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仁鸡
2024-03-07马卫
马卫
老鸹坪的建卡贫困户,占总人口两成,主要是因病、因学或天灾等致贫。像二傻子这样,因被骗致贫的,独一份,成了本村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二傻子本名刘鼎华,80后,初中毕业开始打工,但从来没有存下钱,因为有了钱就被骗,后来就得了个绰号:二傻子。当地民谚曰:大傻不傻,二傻才傻。这话是猪尿泡打人——打不疼,气人。
他被骗钱的经历,每次都不一样:有时被工友“借”去,一借不还,对方也失踪了;有时因为被“女友”约见,被“洗”干净了口袋,“女友”也没变成老婆;有时被集资“入股”开店,不几个月小店关张,本钱尽蚀,连问都不好问。
他回到村里,一无所有,又因为长年离家打工,不会农活儿,于是就沦落为贫困户。
村民叫他“二傻子”,很伤他的自尊心。
上级对建卡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子”的包干制,但没人愿意跟二傻子结对子,最后是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钟琴接了手。钟琴为了给二傻子找个脱贫项目,费尽了心机。
项目要适合他的文化、智力、情商,还要结合他家的地势条件、气温气候等等。扶贫要尽量做到“一个猴一个拴法”。
钟琴扶贫,一周才回城一次。有一天,她老公——本地职业技术学院的副教授艾相柏,前来慰问。没想到,艾教授一来,就解决了钟琴的难题,给二傻子找了个好项目——养松仁鸡。
原来,二傻子家住的地方,叫松包梁,有上千亩的松树,松仁多得满山遍野。松仁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本地人不吃松仁。如果鸡吃了,让微量元素转化到鸡肉中,人再吃鸡肉便可吸收。
艾教授是教生物学的,果然见识不凡。他是在松包梁散步时得来的灵感。
扶贫政策规定,养牛、羊、猪、鸡,只要上规模,就有扶贫资金。
用竹编篱笆做围栏,用松树皮盖鸡棚,二傻子要证明给人看,他不是傻子。
钟琴放心了,这个村里的扶贫难题被化解了。开始她每周都去看二傻子,然后半月去看一次,再后来一月去一次。小鸡崽一天天长大,过年前正好能出售。
二傻子为了防黄鼠狼、防鹰,天天巡守在松树林。
国庆长假,钟琴和老公去看在上海读书的女儿。回到村里,她迫不及待地去看望二傻子。
一去,傻了眼——一百只鸡还剩二十来只,鸡栏空空的。
二傻子倒快乐得不行,在家喝酒,啃着鸡骨头。
“刘同志,你家的鸡呢?”
二傻子已习惯别人对他的称谓,这“刘同志”是谁?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你是叫我?”
“不叫你叫谁呢?你的鸡呢?”
“鸡,送人了,吃了。”
原来,因为松仁鸡被二傻子吹得神乎其神的,亲戚朋友都想尝尝,二傻子这人极仁义,亲戚朋友给钱他不好意思要,便把鸡白送了出去——送给刘氏本家的就有三十多只,送给他母亲家族的也有三十多只,送给他朋友十多只。他还宰了几只自己吃。
原本有一百只鸡,还剩二十多只,全部卖完也没钱可赚。
钟琴完全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她气得说不出话来。
她把这事在电话里给老公讲了,艾教授倒想得开,跟她说:“这人手散,心善,把不住钱财。要脱贫,还得另想他法。但松仁鸡真是好品种,可另找人养,并注册商标,做成品牌。”
钟琴仍然气鼓鼓的:“还有啥法?这个二傻子,真是傻子!”
气归气,办法还得想。最后,鐘琴引进了一家养鸡专业户,专养松仁鸡,但有两个条件:一、松树林要给租金,每亩每年一百块钱。二、必须请二傻子打工,每月工资不低于一千元,直接交他父母管。
养鸡老板欣然同意,因为他同样看好松仁鸡,想打造成品牌。
后来,村里又有几户养松仁鸡,这便成了老鸹坪脱贫的骨干项目。
钟琴回城时买了只松仁鸡,炖了和老公一起吃,味道真不错,鸡肉鸡汤都有股松仁独有的清香。想起二傻子养鸡,她想笑,又笑不出来。
[责任编辑 易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