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聚焦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研究

2024-03-10迟洪丽

辽宁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情境

迟洪丽 高 栴

(沈阳市大东区教师进修学校,沈阳市博才初级中学)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未来教育应“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高阶思维作为创新人才的必备品质,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包括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之一的科学精神中“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中“勤于反思”,实践创新中“问题解决”都指向高阶思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琳达·达林哈蒙德曾提出:“未来帮助21 世纪的年轻人获得所需要的复杂性和分析性技能,教师必须学会多种培养高阶思维及其表现力的教学方法。”她提到的“复杂性和分析性技能”就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高位观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者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扎实推进学校减负提质工作,整体提升育人水平,学生的学习负担才能真正减下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在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体验成功的喜悦与自我发展的自豪感,从而高效发挥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一、回应时代需求:聚焦高阶思维培养的现实需要

(一)新时代发展对高阶思维培养提出了现实要求

2016 年6 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发布的《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指出,高阶思维是21 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总体要求。新时代要求人才具有高效学习的能力素质,与之相应的是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学习要求。

(二)人才的全面发展对高阶思维培养提出了客观要求

高阶思维能力作为思维品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充分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寻找有效乃至高效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上进行深耕和深研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代科技知识快速更新对高阶思维培养提出迫切要求

随着现代科技知识的快速更新,学生课业内容不断丰富,知识的种类更加庞杂,而且其更新的速度更是日新月异。现代科技知识的快速更新需要学生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在此背景下,单凭以往的思维模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现实学习的需要。

二、立足课堂教学:聚焦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精设课堂提问

1.设疑激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思维特点,在恰当的时间设置疑问,在学生可能有疑惑的地方设疑,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而学生的追问,又能让教师进一步明晰学生目前的认知起点。教师要在一次次的设疑和追问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鼓励生生互动,从而引发学生产生新的思考、提出新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以新答案为思维的起点,进一步钻研,并提倡学生自己提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使学生学会问问题、问好问题、好问问题,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探索,促进其高阶思维的发展。

2.细耕梯度,启迪学生充分思考

首先,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应该深入学生最近发展区,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课堂教学问题不仅要难易有梯度,更要兼顾学生的年龄发展特征、个体优势和个人兴趣等因素,尽量给学生思考留白。教师要尽量多设置一些“为什么”,以此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启迪学生专注思考。学生在注意力更加集中的前提下去分析问题,能够展开更加充分的思考,从而实现启迪思维的目标。

其次,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厘清知识架构。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设置一些隐性问题,甚至进行系列追问、抛出问题链,启迪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以延伸其思维线索。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技巧将知识迁移到具有个体差异的现实生活中,启迪学生深入分析,拓宽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转换方式,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问题的类型、方式、策略都体现了教学艺术。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上下足真功夫。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应改变设计问题的传统理念,鼓励学生提问,使得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学生在“思考如何解答问题—遇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过程中,能对问题逐步形成独特的看法,激发深层次思考。

其次,采用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相结合的方式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反应,适时调整自己的提问方式。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指向明确、覆盖面宽、提问方式灵活、抓住关键,才能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教师要通过探究式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从多个维度和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启迪学生不断地去探究,提出新颖的观点,从而引发学生进行具有内涵的深层次思考。

(二)深耕情境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明确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019 年11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指出:“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可见,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已经在强调教育教学要在真实情境中发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

1.研析日常生活情境,引发自主思维

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存在着紧密的必然联系,尤其是自然科学类学科,如物理、化学等。例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因此,创设生活化的物理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学科类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物理实践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和发展物理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设计生活类游戏,通过选取生活元素融入教学素材、创设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情境来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自主思维。

2.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发展学术思维

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是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不断产生思维冲突和矛盾,从而使其对问题进行深层次、更具系统性的思考与探索,最终帮助学生实现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维发展。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应注意设置具有探寻规律指向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关注问题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探索出问题情境内在的逻辑性并形成学术思维。在创设探究情境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洞察与思考问题的本质。通过不失时机地“借题发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厘清问题本质,实现从按部就班的传统思维向创新思维、学术思维发展,从而引导学生以学术科研精神与严谨科学的思考方法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3.深探故事延伸情境,激发辩证思维

创设趣味故事、科学故事情境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深入研究故事的延伸则需要教师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充分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例如,在语文、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聚焦核心素养的故事延伸情境,启发学生深入探讨,寻找故事的发展方向与结局,引导学生将思维发散到不同的角度与维度,推动思想转变,激发辩证思维。

4.营造数字化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党的二十大首次把“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提出要加强数字教育发展,努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夯实人才强国建设的基础。“互联网+时代”为教育教学的数字化情境创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教师可以创设指向核心素养落实的数字化教学情境,借助数字教育素材研设非直观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形成全新的学习体验与研究,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引导学生设计教室和办公室电路,并运用数字化虚拟实验室完成电路搭建,使抽象的物理学科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不断地深入探讨中寻找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实现新提升。

三、钻研学科融合:聚焦高阶思维培养的现实路径

在人工智能时代,海量的知识可以被迅速检索,密集的劳动力会被智能机器替代,唯有高阶思维能力才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寻找更多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现实路径,是每一个教育人都应深入思考的课题。

学科教学在强化知识掌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跨学科学习对于学生客观认知世界、重塑自我,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作为基础教育顶层设计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了“设计课程内容”“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要求,因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跨学科课程的设计,是提高跨学科学习质量、培养高阶思维的基本路径。

(一)落实“大概念”教学,促进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不是一种可由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一种渗透在不同学科并在其交叉应用中不断发展的高阶思维技能。教师可以围绕“大概念”开展既指向学科内生长又指向学科间交叉的项目化教学,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本质,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使其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灵活的“大概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质疑—讨论—反思—创造”的过程,让学生体悟从掌握知识到深度思考、实现创新突破的历程,从而达成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目标。

(二)融通综合课程群,生发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作为新时代公民所需要的高阶思维,亦是创新思维的必备素养,日益受到教育领域的深度关注。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更是强化了促进学科内部、学科之间、学段之间有机整合的迫切要求。因此,打破学科藩篱,将核心基础学科与其他领域学科融通,进而建构综合课程群成为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实施高品质的综合课程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在更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发展理性思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逐步深入实施综合课程群的过程中,学生浸润在“提问—反思—质疑—重构观点”的活动中,理性思维潜移默化地生发并渐进养成。

(三)拓展探究型课程,培养科研思维

新时代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场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科学宫、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开发基于各学科的探究型课程。探究型课程要以各学科学业标准的达成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应聚焦复杂、不断变化的现象或棘手、富于挑战的问题来设计探究型课程的问题链。例如,沈阳市大东区博才中学开发了“走进博物馆探究中国瓷器”课程,由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辽宁省博物馆,学生选择瓷器展开探究。教师要求学生在参观之前查找资料(包括怎么查、查什么,遇到哪些问题);认识中国瓷器(参观后得出的发展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中国瓷器未来的发展预测(预测愿景是什么、为什么,有哪些建议)。学生经历了“体验—发现—数据处理—研究—归纳—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体悟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创造新问题和提出新策略”的科研思维全过程,培养了科研能力。

(四)设计跨学科作业,发展创新思维

跨学科作业是学习者充分利用多学科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在一门课程的作业设计中融入多学科知识、思维与方法,其特点是知识的整合性、形式的丰富性、功能的多样性。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小长假和周末时间,将若干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具有应用性、交叉性、实践性的融合作业。学生在完成这种“打破常规的作业”的过程中,解决了新问题,拓展了新视野,产生了新思想,发展了创新思维。

古希腊学者普鲁塔戈曾说:“头脑不是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炬。”教师需要点燃的是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将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让学生成长为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善于独立思考的全面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能力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培养思维能力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培养思维能力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