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涵养高中语文教师“情怀要深”素养

2024-03-10

辽宁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情怀教师应高中语文

宋 雅

(盘锦市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强调“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为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意见》指出:“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育人能力”“以提升师德修养、育人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组织开展教师培训与研修”。这表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先行,只有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生。2022 年4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素养要求。其实,这“六要”不仅是对思政教师的要求,适用于所有教师,是所有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情怀要深”是教师的重要素养,教师要有深厚且宽广的职业情怀及人文情怀,要把教育事业置于深且广的情怀当中,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看待教师职业,提高职业素养,培育时代新人。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对“情怀要深”素养应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一、高中语文教师“情怀要深”素养的内涵

高中语文教师“情怀要深”素养应当表现为超越个人利益之外的一种情感关切和精神价值追求,是教师由内向外展示出的一种精神内涵丰富、胸襟宽广包容、平等博爱深情的特质,具体包括深沉热烈的家国情怀、教书育人的“传道”情怀和春风化雨的仁爱情怀等。

(一)深沉热烈的家国情怀

古人强调“保家卫国”“国泰民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高中语文教师也应将家国情怀作为人生的理想目标和情感归宿,将爱国与爱家联系在一起。新时代,高中语文教师的家国情怀主要表现在: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以语文教育教学为平台,关注时政,汲取社会正能量,在丰富自身内涵的同时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书育人的“传道”情怀

教师应“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情怀,是指高中语文教师要有传承知识、传播道理的素养。“传道”是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师之所以为师的基本能力,而语文教师担负着汉语传承的关键职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的“传道”情怀不仅包括汉语知识,还包括汉语所承载的家国理念、尊严意识等深层次内容。这种“传道”情怀是一种大情怀,超出了物质的局限,升华出精神信仰。在新时代,高中语文教师的“传道”情怀主要表现在:使用规范的汉字书写,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中国文化,让中国字、中国话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载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传递给学生。

(三)春风化雨般的仁爱情怀

仁爱情怀是一种底蕴深厚的大爱情怀,是指语文教师要有一颗仁义、热爱之心,要把对学生、对教育的爱融进自己的心里,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无论是古代“仁者爱人”的思想,还是现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行知精神,展现的都是一种仁爱情怀。高中语文教师的仁爱情怀主要表现:在把自己的善良转化成学生可感知的温暖,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敬、可亲、可信,从而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分享。

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还应该具有关注时代、关心社会的时代情怀,将时代的新信息、社会的进步融入教学之中;要具有世界情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引导学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二、语文教师“情怀要深”素养的意蕴

语文学科承担着母语体系教学、祖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语文学科是知识传承的桥梁,是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

(一)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必然举措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意见》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表述为“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与素质教育要求一致。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情怀要深”素养应体现在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应通过优秀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语文学科中涉及的文化知识和人文寄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世界文化。

(二)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应有之义

人文性是指汉语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以民族文化的作用来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其健全人格。也就是说,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高中语文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能力,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了教育的根本价值,这有利于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宗旨,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了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四个服务”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语文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情怀要深”素养应当表现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内容。

语文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拓宽文化视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髓。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文学作品、文化读物等,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语文教师“情怀要深”素养的涵养方法

涵养语文教师的情怀,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涵养“情怀要深”素养。

(一)加强自身修养,锤炼高尚师德

教师的德行关乎着育人的质量,“为人师表”是教师的传统美德。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锤炼高尚师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当好学生的表率。高中语文教师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美德精华,古为今用;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建设实践中汲取精神文明营养,丰富内涵;要从其他国家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有益道德养分,补充认知。高中语文教师要经常“三省己身”,处处留心,见贤思齐,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对照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滋养真善美大爱,厚植教育情怀。

(二)钻研创新教法,提高育人质量

钻研教法是高中语文教师涵养情怀的关键所在。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新时代的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语文教学目标,以扎实的语文基础、渊博的文学知识、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践行教育使命。

1.牢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牢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关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

2.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

在与学生的互动方面,教师应始终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思考方式;课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交流生活琐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也让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进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课的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设计了“你所了解的工匠精神”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交流所得,最后综合形成小组结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辨思维和发散思维。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用师智、师爱和师魂去引领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让自己“情怀更深”,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丰富核心素养,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情怀教师应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