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税改革思路和要点

2024-03-07刘海燕

中国经贸 2024年2期
关键词:个税纳税申报

刘海燕

个人所得税作为典型的直接税,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自2019年的個税改革以来,我国的个税征收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个税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个税改革的思路和要点,从诚信纳税意识的构建以及改革宣传等方面入手,以推动税收制度的科学构建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

个税改革的重要性

组织财政收入 对任何国家而言,科学的个税制度,是保证财政收入稳定的重要基石。我国从1980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2019年进行了个税改革,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也从最初的0.001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3871亿元,占国内税收总收入的8.87%,从增长速度来看,个税是所有税种中增长最迅速的一类。个税收入成为我国税收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个税改革方面仍任重道远,虽然从增长幅度上来说,个税已经呈现出较高的趋势,但是从个税在整体税收中的比例来看,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个税在总税收的比重仍然较低,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因此,进行个税改革能够提升直接税的比重,提升个人所得税的地位,优化当前的税制结构,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调节收入分配 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社会公众收入提升的同时,带来了收入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贫富差距问题成为社会难题。科学的收入分配体系是民生之源,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调整收入分配,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十分重要,相关领导人曾提出,要实现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收入分配是重要的方式。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是在市场的基础上,采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式,同时结合社会保障、税收等手段来进行调控。个税是税收当中直接税的一种,其具备不易转嫁的特征,同时,超额累进税率可以有效推进再分配,以减少收入分配中的不公正问题。对个税进行调整,能够充分贯彻量能课税原则,针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相应的税收政策,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稳定,避免给较低收入人群造成过大的税收负担,以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正。

促进经济发展 个税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素有“自动稳定器”的称号,能够有效稳定经济发展。一方面,个税作为税收的一种,和其他税种一样,具备税收的基本功能,即保障经济稳定发展。在经济发展过快时,通过调整税收政策,能够有效防止经济过度繁荣;在经济发展乏力时,通过采取减税等向好的税收政策,能够有效拉动内需、促进生产和消费。另一方面,个税因其独特的超额累进税率,可以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进行有效调整,当其收入水平下降时,其所纳入个税的部分相应减少,通过降低税收负担来减少收入下降带来的影响,防止通货紧缩;反之,当个人收入增加时,个税调整能缓冲过热的经济,使得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个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的考虑因素有待完善 个税改革之后,税收的起征点从此前的每月3500元提升到5000元,同时配套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但是在考虑因素方面,仍有待调整。首先,在免征额的设定上,未考虑地区的发展差异以及通货膨胀的部分。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在全国实行统一的税收标准,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发展,同时,固定的起征点,也未能结合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整,如在疫情影响的当下,再以此标准进行个税征收,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其次,专项附加扣除部分,在扣除标准上仍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享受条件的界定上,比如在住房贷款利息中,何为“首套房”,并未进行明确,这容易导致在执行过程中理解和执行的困难。最后,以个人为单位申报专项附加扣除的问题,专项附加扣除,是个税改革的特色之处,也是实践中的难题,它与免征额的固定额度不同,涉及了自然人的子女、父母、住房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问题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还涉及整个家庭成员,当下以个人为申报主体,具有操作难度低、易于实践等优点,但是要实现个税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其改革的路径。

个税改革配套征管措施不够完善 新税制实行每月预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这对纳税义务人和税收管理部门而言,都增加了工作量,也使得征纳成本上升。对于扣缴义务人而言,需要学习了解新政策中的专有名词,并每月对员工的数据进行审核,对于税收管理部门而言,其培训、审核的工作也会增加,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对于部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在大量的汇算清缴工作下,需要税务部门人员之间的配合,同时涉及国库资金运转的问题,这些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个税改革要发挥其效用,仍然任重道远。其次,在专项附加扣除部分,要对填报的信息进行审核,是存在较大的核验困难的,做好扣除政策的事后检查,对完善落实个税减免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在个税改革之后,对六项专项附加扣除部分,需要纳税人自主判断,并进行信息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的部分,涉及的信息量巨大,因此,对信息的核对方面需要面临较大的困难,也使得个税改革的有序开展成为难题。

相关信息化程度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税改革之后,要想实现改革政策的落实,需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税务征收部门,充分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从而保证个税征纳的平衡,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个税改革中的信息化水平,决定了改革的效率和质量,若个税征收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不够,难以实现科学的税务申报和管理。在当前的改革下,有部分基层税务单位,存在无法在管理系统中查询详细数据的问题,这使得基层对个税改革的情况分析缺乏数据支撑,同时,决策支持系统的稳定性上,需要进行优化,以提升其系统的流畅度,从而保证工作开展的效率。在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税务部门对自然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核验,在获取外部数据用于补充时,完全依靠税务干部的人工判断,信息化程度不高。

个税改革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尚未建立诚信纳税意识 在个税改革中,实行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这一新政策是将纳税申报的责任进一步进行明确,将其完全回归到纳税人本身。在专项附加扣除部分,只能由自然人进行操作,扣缴义务人是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获取的,因此关于是否进行信息填报,以及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就涉及自然人的纳税意识。此前的个税征收,主要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个人对个税的缴纳,整体的参与度是较低的,因此在诚信申报方面,缺乏申报的责任感基础。同时,当下我国缺乏自然人信息交换平台,对信息管理部门而言,相互之间难以实现信息的互通,仍存在信息壁垒,这对自然人的诚信申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下的诚信意识还不足以支撑信息申报需求。

个税改革的宣传培训难度较大 要充分落实个税改革的目的,需要参与人即纳税人对改革政策进行充分了解,然而结合我国的社会情况可以发现,纳税自然人数量庞大,同时存在流动性较强的特点,对于税收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对扣缴义务人而言,一般是单位,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可以做到全覆盖,而受制于自然人个体的特点,难以设定满足每一个个体具体情况的培训,在培训范围上也无法实现全覆盖,因此,如何保障公众对个税政策的理解成为难题,短时间之内难以做到,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宣传教育才能达到目的。

深化个税改革的思路和要点

优化纳税主体和制度设计 要更好地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个人收入的源头控制,保证全员全额进行扣缴申报,根据“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进行个税改革,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税制模式,即实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因此,需要对纳税主体以及制度设计进行优化。当前我国个税的纳税主体是自然人,从管理上来说,这样方便了稅收管理,但是也会影响税收公平,探索将家庭作为个税的申报单位,同时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保留。在税率级次上,达到5级以上的纳税人占极小部分,因此,可以对税率级次进行减少,从而获取更高的累进效果。根据最优所得税理论,追求累进税率,虽然可以缩小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但是也要考虑其是否会影响劳动积极性的问题。因此,应当尽量避免税收的负面影响,出台个税反避税纳税调整管理办法,以减少政策空白或模糊表述,从而充分发挥个税调控职能,以推动经济发展。

完善信用体系和税收共治 首先,就纳税人的身份识别进行完善,从而实现对税源的精准定位。具体而言,要鼓励非现金结算,对现金交易进行控制,并推行非现金交易报告制度,不论是银行或者单位,都应当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告。其次,应当促进自然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加强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与联通,尤其是针对税务部门与工商、车管等方面的联动,从而保证其有效掌握自然人的信息。再次,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一人式信息归集平台,该平台要涵盖公安、教育、医保、民政、人民银行等多部门涉税信息,同时对数据采集口径进一步规范。最后,要加快全民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对违反承诺,不正当进行税务申报的纳税人,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对诚信纳税的自然人给予相关激励,以切实推进诚信纳税。

综上所述,个税改革所涉及的不仅是政策的变化,还包含税收理念的转变。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个税改革的思路和关键点在于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税收实际来进行。起征点虽然是个税改革中的明显不同,但是只是个税改革的组成部分,并不是个税改革的全部内容。在后续个税改革中,需要构建诚信纳税体系,推动个人所得税改革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晋城合为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个税纳税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增值税与个税新政下企业税务风险点分析与防范措施
谁贡献个税最多
公益性捐赠的个税筹划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Excel 巧算个税及土地增值税
从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纳税困扰——以一个火力发电企业为例
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