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包”课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入学适应课程实践
2024-03-10薛颖
薛 颖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
小学入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2021 年3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对推进幼小衔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强调了科学衔接,从国家层面展现出对幼小衔接的重视。
结合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以下通称“学校”)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个别化措施做到让每名学生都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同时,学校把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注重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设置课程,帮助其积极适应小学生活。
在国家课程零起点授课的基础上,学校将《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指导要点》)的内容与校本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对应要点中与入学适应关系密切的16项发展目标开发入学适应课程。
一、入学适应课程的课程理念
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一年级重要的教育任务,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学校尊重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主动加强与幼儿教育的衔接,依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生活、课程即人生”的教育理念,引导小学低年级教师树立学生入学适应意识,理性看待幼儿园和小学课程、学习方式、环境之间的差异,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帮助学生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让学生在走进小学校园之初就能尽快调整身心状态,接受新环境、融入新群体,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投入小学生活。
二、入学适应课程的实施阶段
入学适应课程的实施分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适应阶段、巩固阶段、提升阶段。这四个阶段形成了教育闭环,减缓了衔接坡度。
(一)准备阶段:入学前两周至入学第一周
准备阶段的实施重点在于让一年级新生喜欢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准备阶段,学校和教师努力创设与幼儿园相衔接的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尽量使班级陈设符合幼儿的兴趣与行为习惯,通过家校见面会、班会等形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尽快熟悉校园、了解教师、认识同学。
(二)适应阶段:入学第一周至第四周
适应阶段的实施重点在于教学方式的变革。入学适应先备“人”再备“课”,教师要把了解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一年级新生的现实状况,实现以学定教。教师要做到在课堂上多观察学生的表现,感知学生的不解和困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被接纳和关爱,帮助学生逐步适应从以游戏活动为主向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
(三)巩固阶段:入学第二月
巩固阶段的实施重点在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生已经适应新环境、新的上课方式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入学适应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在巩固阶段开始实施。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他们的习惯培养必须结合课程内容,具体明确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这样才能将习惯培养落到实处。如在实施“文明小使者”课程中,学校将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编成儿歌《宁宁山山学礼仪,一日常规三字歌》,学生的行为规范不需教师一次次强调,而是用儿歌潜移默化地养成。从而实现“了解并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的基本要求,有明确的规则意识”的课程目标。
(四)提升阶段:入学第三个月至第一学期结束
提升阶段的实施重点在于评价与激励。评价与激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学生入学以来,全方位、多层次的入学适应课程实施几个月后,阶段性评价对巩固课程成果意义重大。教师将评价与课程、主题活动相结合,不仅全面、真实掌握了一年级新生的适应程度,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使学生更加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三、入学适应课程的具体内容
入学适应课程以“小豆包”为名,分为以下四个板块。
(一)身心适应
第一,喜欢上学。了解校园环境,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第二,快乐向上。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尝试自己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第三,积极锻炼。参与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第四,动作灵活。锻炼肢体协调能力,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学校通过该部分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成为校园小主人、运动小健将,与教师、同学交朋友。
(二)生活适应
第一,生活习惯方面。逐步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作息转变,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第二,自理能力方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及时收纳、分类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做好课前准备。第三,安全自护方面。学会辨别安全标识;学会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第五,热爱劳动方面。积极参与班级劳动;能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通过该部分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成为生活小达人、安全小卫士,与生活、健康交朋友。
(三)社会适应
第一,融入集体。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第二,人际交往。与同学友好相处,愿意与同学互帮互助,发生冲突时协商解决。第三,遵规守纪。了解并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的基本要求,有明确的规则意识。第四,品德养成。初步分辨是非,做了错事能承认并及时改正。学校通过该部分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成为爱国小先锋、文明小使者,与集体、规则交朋友。
(四)学习适应
第一,乐学好问。学会发现问题,对不懂的问题乐于追问和探究。第二,学习习惯。做事有一定的计划,能够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第三,学习兴趣。对新知识、新环境感兴趣。第四,学习能力。喜欢阅读,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能随着作品情节的展开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完整地讲述小故事;乐于在阅读的语境中识字,学习认识汉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初步掌握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学校通过该部分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成为习惯小标兵、学习小能手,与学习、兴趣交朋友。
四、入学适应课程的实施方式
入学课程的实施方式较为丰富,如场馆学习、赛事学习、实践学习、留白学习、社团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影视学习、游戏学习等。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以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方式实施“小豆包”入学适应课程。
例如,“校园小主人”课程主要以场馆学习的方式实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走廊博物馆就是一个能够使学生实现经验增长和意义增值的育人空间。教学楼一楼“汉字走廊博物馆”记载了从结绳记事、活字印刷到现代汉字编码的历史演变,呈现了汉字从古至今的传承发展和当下汉字字体的变化。
“生活小达人”课程主要以实践学习的方式实施。很多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时都不会整理书包,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整理书包开始,让学生学习整理的小技巧,培养自理能力,养成有序摆放物品的好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五、入学适应课程的评价方式
基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小豆包”入学适应课程做到了授课形式多样化,在评价方式上牢固树立“评价育人”理念,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凸显了以生为本,内容多维,手段多样。课程整体采取“护照式”评价方式,以“成长护照”为载体,融目标、过程、评价于一体。
根据入学适应课程的具体内容,学校将评价标准具体化,依据课程具体目标对学生的表现逐项评定,引导学生自觉将评价与日常行为表现联系起来。教师全面关注学生的日常发展状态,尽量让评价指标显性化,在学生表现突出时适时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自觉将评价与日常行为表现联系起来。
“护照式”评价重视每名学生在其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兼顾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展起点,在评价中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预留一定空间。如“学习小能手”课程中学习习惯篇“做事专注”这一评价标准因人而异,有的学生整节课听讲认真就可以得到肯定,而有的学生坚持十分钟专注听讲就能得到肯定。
在课程整体“护照式”评价的基础上,入学适应课程也分别选取了最适合该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展示性评价、满意度评价、评选性评价、积分制评价、闯关式评价等。
展示性评价是应用范围较多的评价方式,由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闯关式评价则适合应用在学习适应课程的学习能力篇,与期末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相结合,与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相衔接。
入学适应课程以品格教育为根基,以课程实施为载体,以习惯培养为核心,通过精心设置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评价方式,系统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有效地帮助学生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各个方面适应小学生活。
入学适应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有意义、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强化衔接意识,走近学生心灵,关注学生身心、生活、社会及学习等各个方面的适应过程,才能真正做到减缓衔接坡度,实现科学幼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