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的经典诵读拓展性课程教学

2024-03-10汪连风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4期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经典诵读双减

汪连风

[摘要] “双减”政策旨在让学生的学习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本文以“双减”政策下的经典诵读拓展性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析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并开展教学实践,总结出成立经典诵读备课组、优化课程情境设计、设计高质量的课程组织模式、强化人文环境建设、结合课内外资源开展教学、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等一系列实施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双减”政策;经典诵读;拓展性课程

为了切实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我们对经典诵读拓展性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将经典诵读拓展性课程引入一线语文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经典诵读学习,积累经典古诗词知识,突破古诗词分析的难点,同时领会经典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从而在多个方面收获成长,真正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一、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其一,有助于推进德育工作。经典文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对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以及行为方式的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接受思想的洗礼,从而提升道德素养。

其二,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经典诵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文章中古人做事的风格,学习古人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

其三,有助于积累写作素材。经典文学作品当中包含了很多文学历史故事,记叙了很多历史人物事迹,这些内容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尤其是在“双减”政策“提质增效”的价值引领下,学生所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都要有意义,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作用。在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夯实学生的文学功底,为学生开展写作提供更多的可用素材。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策略

1.成立经典诵读备课组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拓展性课程要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只有这样,课程的实施才会更加有序,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每一项工作。要把经典诵读拓展性课程当作一门规范性的课程来开设,那么它就应该有备课组,这是开展经典诵读拓展性课程设计的首要工作。要将课程的相关负责人组织起来,共同加入备课组中,分配好备课组内各位教师的工作职责,组长负责该课程设计的决策、监督和检查,不同的组员也有不同的分工,有的组员负责完成经典诵读课程资料的搜集与检索,有的组员负责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还有的组员需要进行幻灯片的制作。总之,备课组内的各位教师要有序分工、通力协作,才可确保课程设计和实施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优化课程情境设计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拓展性课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基础,还要有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经典诵读拓展性课程设计的第二步就是做好课程情境的设计工作。课程情境是教学的大环境,承载着知识、意境和情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体而言,课程情境的设计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把古诗词的文字转化为真实的视频或者图片。比如,备课组在围绕《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开展课程情境设计时,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素材,设计一段视频情境,抓住西湖的水、湖边的树及周围的山进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传达出诗词的意境,还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并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设计高质量的课程组织模式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拓展性课程教学模式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向,充分发挥课程的灵活性、生成性等特点。高质量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程组织模式要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提问、发言等步骤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经典诵读拓展性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教师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人为小组长,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和带头作用完成学习任务,包括查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简介、初步翻译古诗、通过绘图的形式展示古诗的意境、尝试就古诗的意境与背景来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内心的寄托。以小组合作为主导的诵读学习不单是简单的诵读,更是对古诗的细致分析。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首古诗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而这正是经典诵读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

之一。

4.强化人文环境建设

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结合经典诵读来开展人文环境建设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身心愉悦,促进经典诵读教学工作顺利进行。首先,学校可以借助教室、墙壁、橱窗等来展现丰富的校园文化。比如,在教室、走廊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古诗图画、寓言故事、名言名句,或者是历史文化名人的简介和背景资料。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多地接触到这些与经典诵读相关的素材,他们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在网上更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其次,教室的黑板报可以空出一个板块专门用于经典诵读学习,从而让经典文学元素充满整个班集体。最后,教师可以借助校园内的有声资源来开展经典文化传播工作。中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经典文学作品的范读音频,以此打造浸满书香的校园人文环境。

5.结合课内外资源开展教学

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将经典诵读教学工作和户外研学实践有机结合,以此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经典文学作品内涵丰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都是古人常用的情感表达方式。所以,在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接触大自然来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具有充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例如,歌曲《明月几时有》,其歌词实质上就是引用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歌曲《独上西楼》就是引用李煜的《相见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水调歌头》《相见欢》等诗词与相关的歌曲结合起来,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之中,在自然景致之中去聆聽歌曲,感受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领会诗词曼妙的意境,这种教学方式因具有很强的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

6.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

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因此,经典诵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入手,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以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细心阅读这首古诗,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然后再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精准讲解、精确引导。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诗歌相关联的歌曲,再引入一段视频,创造这首诗优美的意境。多媒体的运用有助于调动多重感官,使得学生沉浸在思乡、怀念的情感之中。当诵读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本次诵读学习写一篇读后感,对本次学习成果进行总结,经历从感觉到知觉再到表象的认知发展过程,有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化为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曹晓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思考[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1).

[2]朱音.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9).

[3]何建洲,李小英.小学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性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05).

[4]闫希虎.诵读国学经典 培养高尚品格[J].中国民族博览,2022(04).

猜你喜欢

拓展性课程经典诵读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以实验探究为切入点的拓展性课程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