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肉牛养殖现状调查及产业发展对策

2024-03-07刘文进赵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母牛肉牛牛肉

文│刘文进 赵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宋焕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近年来,国内外牛肉市场需求大幅增加,牛肉价格高位运行,肉牛产业行业资本进入势头强劲,新疆拥有得天独厚天然草场资源,全国棉花、玉米、小麦、番茄等重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新疆肉牛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政府部门的倡导下,新疆大量引进安格斯、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等国外优良的肉牛品种,经过多年的遗传改良,能繁母牛良种利率逐年提升,母牛养殖成本低、架子牛充足的产业优势进一步突显,北疆充分发挥天然草原的地缘特点,进一步扩大“牧繁农育”的规模效应;南疆充分发挥散户基数大的优势,“小户繁育、企业育肥”模式得到巩固和发展。进入“十四五”时期,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和千方百计扩大畜牧养殖规模指示精神,新疆肉牛产业再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新疆肉牛产业存在的繁殖率低、育肥效率不高、牛肉精深加工不足、饲草料供应不足等诸多“瓶颈”性问题日趋凸显,严重影响了肉牛产业的转型发展。

一、新疆肉牛产业发展

1.内在动力促进产业提升。

(1)积极的政策支持。养牛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国家历来重视肉牛养殖产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为了扶持肉牛业的发展,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支持农区发展“秸秆畜牧业”,肉牛养殖逐渐从草原生产力不断下降的牧区开始向秸秆资源丰富的农区转移。按照自治区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农牧结合、草畜配套,稳定牧区畜牧业,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做大做强肉牛产业”的发展规划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针对发展肉牛产业给予了更优惠的配套政策,对肉牛养殖企业、合作社、小区、农户等给予补贴或贷款支持,积极支持肉牛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并鼓励加大牛肉深加工产业的投入,促进肉牛产业链纵向延伸,上下游联动发展。

(2)行业发展的双重动力。肉牛养殖行业对保证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人的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牛肉食品在人的膳食结构中的消费比重大幅上升,多渠道资本大量集中涌入肉牛养殖产业,肉牛养殖商业化生产步伐加速,专业化肉牛养殖企业不断涌现,规模化养殖生产比重得到快速提升,新疆肉牛养殖量呈现恢复性增长,这为肉牛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消费升级的影响,特色中高端牛肉更受消费者的关注和欢迎,新口味、新产品逐步被消费者接受,也为掌握特色肉牛种质资源的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2.新疆肉牛产业的兴起。新疆拥有7.2亿亩广阔的可利用草场,拥有用于小麦、玉米、棉花、番茄等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耕地6100余万亩,饲草料蕴藏丰富且潜力巨大。肉牛养殖是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各族人民从事的传统产业,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养殖经验,新疆发展肉牛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价格优势。2021年年末,以新疆褐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和夏洛莱牛为主的杂交肉牛产业和以荷斯坦为主的奶牛产业均已在新疆兴起,年存栏已达616万头,年出栏289万头。

(1)“牧繁农育”规模扩大。进入21世纪,北疆依托牧区丰富的草场资源和农区饲草料富足的互补优势,“牧繁农育”肉牛产业发展模式规模持续扩大,比较完整的肉牛产业链逐步形成,千头以上规模肉牛育肥场迅速兴起,大量行业外资本进入肉牛产业,促进肉牛产业链向纵深不断延伸发展,如新疆华凌牧业、新疆天莱牧业、新疆刀郎阳光农牧、新疆创锦犇牛牧业等多家年出栏3万头以上,并拥有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肉品销售等全产业链TOP企业不断涌现。

(2)“小户繁育、企业育肥”兴起。随着新疆肉牛的快速发展,南疆肉牛散养户的养殖基数逐年增大,2017年以后我国牛肉消费量暴发式增长,“小户繁育、企业育肥”的肉牛养殖模式开始在南疆悄然兴起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3)新疆牛肉品质优势突出。随着新疆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行业外资本进入,如新疆华凌牧业、新疆天莱牧业、新疆刀郎阳光农牧、新疆创锦犇牛牧业等多家年出栏3万头以上,并拥有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肉品销售等全产业链的TOP企业不断涌现,牛肉养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等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得到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了肉牛养殖(含饲草料加工等)、屠宰、肉制品加工及销售等多环节的管理水平,促进了产业发展,保障了食品安全性,为消费者营造了放心、稳定的肉制品供应链,新疆牛肉品质优势日趋凸显,品牌影响力引领作用显著增强,行业利润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新疆肉牛产业发展“瓶颈”和壁垒

1.资金投入需求大,产出效益低。牛羊养殖是新疆畜牧业发展的传统产业,虽然有着悠久历史,但主要依赖草场放牧的传统养殖模式,肉牛规模养殖比重仅占35%,技术水平落后,抗风险能力弱,良种率不高、生产效率偏低,加之肉牛产业投入高、生长周期长、效益转化低,以及近年来新疆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推动力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疆肉牛产业的发展。经调查表明,新疆肉牛出栏体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育肥潜力发掘不够,生产能力也不足,且以季节性出栏为主,市场供应不均衡,不能很好满足新疆市场需求。一般来说,肉牛养殖周期从出生到育肥成功需要两年半以上的时间,育成高档雪花牛肉或者养殖水平偏低的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按照现有饲料原料价格计算综合成本在2万元/头以上,千头左右牛场就需要上千万投入,要达到万头以上的肉牛规模累计资金需要上亿元。

2.肉牛产业链不健全,集中度不高。国内肉牛养殖、屠宰、牛肉深加工及销售为一体全产业链集中度普遍不高,新疆肉牛产业弱、散、乱、肉产品质量有待继续提升等是不争的事实,肉牛产业中几乎没有龙头企业能够起到有力的带动作用,缺乏大宗肉牛养殖基地,市场体系建设跟不上,缺乏循环经济产业链,下游产品加工能力不够。业内的小企业尤其是屠宰及加工类企业,生产规范性差、安全隐患风险大、技术投入、品牌建设不足,是破坏行业竞争秩序的主力,也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的聚集区,一次动物疫情、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均将区域内对全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

3.能繁母牛存栏量低,良种率不高。生产母牛养殖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母牛存栏量的不足,将会严重影响新疆肉牛产业的发展后劲。我国整体肉牛育种工作总体规模小、核心群体小,联合育种选育机制不健全,区域育种方向不明确,地方品种优良特性挖掘不足,引进品种本土化率不高,生产母牛繁殖效率偏低,养殖效益不高。在新疆能繁母牛主要是地方品种牛、乳肉兼用型品种牛和杂交牛,并且多集中在牧区和农区散养户。牧区放牧成本低,新疆各地受环境保护工程的影响,退牧还草、禁牧减畜,牧区可供繁殖的基础母牛数量逐年减少。农区生产母牛养殖主要以产奶和育牛相结合的方式在农户中小规模饲养,生产水平低能力不足,大型奶牛场主要饲养荷斯坦奶牛为主,乳肉兼用品种饲养较少,规模肉牛养殖场主要以种用和规模育肥为主,单纯饲养肉牛能繁母牛较少。

4.观念技术落后,疫病风险大。肉牛养殖是现代畜禽产业发展中饲养最为复杂的、最为困难的产业,对肉牛阶段性生产性能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在整个肉牛养殖的过程中,养殖观念和技术相对落后,养殖人员参差不齐,基层养殖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快速、准确的疫病现场诊断和防控手段等关键技术是当前造成肉牛产业疫病风险的主要原因。诸如生产母牛的流产、受孕率不高、恶性死亡,犊牛的腹泻、呼吸道病、垂直传播携带疫病等高发频发,寄生虫病受饲养环境影响多发以及育肥牛生长缓慢转化率不高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饲养条件、管理技术、疫病防控意识,以及品种差异化认识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经调查显示,当前新疆肉牛产业受到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多种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的病原威胁,造成防疫方面的支出增加,养殖成本提高,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消费者心理,导致牛肉制品的销量和价格会出现区域性、阶段性下行风险。

三、肉牛产业发展规划与问题对策

1.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新疆农牧资源互补优势,积极推行农牧结合的“牧繁农育”、农企结合的“小户繁育、企业育肥”等阶段性饲养、高标准育肥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新疆完善的肉牛自繁自育生产体系,鼓励支持优势区域发展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肉牛养殖产业,以优良品质为保证,实行品牌战略,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优质牛肉精深加工和休闲食品,培育知名品牌进驻中高端市场,实现增产增效,提升肉牛产业增值空间。

2.肉牛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1)保牛源促发展。以品种改良为抓手,养殖企业、合作社、大户为支撑,发挥资源互补优势,大力推进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扩大“牧繁农育”规模,积极鼓励支持农区“小户繁育”,加大母牛扩增扩繁,着力推行区域内可行的肉牛扩繁扩增生产体系,提升存栏生产母牛综合生产效益。

强化良种扩繁,保障牛源基础。“母牛产业大,则肉牛产业强”,能繁母牛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区域特点,针对肉牛良种繁育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包括对优良品种的引进、专业冷配人员的培训和奖励政策的落实、区域内品改方向的选择,新疆主要推广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夏洛莱牛、新疆褐牛等国内外优良品种对本地肉牛的杂交改良,培育生产性能好的二元三元杂交品种。转变肉牛从业者落后的养殖观念,加强肉牛改良和人工输精技术培训宣传,健全肉牛冻精改良服务网络,扩大品种改良覆盖面,不断提升肉牛良种率和能繁母牛生产性能,力争能繁母牛总受胎率大于90%,有繁殖障碍的个体低于10%,年平均产犊间隔不大于365天, 产后第一次配种时间保证55~65天完成,犊牛成活率(出生至6个月的存活率)保证在90%以上。

强化技术支撑,提升育肥效率。在保障牛源的基础上,肉牛育肥是实现肉牛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途径。要建立以生产企业为主体,多部门联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大高标准高效率生产技术研发,有效整合科技研发成果,加快集成适应各优势产区特点的高效肉牛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建立集阶段性营养、饲料、圈舍设计、饲养模式于一体的肉牛高标准技术生产体系和技术规程。同时,发挥自治区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肉牛产业技术体系、行业协会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加快肉牛高标准技术生产体系和技术规程的推广应用,确保育肥牛的产出最大化。

(2)优化种养结构保障饲草料。充分利用新疆6100余万亩耕地的资源优势,要统筹农业和畜牧业相融合的“大农业”思维,转变目前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结构,按照自治区“十四五”规划要求,积极探索林草、果草、粮草、经草结合模式,充分发挥耕地种植效益,形成有利于保障饲草料供应的粮经饲三元农业结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饲草料供应来源,如“冬小麦+复播青贮玉米”“一年两茬”耕作模式,提高缺草区域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同时,要加大饲草料营养研发技术投入,提升饲草料、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率,如棉花秸秆、棉花叶发酵熟化技术以及番茄渣、酒糟等饲料价值的研发,提升营养价值的有效转换,拓展棉花、番茄等种植的附加值。牧区要科学合理利用7.2亿亩天然草原,加大天然草原的改良研发投入,提升草原利用效率。同时,要加大天然打草场建设力度,提高天然草原饲草产量和品质。

(3)强化主体责任提升防疫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免疫、净化、消毒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养殖主体履行疫病防控主体责任的检查,加强当前强制免疫、疫病净化、消毒灭源等相关防疫措施的落实。在动物疫苗、诊断试剂、药物和检测技术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增强疫病防控的处置能力和处置手段。加强对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诊断技术的研究,积极推进肉牛疫病净化,有计划开展动物疫病风险和人畜共患病监测评估,分区分类开展防治和监测净化工作,引导和支持一批有条件的肉牛养殖场或企业开展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创建,并建设一批肉牛疫病净化创建场和示范场。提升养殖场户自主防疫意识。自三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及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口前移,人病兽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也充分肯定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运行发展。肉牛产业的防疫工作应从养殖主体的观念着手,建立和完善肉牛产业的系统性防疫理念,从监管部门到养殖主体共同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保卫战”。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的规律,养殖场户要制定严密的全年防疫计划,建设生物防治安全系统,确保养殖安全。通过细致化养殖基础管理,规范饲养环节,完善养殖管理。研究推行肉牛养殖免疫、保健、治疗为一体的综合防控技术,细化生产母牛阶段性管理,合理配套新生犊牛管理程序,提升生产母牛能繁效率,有效保障犊牛成活率,确保犊牛(0~6月龄)全年成活率在90%以上。

(4)提升价值求发展。以精深加工为牵动,以优良品质为保证促进产业提档升级,面向中高端市场培育知名品牌,大力发展优质牛肉精深加工和休闲食品,实现增产增效,提升肉牛产业增值空间。

一是养殖体系建设。在牛羊养殖过程中,积极倡导“以大换小”生产方式优化调整,促进肉牛养殖快速壮大,在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下,进一步提升新疆肉牛良种化率,大力推进养殖企业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高效的经营方式,深入推进全段式育肥,培育越来越多的优质及特级牛肉产品(如草饲牛肉、谷饲牛肉、野生有机牛肉等)。如自治区“十四五”规划,要在巴州和阿克苏、喀什等地区,建设以西门塔尔牛等为主的自繁自育生产基地,促进肉牛全产业链增值增效。

二是肉牛加工体系建设。加快物流加工体系建设和发展,深入推进肉牛产业品牌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在研发及尖端技术方面投入了更多资源,加快高端肉、功能肉的研发,发展冷鲜肉分割促进精深加工率不断提高,大幅度提升质量和效益空间。如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期间,要在伊犁河谷、塔额盆地、额河流域及博州建设以新疆褐牛、安格斯牛等为主的高端肉牛生产基地。

猜你喜欢

母牛肉牛牛肉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酸汤牛肉里的爱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寻味牛肉
牛肉怎么做,好吃又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