中党建方面的互动学习。高校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党建理论培训优势,组织专家学者进社区,科学解读国家的新理论和新政策,将这些知识和内容及时地传达到基层社区。

在创新创业中加强合作。高校处于创新生态环境中,其创新能力除了自身能动性,也有赖于与其他创新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共享。高校要在“双创”活动中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形成高校创新社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对接,与社区内创新主体形成广泛协同,不断完善创新生态系统。在重视知识共享的同时,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在创新活动中增强互动和认同,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合作共赢的氛围。

3.4 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社区教育现代化建设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教育要与时俱进,使人们能够共享现代技术带来的科技成果和服务,获得更高科技含量的教育服务。高校在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数据分析和教育现代化方面具有优势地位,应发挥技术和专业优势助推社区教育现代化,实现社区教育线上线下结合、信息化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借力学习平台,打造社区教育共同体。目前全国已建立了省—市—区“学习在线”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可为社区教育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知识共享,全国社区数字化协作联盟也已成立。高校的师资力量和人才储备可以为社区教育联盟提供源源不断的保障和支持,无论在资源建设、平台运营、业务拓展,还是师资培训等方面,高校的力量都不容忽视。高校要借力学习平台,加强与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协同推进教育信息的融合,建立现代化、复合型、智能化的课程体系,推进社区教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满足各类人群的终身学习需求。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石器时代的居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