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计时有妙招

2024-03-07范剑锋

科学之友 2024年2期
关键词:日晷沙漏计时

范剑锋

如今,人们一打开手机仿佛就像掉入了时间的黑洞,一眨眼的工夫时间已悄然而去。在古代,古人不仅看中时间,还懂得高效管理时间。东汉末年学者董遇就发明了“三余读书法”,“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大意就是让人们抓住冬天、晚上、阴雨天来用功读书,提升自我。古人如此看重时间,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计时呢?最初人们用太阳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看太阳只是一个粗略的计时工具,古人還发明了一些更精准的计时工具。

用一根棍计时

聪明的古人根据太阳照射的影子来判断时间。商朝时期,古人发明了圭表,也就是在地上垂直立一根杆子,通过影子长短变化来判断时间。立在地上的杆子叫做“表”,平放在地上的刻度板叫做“圭”,从这个时候便有了光阴的说法,并用“分寸”来形容时间长短。

用一个圆盘计时

棍子虽好,但被人不小心碰到就不准确了。后来,古人又发现,把棍子倾斜一定的角度,无论什么时候影子都能均匀投射到一个圆形的平面上。因此,最早的计时工具日晷就出现了。古人把一天分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十二个时辰,并把他们刻在了日晷上,人们只需要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虽然方便,但是在没有太阳的晚上或遇到雨天、雪天、阴天,日晷计时就不太方便了。

用几个铜壶计时

汉朝时期,古人发明了“漏壶”计时。刚开始,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人们专门制造出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壶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大约西周之前,古人把一昼夜平均分为100刻,并在漏壶箭杆上刻上100格,一格也就等于现在所说的14分24秒。但是,这种漏壶需要人们不停地往壶里加水,费时费力。随着天气变化,水容易结冰,也不方便计时,这时沙漏就出现了。

用沙漏计时

沙漏又称为“沙钟”,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流到另一个容器来计量时间,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360年詹希元创制的“五轮沙漏”。詹希元还巧妙地在中轮上添加了一个机械波动装置,每到整点或一刻时,两个木人便会自行跳出来击鼓报告时刻。

用水运仪象台报时

宋朝时期,苏颂、韩公廉等人发明了水运仪象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其技术领先西方四百年。每隔15分钟就有一个小木人自动敲鼓一次,每隔一小时就会有小木人打铃一次,时间上的误差竟然不超过10秒。这么贵重的东西,只能供着,老百姓最常用的计时工具还是更夫打更。12世纪以后,中国的钟表技术传入欧洲,欧洲人才造出钟表。自此,世界各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表,有挂钟、怀表、手表……

作者单位|浙江省常山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日晷沙漏计时
纸盘日晷
畅游计时天地
腕表计时2.0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简易日晷
有趣的沙漏
24时计时法
DIY装饰沙漏
DIY装饰沙漏
回忆的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