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储能荷电状态的光伏直流微网系统能量分配策略
2024-03-10胡治国李永杰张磊冲
胡治国,李永杰,张磊冲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
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在大规模接入电网的过程中会影响系统稳定运行,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利用这些能源,诸多类型的储能技术应运而生[1-3]。储能设备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能量型和功率型两种,通常单一的储能装置不能满足电网需求,因此由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成为了研究热点[4-5]。储能设备都有其最佳的工作状态区间,在平抑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的同时,需要根据其荷电状态(SOC)来进行能量分配,并且避免频繁进行充放电状态切换,提升储能设备使用寿命[6-7]。
针对储能设备出力优化,实现能量有效分配,文献[8]提出在蓄电池响应环节加入延时控制,并采用端电压多滞环电流控制方法,避免其充放电电流过大,但忽略储能介质过载引起的系统不稳定现象。文献[9-11]提出一种超级电容荷电状态自恢复控制策略,使其在出力后仍能恢复至额定值,但未考虑蓄电池SOC越限情况。文献[12-13]提出一种微网系统协调运行的控制模式,根据光伏出力、储能SOC设计多种运行模式,在提升储能设备寿命的同时平衡系统功率,但未考虑蓄电池频繁切换充放电状态问题。文献[14]提出一种基于可控负荷与蓄电池的综合控制策略,具体分析了系统各种状态下的工况,减少储能介质容量配置及充放电次数,稳定性与经济性大大提高。文献[15]在考虑储能SOC状态的前提下,采用多段电压下垂控制法实时跟踪负荷功率,在减少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的同时,使微网系统达到动态平衡。
本文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在考虑超级电容SOC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动态功率修正策略,同时,充分利用功率型储能器件的特点,在微网系统功率发生不平衡时,由超级电容率先维持母线电压稳定,蓄电池则延时反应,最大程度减少其充放电次数。此外,实时跟踪光伏出力、混合储能SOC状态,设计出满足直流微网系统动态平衡的六种运行模式,在MATLAB/Simulink 仿真平台中将各工况逐一实现,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1 光储直流微网系统框架
光储直流微网系统基本框架如图1 所示,由光伏阵列、储能系统、电力电子变换器、负载等构成。
图1 光储直流微网系统框架
光伏发电单元经Boost 升压电路并入直流母线,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或恒压模式运行,输出功率为Ppv;蓄电池与超级电容组成混合储能系统,通过双向DC/DC 连接直流母线,输出功率为Pbat和Psc;交流负荷经AC/DC 与直流母线相连,与直流负荷共同消耗功率Pload;主电网通过AC/DC 并入直流母线,实现能量交互。
2 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系统各单元间应满足功率平衡,如式(1)所示:
其中,Phess为混合储能需补偿功率:
当Phess>0 时,光伏输出功率小于负载消耗功率,为保证系统功率平衡,混合储能释放能量;反之,当Phess<0 时,混合储能吸收能量。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是衡量系统能量平衡的唯一标准[16],在产生光照变化或其他影响母线电压稳定的因素时,由储能单元承担不平衡能量,确保系统达到动态平衡。本文在确保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的同时,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储能SOC的多模式协调控制策略,旨在提升混合储能使用时限,具体控制策略如图2 所示。
图2 基于混合储能荷电状态的多模式协调控制策略运行框图
2.1 基于超级电容SOC 的动态功率修正
超级电容属于功率型储能器件,具有能量密度小的特点[17],在工作过程中SOC易发生越限现象,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超级电容SOC的动态功率修正策略,实时跟踪和保护超级电容。蓄电池加入电压外环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超级电容采用电流单环控制追踪高频功率分量,运行框图如图3 所示。
图3 动态功率修正策略运行框图
当母线电压发生波动时,经式(1)得到混合储能参考功率Phess_ref,并通过低通滤波器分解后,分别得到由蓄电池与超级电容承担的初始参考功率Pbat_buf、Psc_buf:
式中:fLPF为低通滤波函数。
理论上而言,储能单元仅按照以上参考功率调整输出电流足以维持母线电压稳定,但是储能出力受多种因素影响,荷电状态便是其一[18]。在传统控制策略中,超级电容只负责补偿高频功率,而动态功率修正策略则实时跟踪超级电容SOC,在完成高频功率补偿后,动态调整蓄电池参考功率,使蓄电池能够帮助超级电容恢复荷电状态,分配规则如下:
式中:K1为功率修正系数,其值的大小决定超级电容SOC恢复速率;K2为功率限制因数,防止蓄电池输出功率超过其最大限值。以放电状态为例:
Pbat_max为蓄电池所能输出最大功率,由容量配置决定,可以得到:
Pmax为系统所产生最大不平衡功率,根据经验所得,故:
充电状态下与上述推理结果相同。
实际上,光伏直流微网系统功率变化是暂态过程,更多时候是处于稳态或缓慢变化状态,这样便给超级电容荷电状态的恢复提供了足够时间,如此,在保证蓄电池不超过其最大输出功率的同时,维持母线电压稳定以及恢复超级电容荷电状态。
2.2 模糊控制器延时环节设计
由于动态功率修正策略的存在,使超级电容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以避免蓄电池频繁切换充放电状态。延时环节由模糊规则控制,本文对输入变量隶属度函数进行优化,使蓄电池在超级电容SOC余量充足时具有更长的延时时间。在蓄电池延时反应期间,由超级电容采用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维持母线电压稳定,蓄电池则保持微充(微放)状态,输出小功率信号Pp_min(Pn_min),控制策略如图4 所示。
图4 蓄电池延时环节控制框图
模糊规则采用双输入-单输出形式,输入变量为超级电容SOC以及混合储能参考功率Phess_ref,输出变量为延时时间t。其中,超级电容SOC模糊变量为[VS,S,M,B,VB],分别代表荷电状态区间[很小,小,中,大,很大];Phess_ref模糊变量为[N,P],分别代表储能系统状态[放电,充电];输出变量t模糊变量为[VS,S,M,B,VB],分别代表延时时间[很小,小,中,大,很大]。优化后的各变量隶属度函数如图5 所示。
图5 各变量隶属度函数
模糊控制规则如表1 所示。若系统处于放电状态,且超级电容SOC较低(高),则延时时间较短(长);若系统处于充电状态,且超级电容SOC较低(高),则延时时间较长(短)。
表1 模糊规则表(延时时间)
2.3 基于混合储能SOC的多模式协调控制策略
为保证光储直流微网系统有序、稳定运行,避免储能单元出现过充过放现象,本文在考虑混合储能荷电状态的基础上设计了六种运行模式,如图6 所示。
图6 多模式协调运行流程图
蓄电池处于放电越限状态,由于超级电容自身能量密度小,不足以单独维持系统稳定过久,此时为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接入主电网为负载供电,同时为储能系统补充能量,直至光伏输出功率高于负载消耗功率。
蓄电池SOC处于安全状态,超级电容SOC越过下限,此时禁止超级电容放电,由蓄电池双环控制维持母线电压稳定,直至系统开始充电。
混合储能SOC均处于安全状态,系统按照式(4)进行动态功率修正,并通过延时环节进行放电。
混合储能SOC均处于安全状态,系统按照式(4)进行动态功率修正,并通过延时环节进行充电。
蓄电池SOC处于安全状态,超级电容SOC越过上限,此时禁止超级电容充电,由蓄电池双环控制维持母线电压稳定,直至系统开始放电。
蓄电池处于充电越限状态,仅由超级电容不足以吸收过多能量,混合储能系统切换为待机状态。此时光伏系统除向负载供电以外,还会向电网馈能,确保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直至光伏输出功率低于负载消耗功率。
3 仿真验证
为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在MATLAB/Simulink 中搭建了光伏直流微网混合储能系统仿真模型,在不同工况下分析系统各单元输出功率、储能设备SOC变化,系统参数如表2 所示。
表2 系统参数表
光伏阵列处于外界温度25 ℃,光照强度分别为1 000、600、800 W/m2条件下,变化间隔为3 s;为验证动态功率策略的有效性,储能单元荷电状态均处于正常工作区间,延时模块不参与工作,将传统功率分配策略与本文所提策略进行对比,实验波形如图7 所示。
图7 传统功率分配策略与动态功率策略对比
图7(a)~(b)分别为母线电压波动、光伏输出及负载消耗功率情况,光照强度在3 s 及6 s 时发生波动,由混合储能平抑不平衡功率,母线电压波动范围维持在最大2%,图7(c)~(d)分别为不同策略中超级电容SOC及输出功率变化情况。在低通滤波法以及下垂控制法中,超级电容仅负责补偿高频功率,在出力后功率快速趋于0 W,荷电状态则趋于稳定值;而动态功率修正策略中的超级电容在出力后,其功率会根据实时采样的荷电状态来进行调整,使其SOC逐渐向安全状态恢复。
蓄电池放电越限,系统并网运行工况下,光伏阵列处于外界温度25 ℃,光照强度700 W/m2条件下,由于仿真时长所限,设置蓄电池初始荷电状态为10.04%,超级电容荷电状态良好,实验波形如图8 所示。
图8 系统并网运行工况
蓄电池初始为放电状态,6 s 时蓄电池放电达到下限,混合储能系统出力不足,为保证负载安全稳定运行,主电网为其供电,输出功率Pen。在补偿负载消耗功率的同时,电网还会为储能系统进行充电,如图8(b)所示。超级电容响应瞬时功率,而后按照动态功率修正策略进行荷电状态恢复;蓄电池持续充电,直至恢复至安全状态。
蓄电池充电越限,光伏系统向电网馈能工况下,光伏阵列处于外界温度25 ℃,光照强度分别为1 000、700 W/m2条件下,变化间隔为8 s,蓄电池初始荷电状态为89.94%,超级电容荷电状态良好,实验波形如图9 所示。
图9 光伏向电网馈能工况
蓄电池初始为充电状态,在接近4 s 时充电达到上限,混合储能系统切换为待机状态。为确保负载消耗功率不变,此时光伏系统将产生的多余能量回馈于电网,电网吸收功率为Pen;8 s 后光照强度降低,光伏输出功率低于负载消耗功率,混合储能系统开始放电。在此过程中,当光伏系统和储能系统进行状态切换时,直流母线电压略微波动,负载消耗功率不变。
超级电容充电越限工况下,光伏阵列处于外界温度25 ℃,光照强度分别为1 000、700 W/m2条件下,变化间隔为5 s。为使超级电容SOC尽快达到上限,此处使超级电容以恒定速率进行充电。超级电容初始荷电状态为83%,蓄电池荷电状态良好,实验波形如图10 所示。
图10 超级电容充电越限工况
超级电容在接近4 s 时充电越限,此时由蓄电池承担所有不平衡功率;在5 s 时光伏输出功率发生变化,由于延时环节的作用,蓄电池晚于超级电容响应1 s,在此期间保持微充状态;6 s 后储能系统正常放电。
暂态光照变化工况下,光伏阵列处于外界温度25 ℃,光照强度由800 W/m2降为700 W/m2后又恢复为800 W/m2条件下,储能单元荷电状态良好,实验波形如图11 所示。
图11 光照短暂变化工况
图11(a)~(b)为光照强度在6~7 s 发生短暂变化时,母线电压波动、光伏输出以及负载消耗功率情况,混合储能在6~7 s 时充电,其余时间放电。图11(c)为蓄电池荷电状态,当在光伏输出功率变化时,蓄电池保持微放状态,超级电容全权维持母线电压稳定,7 s 后光照强度恢复。在光伏输出短暂变化的过程中,蓄电池并未切换充放电状态,有效规避了其状态切换次数。
由上述仿真结果可知,在各个工况下,所提策略均能有效运行,并且在保证母线电压稳定的同时,达到了预期效果。
4 结论
本文以光储直流微网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储能SOC的多模式协调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本文所提出的动态功率修正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超级电容SOC处于安全状态,能够减少其容量配置,经济性与稳定性大大提高;在蓄电池响应环节加入优化后的延时控制,有效规避了其状态切换次数。如各工况下的仿真波形所示,所提策略充分考虑了储能单元荷电状态对系统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有效提升了储能设备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