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4-03-07王鹏

中国经贸 2024年2期
关键词:人才发展

王鹏

人才流动是人才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才流动对流出地、流入地以及人才自身都有积极和消极的多方面影响,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政策是地方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篇文章将详细阐述我国目前人才流动的现状和问题,并且由此引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此篇文章可以为国家人才流动所产生的问题分析和研究以及解决策略做出参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人才流动越来越成为国家间、地区间竞争的焦点。人才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人才流动现状及问题分析

人才流动规模逐年扩大,但流动结构不尽合理 人力资源流动有工作调整(Job Tunoen)、工作搜寻(Jo Sear),和迁移(MBati)三种形式。人才流动以迁移为主要形式,其迁移方向表现为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内陆地区流向沿海地区、农村流向城镇。虽然这无可厚非,但是长期下来,出现问题是必然的。随着人才流动率的逐年上升,再伴随着人才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原有的不均衡分布,于此往复,就会直接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向一二线城市,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才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基础,最直观的例子就是2021年北京和南昌的人均GDP,2021年北京人均GDP就已经达到了18.4万元,而南昌人均GDP只有104788元。悬殊的数字对比暴露出一二线城市之外的其他地区因为人才流失而面临的经济衰退。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可能会加剧地区间的差距,影响到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关系民生的领域,造成社会不稳定,进而挫伤整个国家的发展潜力。

人才流动政策体系不完善,制约人才流动的效率 当一个区域有大量人才流入的时候,相对地就会增加该地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等等,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需要当地有完善的人才流动政策和规定。但是目前中国人才流动的政策框架并不完善,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人才进入还没有完善政策的城市之后,无法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生产力等等。而国家目前也未出台有效的政策和法规,这更直接影响了专业人员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及人才效能的及时发挥。这也是现在中国城市普遍出现的问题。一个地区的人才越多,说明该地区的就业环境好,就会吸引越多的人才流向该区域,就会有越多的人才为此地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当然这也势必会造成人才流出地的人才短缺,进而影响流出地的经济发展,这就是因人才流动造成的“马太效应”。如果可以解决上文所提出的问题,对于国家整体GDP的发展,地区医疗、教育、金融的发展将会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人才流动与产业发展不同步,导致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两种不同的劳动分工形式,都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才流动的发展,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而这一变化反映出人才流动与产业发展的不同步。例如,一些公司、集团等,因为三四线城市地皮、电力、税收等方面均有优惠政策,于是将他们要进行生产的各种工厂迁移到这里,而他们的总部一般都是设立在二一线城市,公司集团吸引脑力劳动工作人员,而工厂吸引肢体劳动人员,这就会直接导致二一线城市脑力人员产能过剩,但是没有人去做工业相关的作业,三四线城市恰恰与之相反,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直接导致的就是两边拥有生产力的人员因为产能过剩等原因导致失业,这种脱节妨碍了人力资源的高效和有效分配,阻碍工业和部门的整体生产力和竞争力。

人才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解决方案

完善人才流动政策体系,优化人才流动环境 近几年,因为国家和各个地区也不断认识到了人才流动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为此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同样也有很大的成效,不过由于最近几年市场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所使用的那些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下人口流动的环境。为此,加强政策框架的改进便成了一个重要的方向。在这个大方向上,走出的第一步就是简化行政程序、优化人员流动环境。例如,一个211大学生因为工作的原因想要长期居住在一个城市并不难,只要有一个固定的居住点就行,但是当这位211大学生想要像这个城市的原住民那样投入地在这个城市工作和生活时,就遇到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现在中国大部分城市都普遍拥有“排外现象”。而排外现象是什么呢?还是因为人口流动的原因。这就要讲到城市的人口负载,在一个城市内,人口的容纳数量是有上限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人口少于该城市上限时,此地区的自然资源便可以得到良性循环,居住地点也不会拥挤,人们的生活质量高。而到了第二阶段,当人口正好达到人口上限之后,自然资源循环力减弱,当地生态将会受到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开始下降。第三阶段之后,城市人口严重超过城市设计之初所能达到的人口上限,当地生态将会全面受到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很多城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都会出台一系列限制来保护当地生态的良好运转。而作为“外来户”的流入人才在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会被限制在外,因而对流入地缺乏归属感,久而久之可能会引发新的流动或使原计划流入人员改变计划,致使当地人才队伍失去稳定性或吸引不到更优秀的人才。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研究新的措施和优惠政策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实施全国人才流动平台可以集中信息,简化申请流程,促进跨地区和行业的人才交流更加高效和透明。通过建立统一透明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阻碍人才流动的官僚主义障碍和行政障碍,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保证人才可以顺利地进行流动。

加强人才流动的引导和调控,促进人才流动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加强人才流动的引导和调控,促进人才流动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在2022年宜春的某次有关于引入新型人才的大会中有人提出,这对于目前所有城市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一政策可以贯彻到底,便可以极大地缓解甚至是解决人才的引导和调控,要实现这一目标,留住人才是关键。这就要处理好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政府引导作用的关系。在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同步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引导作用,对人才拉力、推力失衡、失灵及时纠偏、补位,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发挥作用的有效结合,放大人才拉力正向效应,减弱人才条件较差但又急需人才支持的区域、部门的人才推力,改善其留才环境,提升其人才拉力。一是强化人才工作宏观统筹调控。建立起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增强政策集成的“化学效应”。消除身份在人才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间流动使用障碍。完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改革科技人才评价中不必要的机构排名评估,淡化各类评估中的“帽子”人才指标,让人才“帽子”回归学术本质。有序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衔接。深化户籍制度背后的基本公共资源分配改革,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针对目前青年人才普遍关心的诸如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制定普惠性支持政策。据需构建优秀农民工回引激励机制,完善“岗编适度分离”“县管校用”“县管院用”灵活用人管理机制,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新创业、任职任教。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领域、关系国际竞争力的领域、市场空白领域和国家人才安全领域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積极作用,减少政府对人才资源的直接配置,构建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全要素一体化配置的创新服务体系。三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实施人才技术技能提升工程,增强人才流动能力。四是做优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建设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

提高人才流动的待遇和保障,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 人才的流动虽然看上去是个人行为,实际上更多时候却是地方问题行为的折射。如同环境的恶化会造成水土流失一样,地方人才环境的恶化就会造成人才的流失。现在许多地方领导在出台政策上只是看重纸面上的数据,而不是为如何解决当地人才流失的问题做出改变,那么人才流失就会成为必然。

政府层面可以通过哪些措施防止人才流失、保障和留住优秀人才呢?

一是提供良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因为这是员工实现个人目标和追求长期成功的重要因素;二是提供发展和晋升机会,使员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满足感;三是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四是加强员工关怀和沟通,鼓励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感受到如家庭般的温暖关怀;五是提供员工发展和个人成长平台,让他们感到工作更有意义和价值感的满足。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让员工得到认可和尊重,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有效防止人才流失。

加大教育培训投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人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和核心。在知识经济引领社会潮流的今天,要实现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必须加快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坚持以人才为基础,充分依靠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根据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等活动,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形成。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所需要培养的人才在不同方面的培养路子是不同的,比如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则是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推行出资人出资外部培训和企业自主内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加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培养培训机制。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应尽快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基金”,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专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表彰奖励等方面,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逐步改善农村实用人才年龄、文化、专业结构现状,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最后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面,要形成“以老带新”工作机制,让有经验的社会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作用,“一带一”地培养新成员。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人才流动的制度性障碍 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对于促进人才流动和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过去,中国的户口制度一直被认为是限制人才流动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积极的变化已经开始显现。特别是在放宽户口限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对于吸引有技能的专业人士到人才短缺的地区具有重要作用。以前,由于户口制度的束缚,许多人才不得不滞留在自己的户籍地,无法向人才短缺的地区流动,导致了人才资源的浪费。通过放宽户口限制,使得有技能的人才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有助于缓解人才短缺地区的压力,促进了人才资源的均衡配置。正是因为这项改革的实施,许多原本缺乏吸引力的地方开始逐渐成为人才聚集的热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除了人才流动的促进之外,户籍制度改革对于优化技術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至关重要。因为技术人才的聚集往往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在这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通过开展引才计划,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来到人才短缺地区,并给予相应的居住和工作支持,可以促进技术人才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找到合适的工作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可以激发技术人才的创新潜力,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加入地方经济建设中来。因此,改革户口制度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释放技术人才的创造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人才流动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我们应充分认识人才流动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人才流动环境,促进人才流动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运城市盐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猜你喜欢

人才发展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