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用情唱响“不负人民”的时代最强音

2024-03-08侯忠义刘彦干雄焱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1期
关键词:延安市梁家扁担

侯忠义 刘彦 干雄焱

第33届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二等奖:《红红的苹果,深深的爱》

作者:侯忠义、刘彦、干雄焱

编辑:康龙、王强

原创:延安市融媒体中心

重大主题报道题材重大其报道难度更大,地市媒体重大主题报道除了机会难遇外,如何把握也十分考验专业能力。陕西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作品《红红的苹果,深深的爱》就是重大主题报道,这次也创造了单个地市媒体获重大主题报道的最高等次,此前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组织全国105家地市媒体参与的“红色百城”大型全媒体报道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我在陕北生活了7年,当年看到老乡们生活很艰苦,心里就想着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再回延安,踏上这片“曾经劳动、生活过7年的土地”,总书记几步一停留,一语几深情,情真意切的话语里,牵挂深切,关爱真切。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组织报道团队,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与父老乡亲一起,一字一句重温总书记的话语,一点一滴回味总书记的和蔼可亲,深切感悟人民领袖“不负人民”的深厚家国情怀。中心精心推出的《红红的苹果,深深的爱》重大主题报道,以“红红的苹果”这一农民挑上的“金扁担”为典型意象,牢牢把住“人民情怀”这一深厚根脉,纵横选取典型事例,深入一线践行“四力”,用“红红的苹果”串联起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对人民“深深的爱”。报道在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多平台同步推出后,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并引发大量转发、点赞、评论,许多高校教授将报道作为鲜活素材讲授评点,进一步扩大了传播效果。

一、精准把握“人民情怀”深厚根脉,提升报道高度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心里就想着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牵挂。

《延安日报》版面图

来到南沟村,习近平总书记与乡亲们拉起家常,酸菜、麻汤饭、油圐圙、扁食(饺子)、“八大碗”……当年曾“奢求的美食”随口而来。说到“八大碗”,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八大碗’过去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现在大家都能吃到了,说明你们吃得好了,过得好了。”

采访过程中,通过人们的回忆,总书记一句句话语,让人更深切体悟到“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思想伟力、实践伟力、真理伟力,也更深切体悟到人民领袖“心里就想着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为采写《红红的苹果,深深的爱》等系列稿件积攒了深厚的情感基础。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就来到延安。面对这一重大主题,延安市融媒体中心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充分发挥“主场优势”,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精心制定策划方案,全面深入搜集素材,科学拟定采访计划,前后方统筹作战,全力出新出彩。2022年10月27日、28日,第一时间深入安塞区南沟村、陕西延安中学、杨家岭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采访,率先在各平台各端口,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推出《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总书记来了,就像亲人回来了!》《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摘苹果,拉话话,总书记可亲哩!》等短视频、快讯、消息、通讯报道30余条,及时“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传到千家万户,把延安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火热实践及时呈现出来”。

苹果树,延安农民的“摇钱树”。1940年,陕甘宁边区延安自然科学院引入苹果苗木,在光华农场试栽。1947年,洛川县农民李新安,用毛驴从河南灵宝县(现灵宝市)驮回200棵苹果树苗,走村串户,推广苹果种植:要想富,先栽树;苹果树,摇钱树……经过多年的发展,延安苹果已成为老乡们的致富果、幸福果。

总书记对延安苹果有特殊的感情。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回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这次回延安,去山上看苹果,是习近平总书记临时加的行程,“听说山上发展起苹果,一亩地收入1万多元,他非要去苹果园里看一看。”收入怎样,这里是不是苹果适生区?果质好不好,管理能不能跟上,品牌怎么打?总书记问得非常细致。当年一颗汗珠摔八瓣还让乡亲们吃不饱肚子的土地,今天能给乡亲们如此丰厚的馈赠,总书记很是欣慰。他还感慨地说,咱们当年没有栽苹果,就是个受苦。

2022年10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一下火车,就乘车前往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正值金秋,山上苹果园硕果累累,一片丰收景象。总书记走进果园,向现场采摘的果农了解今年苹果收成,同老乡们亲切交谈,并采摘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总书记详细询问苹果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村民收入以及如何发展苹果种植和其他产业等,老乡们一一回答。总书记称赞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总书记深情地说:“陕北的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非常适宜发展苹果种植,加上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选果生产线等不断发展,就地卖出,销路不愁,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苹果园同老乡们亲切交流。

红红的苹果,深深的爱。在深入采访中,我们对那个“红红的大苹果”和总书记“深深的爱”,有了更立体的认知、更深切的体悟和更深刻的思考。

这个“红红的大苹果”承载的是什么?

智慧带来思考,思考才能有更加独特的新闻领悟力。

这个“红红的大苹果”承载的:

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的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

是总书记时刻萦绕心头的“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的深厚情谊!

是总书记“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的深情牵挂。

红红的苹果,深深的爱!延安市融媒体中心牢牢把握“人民情怀”这一深厚根脉,为报道突破地方媒体固有报道界限、提升重大主题报道高度夯实了基础。

二、纵横选取典型事实,拓展报道深度广度

有深度、有广度的好报道,是从“泥土”里挖出来的。

把握“人民情怀”这一深厚根脉后,这个“红红的大苹果”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分别意味着什么?我们作以贯通思考,纵向延伸报道的深度,横向铺陈报道的广度。

过去,黄土高原上,陕北老乡们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祖祖辈辈抡着老镢头向黄土地“讨生活”。那时,老乡们“大胆想想”的“幸福生活”的“更高的境界”,就是“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

“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2020年同出席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时,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当年在陕北插队时如是说。

农民怎样才能挑上“金扁担”?

南沟村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陕北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一个个红红的大苹果,背后连着支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产业”。2022年,延安苹果栽植面积达331万亩,年产400万吨,占全国的九分之一、陕西的三分之一,80多万果农挑上了“金扁担”,生活越来越好。苹果成为老乡们的致富果、幸福果。

未来,“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从“知青年代”的梁家河村,到2015 年的梁家河村,又到2022 年的南沟村,再到“未来”“生活越来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是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是老乡们的“幸福生活”和“好日子”。

新闻报道,好的取材角度,往往就是深度与广度。

在抓住“红红的苹果”这一典型意象,把握“人民情怀”这一深厚根脉的前提下,我们在报道取材上,深入分析题材,细致研究事实,分别截取“知青年代”的梁家河村、2015年的梁家河村、2022年的南沟村,以及未来“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四个时间切面后,慎重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插队时,让乡亲们大胆想想幸福生活还有什么更高的境界”“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安时,专程到山上考察苹果产业发展”“2022年10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一下火车,就乘车前往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沟村指出“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四个典型事例,用“红红的苹果”“幸福生活”“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好日子”,一脉相承串联起总书记对农民、对人民的“深深的爱”。

《红红的苹果,深深的爱》,正是因为有了不一样的取材角度,才让这一重大主题报道在深度和广度上再次突破窠臼。

三、深入一线践行“四力”,让报道更有温度力度

有温度、有力度的好报道,是用脚板“跑”出来的。

纵使我们把准了“人民情怀”这一深厚根脉,纵横选取了典型事例,但如果我们在实际采写中没有好的执行力,则整个策划将会沦为“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笑谈,通过这一重大主题报道着力提升延安主流媒体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是空谈。

抱着力求出精品、力求为中心争光、为延安争气的决心和信心,我们一方面一头扎进“故纸堆”,大量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的知青岁月和总书记2015年回延安时专程到延川县梁家河村山上考察苹果产业发展等文史资料,另一方面深挖近年来国家级主流媒体平台推出的众多报道,深刻研究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穷尽办法找资料、问专家,力求做到报道中的“引用”精准又精彩。

与此同时,我们在安塞区南沟村和延川县梁家河村,一遍遍重走总书记“走过的路”,一句句复盘总书记“说过的话”,细扣深捋总书记的语言、神态、动作,反复采访面对面向总书记汇报和近距离聆听总书记嘱托的人的切身感受。

在南沟村,我们从日出到日落,从山顶到沟底,从果园到苹果洗选车间,山上山下,来回往复,先后面对面采访了南沟村驻村干部张光红,果农赵永东、王开门、李有旺、张忠、雷永军,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苹果洗选车间负责人高瑞和工人呼海波、马海玲、刘小涛等许多群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捕捉到了更多的温暖细节。比如,“今年苹果收成、苹果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村民收入、用水和灌溉问题解决以及发展苹果种植前景……”总书记问得非常细致。再比如,驻村干部张光红刚开始汇报的时候还比较紧张,总书记亲切温暖的笑容和地地道道的陕北话,让张光红越来越放松,越来越自如……

“现在光景好了,顿顿大米、白面,肉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坝地种5 亩,还有10 亩苹果。”“初挂果,收入两万多。”……在梁家河村,我们与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时的“小伙伴”张卫庞共同回忆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回延安时专程到山上考察苹果产业发展的情景。温暖的话语声声在耳,深深的关爱句句在心。“生活怎么样,吃些什么?”“能吃上大米吗,常有肉吗?”“你还种苹果,收入怎样?”“在哪一块?”“一会去山上看看苹果……”回到梁家河,见到张卫庞,总书记问得非常具体、细致,还临时加了行程去山上看苹果。

精品创作,需要同每一个字词“搏斗”。为了把报道写得笔触深情又生动凝练,我们数易其稿,一句一句改,一字一字删,力求做到“多一字则嫌繁,少一字则不足”。对每一个情节、每一个段落,乃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仔细推敲、细致揣摩,才使报道以最少的字数展现最丰富的内涵、最真挚的情感。在语言方面,我们力求平实,全部以白描手法展现事实过程、抒发人物情感、升华报道主题。

正是因为主创团队在策划采写过程中,用足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红红的苹果,深深的爱》重大主题报道才能做到文风既细腻理性,又温暖磅礴,叙事既真实客观,又动人心弦,做出了重大主题报道应有的高度、深度、广度、温度、力度,从而让报道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

猜你喜欢

延安市梁家扁担
延安市关工委:用延安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金扁担
A new diagnosis strategy under the PMC model and applications①
梁家河岁月
梁家河
熊爸爸的扁担
挑扁担
亲亲的梁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