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2024-03-10甘绪艳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高职

甘绪艳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襄阳 4410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进一步明确了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18年湖北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为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湖北省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2018至2023年共招录培养学员16 000余名,近一半毕业学员投入到乡村振兴中,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使命高度契合。

一、湖北“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需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中国的任何现代化进程,都绕不开乡村的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抉择和必由之路[1]。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二)高职教育实现本体价值的需要

高职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加大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力度,要求职业教育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高职院校肩负培养现代农业高素质技能人才重任。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空间[3]。

(三)湖北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何推选、培育、留用农村本土人才,成为更迫切、更现实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湖北省积极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结合湖北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组织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改变了人才从农村到城市单向流动的状况,实现了从农村中来又回到农村中去的新突破,与乡村振兴战略契合,与湖北地方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契合。

(四)“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后备干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复原退伍军人、农业科技人员、村合作组织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种植养殖大户和创业农民、贫困村优秀农村青年等,经过高职院校培养,职后可持续发展跟得上,才能真正成为“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二、湖北“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生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一)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来自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6所湖北高职院校的部分在读及已毕业“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共计537人,有效样本回收率100%,覆盖了鄂西北、鄂西南、鄂东、鄂东南、鄂东北等地区,确保了样本地域广泛性、代表性。

(二)问卷设计

线上问卷调查分为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了解学员基本信息,第二部分采集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处理个人、家庭、工作三者关系的信息,第三部分采集学员在校期间学习感受、收获与评价信息,第四部分采集学校及政府对学员职后跟踪数据。

(三)问卷调查数据来源与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分析。

表1表明生源结构多样性,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多样化契合,与精准扶贫扶志扶智精神一致,但发展农业经济急需且在一线从事生产活动的学员偏少。

表1 参与问卷调查学员身份

图1表明30~45岁学员更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改写人生,如何平衡学习、家庭、工作三者关系是挑战,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客观依据。

图1 学员年龄结构

图2表明超过90%学员产生通勤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高职院校对学员在途安全管理及在校车辆停放使用规范管理不可回避。

图2 学员每周家校往返通勤方式

2.学员学习、家庭、工作关系信息数据分析。

图3数据说明95%以上学员深造学习得到家庭鼎力支持,极少数学员家庭支持不力,与该计划优惠政策宣传不到位、家庭成员认为学习无用有关。

图3 家庭对学员到高职院校深造的支持力度

图4数据表明80%以上学员面临学业、家庭、工作平衡的压力,给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安排时间提出更高要求,体现学员们是高职院校特殊群体。

图4 学员在校学习与家庭、工作冲突程度

表2数据表明学员尽可能克服困难降低请假频率,高职院校在考勤管理方面严格规范,对学员在校学习及在途安全高度负责。

占比(%)38.18 44.13 17.69 0频率及原因克服一切困难从不请假工作急需每学期请假累计不超过5天家庭急需偶尔请假班级管理松懈随意批假学员数(人)205 237 95 0

3.学员学习感受、收获与评价信息数据分析。

表3数据分析:学员对大学生活多彩、学历提升、人脉拓展等获得感强。

表3 学员对高职大学生活整体感受评价

表4数据表明80%班主任得到学员高度认可,高职院校精心挑选资历深、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高度重视湖北省委组织部、教育厅、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等政府部门精神落实,但各校存在班主任配备、精细化管理不平衡的现象。

表4 学员对班主任总体评价

表5数据表明高职院校二级院部领导得到学员普遍认可。

表5 学员对所在二级学院领导总体评价

图5数据表明学员对就读专业认可较高,但16.39%学员认为就读专业不实用,与乡村振兴人才多样性、综合性、实效性、个性化需求尚有一定的距离。

图5 学员对就读专业的总体评价

表6数据表明学员对课程设置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不少于三分之一学员希望降低部分课程理论性、增加新时代新兴农村特色产业所需的课程。

表6 学员对开设课程总体评价

表7数据表明要针对学员特殊实际,在教材开发选用、专兼结合师资配备、实践教学与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因地制宜加以科学安排。

表7 学员对教材、教师、课堂的期盼

表8数据表明湖北高职院校执行国家奖助学金、资助与贷款政策总体很好。

表8 学员对学校落实国家奖助学金、资助与贷款等政策了解程度

4.学员职后跟踪信息数据分析。

表9数据表明学员盼望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技术咨询与专业指导、搭建平台共享信息、先进典型宣传等职后跟踪服务。

表9 学员期盼学校提供职后跟踪服务内容

表10数据表明学员期盼政府提供搭建就业平台、宣传就业政策、关注职业晋升通道、提供技术培训与生产管理及营销诊断咨询等职后服务。

表10 学员期盼学校提供职后跟踪服务内容

表11数据表明学员在乡村振兴模范带头与榜样示范的自我价值肯定是正向与多元的,与湖北省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初衷吻合。

表11 学员对乡村振兴贡献自我评价

表12数据表明学员对乡村振兴有抱负并对创业致富充满期待。

表12 学员服务乡村振兴的未来打算

三、湖北“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除了上述537名学员线上问卷调查,还开展了30人访谈,包括高职院校承担该计划的院部负责人、乡镇干部、在读学生、部分毕业生。综合问卷及访谈情况,该计划实施中存在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专业动态布局、课程优化设置及教学内容重构与乡村振兴产业结构多样性对接有滞后

乡村产业振兴不是单一农业发展,而是乡村整体进步。乡村振兴对高职教育需求多元化,包括人才需求、技术需求与治理需求[4]。农村电商、绿色发展、现代康养等新型发展理念在农村实践推广,现有专业设置、课程及教学内容与乡村振兴需求难以同频,以传统农作物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为主的种植与养殖类专业跟不上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新要求,以旅游服务及酒店管理为主的旅游服务类相关专业与休闲农业发展和现代康养发展理念不能很好对接,以营销会计、传统物流为主的财经商贸类专业与农村电商、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不匹配。

(二)专兼结合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缺乏足够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师资力量

湖北地方高职院校在精选班主任、配备专任教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大部分老师授课注重理论传授,部分文化基础薄弱学员难以理解消化。有农村基础工作经验或到农村参加顶岗实践的老师比例过低,由专家教授、技术工匠、双创辅导员、创业成功学员典范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匮乏且各地区各院校分布不平衡,难以提供足够的、优质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市场开发、顾客服务等创新创业指导,无法满足诸多学员希望通过创新创业发家致富并带动乡村振兴的职业发展需求。

(三)实训基地数量少与规范化建设滞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产学融合力度不够

当前学员实践课程主要是参观种植养殖基地,但学生多、实践基地少,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只能另辟蹊径[5]。综合实践教学课程占比50%以上,但教学方式较单一,停留在无法触及行业自身发展和经营门道的浅表参观。大部分学员回到入校前原岗位实习,少部分学员自主选择实习岗位,到省外乡村振兴建设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或本地区岗位交叉实习几乎未涉及,进入乡村、居委会、农村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乡村非遗文化传承师傅工作坊等匮乏,走进基层、了解基层、扎根基层的专门化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校地合作、产学融合不够深入。

(四)农村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学员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存在人才流失与浪费现象

乡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村收入渠道窄,村两委岗位有限无法吸纳更多学员就业,基本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已有自己产业或实体者选择回乡,村两委班子成员对自身养老保险保障心存担忧,其余部分学员选择到城市打工。基层政府对学员毕业去向关注度不够,未建立清楚的学员毕业去向与人才使用台账,“学员毕业回乡服务不少于5年”的规定落实难,学员职后跟踪服务可提升空间较大。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较少,既懂技术又擅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基层对经济能人、传统技艺匠人等乡土人才的培养与挖掘不够[6]。人才流失与乡村振兴人才急需的矛盾难以解决。

(五)科学与公平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人才流动与共享不够,学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地方政府部门与高职院校对“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员优秀典型挖掘、选树、宣传及奖励不够。供学员们交流共享的平台搭建滞后,重点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将“种养面积、年创收额度、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核心指标、以实绩和能力及贡献为参照的科学公平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未建立。职业农民、养殖大户、技术能人、经营能手等乡村一线基层人才资源整合与辐射带动氛围不浓厚,项目资金支持不够,高技能农村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未被充分激发与保护。鼓励乡村基层人才大胆创新的保障制度不健全,优秀乡土人才未被吸纳进职称与项目评审专家库,基层人才成长难、晋升难、支持少的痛点尚未解决。

四、湖北“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路径

(一)动态调整课程与优化教学内容,提高与乡村产业结构多样性的匹配

约六分之一学员认为就读专业不实用,与乡村振兴人才多样性、综合性、实效性、个性化需求有距离。湖北地方高职院校需根据乡村振兴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深入乡村基层全面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经济,根据人才需求状况灵活设置与调整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信息技术实操、绿色农业、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等课程,降低部分课程理论性便于年龄偏大或文化底子薄的学员听得懂。动态更新内容陈旧的教学内容,紧跟生态农业、智慧物流、现代康养、生鲜电商等新时代新兴农村特色产业所需,增加国家农业发展大政方针、农村农业发展新变化新业态、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等教学内容,科学分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二)加强专兼结合且富于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创新创业指导力

高职院校组织有经验的高职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农村师傅等共同参与农村实践与创业相关教材编写。选派部分专任授课教师到农村驻村锻炼或开展农村顶岗社会实践,邀请农村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农业科技人员、农村两委班子成员杰出代表等,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组建由专家教授、技术工匠、创新创业辅导员、创业成功学长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等方式加强专兼教师及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承担创新创业课程授课任务,遴选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创业项目,给予经营管理、科技攻关、市场开发、售后服务等指导,鼓励学员参与国家双创大赛,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辅导与全员引领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产学融合力度

产教融合是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人事、经费、政策、设施等各类资源整合[7]。湖北省政府部门要根据招生及专业规模,制定乡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统筹规划,资源归口不同的政府行政部门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制定激励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到“高投入、周期长、有风险”的乡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建立以模拟实训为主的校内实训基地,立足县市建立省内实训基地,联动全国发达地区拓展省外实训基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运用高职院校科技、人才、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反哺实训基地单位为其培养人才、提供科技咨询、开展文化创建等,创新校企协同培养乡村振兴本地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政校企行联动。把部分课堂移到田间、工厂、养殖场、直播间等开展现场教学,学员岗位交叉实习实训,遴选学员到发达地区乡村示范乡镇村挂职实践,助力产学融合向纵深发展。

(四)健全农村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学员职后跟踪服务,切实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留得住”难题

湖北省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员毕业去向关注度,建立学员人才使用台账,提高学员职后跟踪服务意识与水平,出台政策拿出部分乡镇公益性岗位择优选用学员,创造农村基层就业岗位,强化“学员毕业回乡服务不少于5年”的契约精神,健全管理机制防止农村人才流失与浪费。为离校未就业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宣讲与跟踪帮扶,在管理、创业、生产、经营等方面提供问题诊断、技术咨询与专业指导帮扶,建立“一村多名大学生创业干事之家”。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或邀请农业专家、致富能手与学员结对子,及时解答学员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或者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8]。搭建校友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与沟通,增强学员归属感,稳定与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服务湖北地方经济发展。

(五)健全科学公平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畅通人才流动通道,加强先进典型宣传与榜样辐射带动力

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基层组织接班人、创业致富带头人、技术攻坚领路人、产业创新领军人”[9]。首先,要重点围绕乡村特色产业,政府部门主导整合资源,建立以实绩、能力、贡献为核心指标的一线乡村人才评价机制,出台激励与保障乡村基层人才系列政策,加大农村人才与项目资金支持,激发与保护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将优秀乡土人才吸纳入职称与项目评审专家库,拓宽基层人才成长与晋升通道。其次,政府部门主导组织学员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学员更好地了解乡村、研究乡村、热爱乡村、建设乡村。另外,挖掘乡村振兴突出贡献的优秀典型学员,通过报刊、微博、抖音、微信、校园广播、文化墙、讲座等多渠道、多方式宣传,引导更多学员坚守农村,帮助更多学员壮大养殖业、种植业及新型创业,带动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高职
人才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