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科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2024-03-10刘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白板动画笔者

刘敏

特色与亮点

①本微课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认知经验,由易到难通过图片和视频帮助幼儿对“种子在哪里”进行具体形象的思考和知识经验的迁移。

②微课中部分素材源于真实的教学活动,如将课堂中幼儿的操作过程通过图片和视频呈现在微课中,激发了幼儿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③微课中教师真人出镜(幼儿参与)再现课堂,使幼儿可以更好地融入课堂情境,更好地接受微课、学习微课。

设计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具体直观思维为主,幼儿科学学习的侧重点在于感知操作中体验探究过程,尝试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有益的学习经验和探究能力。信息技术是幼儿园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宜并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还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探究欲,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幼儿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获得科学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制作了微课。本节微课为第一课时—“探索有种子的植物”,本课通过让幼儿探索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果蔬的种子,感知种子的不同。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记录常见植物种子的生长部位和种子的丰富多彩,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1.设计思路

本微课选材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笔者发现幼儿在品尝水果时对果肉中和果实外面的“籽儿”有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幼儿并不了解“籽”的作用,不清楚“籽”就是果蔬的种子。因此,笔者借助微课将大量的果蔬种子呈现在幼儿面前,帮助幼儿解决果蔬、植物中种子在哪里这一核心问题。笔者将幼儿课堂实验部分与白板课件融合在一起,通过真人出镜的方式进行微课制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能运用各种感官……探究问题”是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的策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科学思维的第一步是用感官观察和探究周围环境事物,并发现问题。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将观察探究种子的实操与信息技术结合,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归纳总结、经验再现。本节微课的制作目的是让幼儿知道部分植物和水果里面有種子,感知种子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种子长在果实的不同部位,并帮助种子找到相应的果实。幼儿通过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

2.内容结构

(1)开始部分

①笔者运用“点击礼物盒”的效果将种子的图片呈现出来,盛有种子的神秘礼物盒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②课堂上笔者将实物种子作为礼物送给幼儿,幼儿通过观察、触摸等多感官认识种子。③笔者搜集清晰的植物图片和种子图片,通过一组一组动画对应呈现,帮助幼儿归纳总结知识点。④笔者分别选取地上、地下、水中三组不同植物,扩展幼儿的知识范围。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创设神秘情境,陶冶幼儿的情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拓展知识以及提高能力的科学活动教学目标。

(2)基本部分

①通过观察和探索发现种子在哪里。

笔者通过动画演示苹果的切面(如图1),让幼儿轻松发现种子藏在哪里。同时,引导幼儿利用希沃白板中的画笔功能或者芦笋软件中的画笔功能以绘画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操作初步引导幼儿找到种子、观察种子、记录种子的探索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助于增强师幼、人机的互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②幼儿分组观察、操作、探索种子生长的部位及种子的外形特征,并将观察到的种子记录下来。

教师分别提供三组植物种子,即藏在果肉里的种子、藏在豆荚中的种子、藏在果实外面的种子,同时提供探索工具,如安全剪刀、放大镜等。幼儿通过看、品尝、动手操作等多种探索方式分组观察、操作、探索种子生长的部位及种子的外形特征,并将观察到的种子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使用启发探究式及参与活动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便于化解教学难题,还能加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③幼儿完成活动小游戏—“小种子找妈妈”。

笔者展示超级分类课堂活动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回顾和巩固知识点(如图2)。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缓解幼儿学习的疲劳感,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助于幼儿了解不同“种子”与“种子妈妈”之间的对应关系。

(3)结束部分

微课中通过视频的插入让幼儿直观地看到植物从播种、开花到结果的整个生长过程(如下页图3),视频的呈现让幼儿对植物的生长有了整体的概念(对本课知识点进行了提炼与升华)。微课中的延时动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同时,利用数字倒计时的方式让幼儿知道种子的生长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而且每个阶段种子都在生长变化。最后的小结部分以蒲公英为延伸,引导幼儿了解种子有的藏在果实里,有的藏在麦穗里,有的藏在花圃上,还有一些植物是没有种子的,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发现更多神秘的种子。

设计意图:色彩斑斓、生动丰富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有效关注,给幼儿认识科学现象创造直观的印象。

关键技术处理

①运用希沃白板软件(动画—采用触发器功能)制作点击礼物盒出现动画的效果,同时,添加抖动效果来增加趣味性,在相应的种子图片中添加浅入、浅出的动画呈现出礼物效果(如图4)。使用希沃白板中开始授课工具一栏中的蒙层和放大镜等功能,将植物或者种子的图片针对性放大展示,突出课堂观察重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重点知识。

②利用手机里的钉钉软件直播功能在线录制幼儿的实验操作过程,后期经过剪辑师视频剪辑软件进行视频分割剪辑和画面处理,并将剪辑好的视频应用到微课中,以更好地呈现科学探索的活动过程。

③通过芦笋软件中的画笔功能或者希沃白板(开始授课—工具栏—画笔)将种子形态记录下来,便于幼儿主动记录学习。运用芦笋软件录制模式选择人像+屏幕模式(屏幕选择全屏,清晰度调为1080P超清画面),并选用一台带有前置摄像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实现课件、教师、音频、视频同屏录制。

④在运用剪映软件时设置了插入文件时的动画效果,如旋转飞入、溶解、闪出等,增加了微课的趣味性。同时,运用剪映软件进行视频的导入,首先点击文字添加轨道输入0~115的数字,然后进行多段分割并且将数字与视频信息相对应(进行115天数字延时记录),以帮助幼儿了解“种子—植物—果实”的完整生长过程和变化。

幕前幕后

在设计本节微课前,笔者发现幼儿在上下午吃点心的时候对水果中有各种各样的“籽儿”很好奇,于是萌生了“种子在哪里”的课题。笔者围绕“种子在哪里”查阅资料编写教案,同时准备了三组蔬菜、水果和放大镜、剪刀等工具,以及相应的白板课件进行微课的制作。通过本次微课的制作,笔者体会到信息技术对幼儿的知识学习、兴趣引导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通过教学成果的交流,笔者了解了不少先进的信息技术,如3D建模、多轨迹运动编辑、VR虚拟视频、虚拟影像等,同时激发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关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内蒙古智慧教育平台上的各类资源更新,充分学习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树立数字化教学意识,秉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加高效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猜你喜欢

白板动画笔者
做个动画给你看
老师,别走……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希沃白板在初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是动画迷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