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存笔先,以中国式摄影语言聚焦“大国智造”

2024-03-08徐昌政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1期
关键词:长江大桥新闻奖摄影

徐昌政 曹 政

第33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三等奖:《常泰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

作者:曹政

编辑:宋莹莹、白留伟、袁玥

原创:淮安日报社

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2023年11月6日正式揭晓。其中,江苏淮安日报社淮安新闻网《常泰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获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类三等奖。作为主创者,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又无限感慨。在新闻摄影事业上执着追求近40年的基层新闻从业者,在退休之前荣获新闻行业中含金量最高的奖项,给自己新闻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心里十分欣慰。激动之余回望和检视自己走过的新闻摄影道路,结合这次获奖的经历,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意存笔先——新闻策划至关重要

意存笔先是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中提到的一个观点。他认为,意存笔先,即是在下笔之前,先要有一个充分的构思和意念。这个意念来自画家的内心深处,是对物象的一种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引用到新闻采访报道中,我们在新闻报道前要重视新闻策划,新闻策划在新闻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新闻从业者明确报道的方向和目标,使新闻报道更加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近年来,我受邀或代表单位参加了数十次现场新闻摄影比赛,在新华社、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全国晚报摄影学会、中国摄影报等权威新闻机构组织的少则几十名,多则上百名国内新闻摄影同行参与的现场新闻摄影比赛中,我屡次获得金奖(一等奖),同样,这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类)三等奖的作品也是摄影采风活动中创作的。

淮安日报社摄影记者曹政(林子萌 摄 )

2022 年7 月下旬,我应邀参加“新时代颂”江苏省摄影采风创作暨2022“交建杯”江苏交通视觉巡展采风团,走进常泰长江大桥施工现场拍摄创作。收到采风通知后,我第一时间对所要拍摄的对象(主体)进行基本了解。常泰长江大桥位于泰州长江大桥与江阴长江大桥之间,接常州和泰州,建成后将刷新“六个世界之最”实现“四个世界首创”,大桥主跨1176米斜拉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斜拉桥。得知这样的新闻背景后,我心中窃喜,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创作机会。出发前,我对将要进行的新闻采访和拍摄创作进行了缜密的思考,初步确定了拍摄方案,并带齐了长短镜头和最近的大疆御3pro无人机。

参加现场摄影采风和比赛,好比我们参加各类考试。在比赛前做好各种功课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提前熟悉一下拍摄的场地和对象,了解拍摄对象的背后故事,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在同行业中的排位如何,有哪些技术和创造做到了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孙子兵法说知彼知己,就是这个道理。

多年的摄影采访,我积累了自己的创作习惯和思路,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离不开两个核心,题材重大+视觉表现。通过前期了解,此次拍摄的常泰长江大桥题材重大,总结起来可以说,它是以中国智慧创造的中国跨度、中国高度、中国速度。如何表现这一重大题材?我心里一直在琢磨,如何用摄影的各种表现手法来展现这一重大题材,这个“超级工程”?我给自己初步确定了三条拍摄思路,一是用无人机寻找光影和角度来展现工程的特征,表现工程的宏伟等;二是用常规视角发现人与建筑的关系,发现有趣的、有深度的故事;三是在时间允许的基础上,寻找拍摄主体的点、线、面,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人物的关系,以独特的摄影语言、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来充分展现常泰长江大桥的人文美、力量美和科技美。

二、采编过程——精心打磨每道工序

跟随采风团来到现场后,虽然天公不作美,阴沉沉的,江面上还有些薄雾,但映入眼帘的景象震撼了我及在场的所有摄影师。长江上下,水天一色,正如火如荼加紧建设的常泰长江大桥更为这幅景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静水流深,桥塔巍然屹立;百舸争流,长江经济带蓬勃发展。建设者们在祖国的山河之间书写建桥神话,描绘出“交通强国”的壮美画卷。

伫立江边,我感慨万分。想到儿时读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自豪感,回想60多年前,毛主席视察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后写下的恢宏诗句。今天,仅仅是在长江上,我们已经建成了超过160座桥梁。中国桥梁无论是跨越能力、建桥技术还是建桥材料、建桥设备等各个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并为世界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连接江苏常州与泰州两市的常泰长江大桥,在长江之滨初露雄姿。站在江边放眼望去,江心高耸的钻石型主塔直指蓝天,两侧蛟龙般的钢桁拱桥横卧江面,建成通车后,常州、泰州两城间的交通将由原先的几小时缩减至30分钟,长江南北两岸的人流和物流的便利性将大大加强。据现场工程师介绍,常泰长江大桥是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由于长江中下游河段航运繁忙,要保证主航道桥主跨达到1208米,以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而为了牢牢“拉住”大跨度的桥面,高达350米“世界最高桥塔”也应运而生。

来不及多想,同行们已经长枪短炮开始创作拍摄了,无人机也接二连三地升到高空。多次采风创作活动让我养成了处变不惊,忙而不乱的心态,反复观察现场拍摄主体和环境后,我觉得,要是常规用无人机广角拍摄大场面,将建设中的大桥和江面“一网打尽”,画面效果不一定理想,场面是宏大了,但视觉上会错乱分不清主次,反而突出不了大桥的宏伟。而且与现场其他摄影师的画面出现雷同。多年的采访经历,我深有体会,拍大场景有时候运用中长焦镜头会比大广角来得更好,大广角拍不好就会视觉分散、变形、杂乱。

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运用大疆御3pro无人机的长焦镜头来创作。将无人机升到高空并飞行至两公里之外,透过大疆御3pro无人机7倍长焦,聚焦正在施工建设的大桥,产生的视觉效果既特别又更有特色,长焦的空间压缩感让工程真实、明晰地展露于眼前,我上下左右不断调整无人机,寻找最佳角度。当高耸的主塔,硕大的吊臂和江面的轮船形成一幅点、线、面相对对称的画面时,我按下了快门。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紧凑的画面将主塔、吊臂和轮船等凝固成和谐的“乐章”。长焦镜头已经形成很好的空间透视,薄雾弥漫又给画面带来层次感和神秘感,我拍到了理想的画面。为了全面展现工程,编发稿件,我又用不同焦距和角度拍摄了其他若干照片。

照片拍好了,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读者或评委好比吃饭的客人,你是厨师,只有经过精心烹调后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才会得到客人的肯定和夸奖。所以,最终呈现到版面、给比赛评委的一定是你精心编辑过的照片。在严格遵守新闻照片真实性的规范和要求下,对所拍照片进行筛选和编辑是很重要的环节,在紧扣主题的前提下,从视觉冲击力、画面形式感、题材和稀缺性等方面,我所遵循的图片编辑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去掉与主题不相干的画面元素,使主体更加突出,画面更加干净。在组照的编排中,考虑大场景(广角),特写、人物、自然(动物)、高调、暗调等,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我此次获奖照片原片是横构图,这是无人机暂时无法改变的特性,画面左右两侧与主题关联不大,到电脑上后,我大胆裁掉,又对画面作了对比度调整,增加了明暗关系,提高画面的质感。

因新闻报道需要,我在《淮安新闻网》编发的是一组照片,在参加新闻评选时,我觉得一张照片就可以表现,因此,就选用其中一张参加新闻奖评选,最终这张由淮安日报社淮安新闻网刊发的《常泰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获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类三等奖。

三、特色亮点——提高影像叙事能力

比赛获奖,有运气的成分,但经常在各类摄影比赛中获奖,特别是这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我的体会是除了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外,更重要的是摄影之外的功夫,是综合能力、知识和素养的厚积薄发,是用饱含深情的摄影语言来关注、记录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聚焦伟大的新时代的结果。

淮安日报社曹政拍摄的《常泰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一图

前人张彦远也认为,意存笔先是绘画创作的至高境界。而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画家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以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这种说法不仅适用于中国画,也适用新闻摄影创作,对摄影记者更为重要,摄影是瞬间的艺术,“意存笔先,影由心生”的说法,不仅是摄影创作的一种原则,也是摄影记者必备的素养。

作为一名专职摄影记者,除了必备的高超的摄影技巧外,新闻敏感、艺术修养、文化沉淀更重要,好的摄影作品,除了在于你用什么相机,用什么表现手法外,更在于镜头后面的大脑和内心。摄影好比写诗,功夫在诗外,摄影记者要注重平时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对时事的关注,加强文学修养,对摄影之外的艺术门类要广泛涉及。

我们经常进企业、工厂、工地,经常会拍成机器+人的画面,拍出不新意;也有很多跟我一样在基层媒体工作的同行,总认为基层没有重大题材,重要活动,很难拍出有影响力的作品;大多数摄影同行参加活动、摄影采访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能发稿交差就收拾摄影包走人。说到底,还是态度问题。实际工作中,我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拍摄机会和每一次快门,我始终相信国家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都会在我们身边找到注脚,小活动也能出“大片”,每次拍摄,我坚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寻找不同的角度,变换不同焦距,尝试不同的拍摄方法。

以上是摄影之外的功夫,这是基础和前提。在实际采访拍摄中,我牢记一点,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最大的区别,文字记者以字、词、句来描述新闻事实,摄影记者以影像叙事,用点、线、面、光影、瞬间等来表现主题,尽己所能,提高影像表现力度和叙事能力。

四、经验启发——以中国式摄影语言聚焦“大国智造”

新时代新征程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身边不乏新时代的发展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不乏人民奋斗的史诗般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作为新闻摄影工作者,我认为一定要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对艺术理想的不懈追求结合起来,通过影像记录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瞬间,以中国式摄影语言记录身边的人和事,见证“大国速度”“大国力量”“大国智造”!

回到摄影上,我们觉得严谨的工作态度,熟练运用摄影器材,提升图片编辑能力,加强综合能力培养等都是很重要的。

猜你喜欢

长江大桥新闻奖摄影
一图看懂沪苏通长江大桥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透水模板布在公安长江大桥的应用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武汉第八座长江大桥主跨合龙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