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仅是喜好

2024-03-07戴智生

百花园 2024年2期
关键词:印泥夫妻书法

戴智生

江维纺织厂是家中型企业,远离闹市,员工及家属近五千人。那时业余生活比较单调,轮休时,单身汉聚在集体宿舍大门口瞎聊,眼睛飘向花枝招展的过往女青工,各怀心思。双职工家庭的生活相对稳定了,有几家关系密切的同事或老乡,节假日炒几个菜,轮番做东请客。

胡乐水有点怪,与人少来往。这倒不是说他没有朋友,他也觉得朋友之间交往很正常,但他就是不串门。每次上下班,他总是早几分钟出门、晚几分钟回家,就是因为不愿同熟人打招呼。

他不串门,人家自然也不去他家。可偏偏有人不请自来——是小余。

相对而言,厂矿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厚,当然到底是小众。江维纺织厂藏龙卧虎,文学、书画、音乐、摄影、集邮等各个艺术门类都有沙龙。胡乐水在工会上班,管阅览室,管厂门口两排宣传橱窗的内容更新。他研读国学,习书法,按说也是文化圈里的人,可他从不参加沙龙的活动。

小余是文學青年,他慕名私访胡乐水,胡乐水也欢迎。

胡乐水夫妻工龄长,住房分配在生活区78栋203,两居室。他小孩在外地工作,不常回,正好有间卧室当书房。书房一角有张折叠沙发床,靠窗一张长方桌,上面架了块三合板,铺了毛毡垫,堆满了纸墨书帖。桌旁一张靠背椅,椅子后面是简易的书柜。

小余敲门,胡乐水总是笑脸相迎,领他进书房。胡乐水的爱人从饭厅拎过来一把椅子,泡两杯茶,便转身回到饭厅织毛衣或围巾。胡乐水和小余在长桌两侧对坐,聊文学,聊书法。

聊到书法,胡乐水的话匣子打开了。他说自己学王羲之、苏东坡单钩执笔,喜欢“宋四家”和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尤其喜欢摹仿黄庭坚的字,侧险取势,纵横奇崛,笔势开张,雄浑大度。胡乐水的落款也讲究,他常用一枚“山谷走狗”闲章,遗憾的是印泥普通,钤印涩而无光。

他说:“黄庭坚的字,形神都不易学,可没办法,我就是偏爱他的字。”他喝口茶,继续说:“我也怀疑自己能不能学会‘黄体,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但人一辈子,总得干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小余不懂书法,更愿意听胡乐水谈文学知识。胡乐水也会点评他的习作,很中肯,还鼓励小余多读多悟多写。岂料他们相处最融洽的时候,胡乐水夫妻办了内退手续,双双回了老家。

小余知道胡乐水有一件心心念念的事,问他是何事,他不肯说。

江维纺织厂不怎么景气了,时而停工时而复产。这倒不影响小余业余写作。他坚持了几年,终于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了中短篇小说,有了点小名气,被借调到县城的报社上班。

小余又想起胡乐水。

一个炎热的早上,小余前去寻访胡乐水。胡乐水的老家在本地渔湖镇胡家村。小余自驾摩托车,很顺利地便找到了他。

矮瓦房,小院子,枣树下的地上堆满了一节一节的新鲜莲藕,胡乐水夫妻戴着草帽,在一条长板凳的两头抽藕丝。“胡师傅!”小余喊了声。胡乐水抬头,愣了一下,继而憨笑:“你怎么来了?” 起身,双手在屁股上擦了擦:“走,去屋里坐。”

小余在堂前的竹床上坐定,胡乐水拎把小矮凳坐在他对面,他爱人用塑料脸盆端来了切好的西瓜。穿堂风掠过,身上一阵凉爽,有乌骨鸡在脚下悠闲地觅食。小余注意到胡乐水夫妻满脸黧黑,几年不见有了老态。寒暄之后,小余问:“你们躲在乡下到底做什么?”

胡乐水这次回答得很干脆:“我们在做特级印泥,出样品了,效果不错。”

“有啥不同?”

“特级印泥光彩艳丽,香气扑鼻,不晕墨,冬不凝固,夏不走油,水浸不烂,火烧留痕。”

“我也听说过,好像有秘方。”

“其实不是秘方的事,是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做这种事,有点可惜!不过也难怪,传统工艺确实费功夫:比如蓖麻油,要吊在屋檐下晒三年以上;再比如我们抽藕丝,一年不过几克重,也要阴干一年。”

胡乐水介绍,制作印泥无非几样原料:朱砂、麝香、珍珠、猴枣、玛瑙、龙脑、琥珀等。他最得意的是在乡下收集到了白蚁。用锅把白蚁煮烂,捞起浮在上面的翅膀,同其他原料一样研磨成细粉,加蓖麻油和藕丝糅合,反复捶打,最后调制印泥,便可封存装盒使用。

小余说:“那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胡乐水说:“不卖!我送给真正的书家,最好能讨他们每人两幅字,内容就写‘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或是‘暮鼓晨钟。我的毛笔字也没落下,我计划搞一次主题书法展览。”

小余不再说话,他望着胡乐水,惊讶地发现他好像是全新的一个人。

[责任编辑 王彦艳]

猜你喜欢

印泥夫妻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书法欣赏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昂贵的“印泥”
80后小夫妻
都是印泥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