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重约束的并网逆变器电流自动化控制方法研究

2024-03-06陈志刚杨晓磊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2期
关键词:传递函数畸变谐振

陈志刚,高 冰,李 滨,杨晓磊

(1.黑龙江工程学院 理学院,哈尔滨 150050;2.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哈尔滨 150028)

能源需求不断提升,在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下,可再生能源大量并网,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为保证并网后的能源服务质量,会采用并网逆变器对直流电能进行转换[1]。并网逆变器是电力系统中接入光伏系统后,用于实现能量交换的重要装置之一,其能够将光伏系统产生的直流电能进行逆变转换,形成正弦交流电能,并将其反馈至电网中,提供电能服务[2]。但是,并网逆变器在进行逆变转换时,形成正弦交流电能的同时,也会形成大量的谐波,该谐波会导致并网电流发生畸变,直接影响并网的电能质量,导致并网的运行稳定性较差[3]。文献[4]为提升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控制效果,采用改进卡尔曼观测器预测逆变器的运行状态,依据预测结果进行控制变量的补偿,实现电流自动化控制;但是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电流发生跳变时,其控制耗时较长;文献[5]为保证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精度,引入电容电压反馈谐振抑制方法结合电流反馈控制,实现电流间接控制,但是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如果电流畸变率较高,则控制结果仍旧和理想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双重约束指的是局部-全局双重约束原则,该原则在多影响变量控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6],能够从不同程度或者方向进行相关参数调整或者目标控制。因此,本文为实现并网逆变器电流的有效控制,保证并网的稳定运行,提出基于双重约束的并网逆变器电流自动化控制方法。

1 并网逆变器电流自动化控制

1.1 并网逆变器结构

为实现并网逆变器电流自动化控制,需分析并网逆变器结构,并构建其电路结构数学模型。文中以典型的三相LCL 并网逆变器为例,展开相关研究和分析,该逆变器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三相LCL 并网逆变器结构Fig.1 Structure of three-phase LCL grid-connected inverter

图1 中,在稳压状态下,三相LCL 并网逆变器的电容用Cdc表示;滤波电感用L1、L2表示,前者对应逆变则,后者对应并网侧;C0表示滤波电容;寄生电阻用R1和R2表示;电容的电压和电流分别用vdc和idc表示;逆变器输出电压用vs表示;iLa和iCa均表示电流,前者对应电感,后者对应滤波电容;并网电流用ig表示;公共连接点电压用vg表示;直流电压和电容电压分别用vzc和vCa表示;电阻用Rdc表示;开关函数用ξa表示。以图1 的结构为基础,在其稳态状态下进行谐波的线性化处理,以此获取该逆变器的时域电路方程,其公式为

式中:Δ 表示扰动变量。

上述6 个公式描述了并网逆变器的状态,则构建基于频域的并网逆变器谐波状态空间(HSS)模型,其公式为

式中:Xt表示t 时刻下并网逆变器的状态量;Ut表示输入量;At和Bt分别表示状态矩阵和输入矩阵。

1.2 谐波的电流干扰分析

本文在进行并网逆变器电流自动化控制时,是通过对并网逆变器的谐波进行抑制,实现电流的有效控制[7],并且该控制主要是依据PI 控制器完成。采用增益KPWM的比例环节描述逆变桥的传递函数。定义调制电压到逆变桥输出电压的传递函数为ξin(s),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vri表示载波幅值。

如果L1、L2和C0的阻抗依次分别用ZL1(s)、ZL2(s)、ZC0(s)表示,则等效变换后传递函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ξff(s)表示电网电压前馈函数;Hi1表示有源阻尼系数,对应电容电流反馈;Hν(s)表示谐波传递函数矩阵。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获取并网逆变器环路增益函数ξA(s)和并网侧电流i2(s)的计算结果,两者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21(s)表示并网电流指令值;i22(s)表示扰动量。

依据式(12)和式(13)可知,并网电流指令值直接影响并网电流结果,同时扰动量也会造成并网电流的干扰,因此,并网逆变器电流质量会直接受到谐波干扰[8-10],导致并网电流和指令电流之间存在显著的幅值和相位稳态误差,以此导致并网逆变器电流发生畸变,影响并网的运行稳定性。

1.3 并网逆变器电流自动化控制

1.3.1 前馈阻尼控制结构

谐波的干扰会导致并网逆变器电流发生畸变,因此,为有效实现电流自动化控制,采用输出电流直接前馈的改进阻尼控制方法。该方法的控制结构如图2 所示。

图2 输出电流直接前馈的改进阻尼控制方法结构Fig.2 Structure of improved damping control method with direct feedforward of output current

在该控制方法下,并网逆变器阻抗模型的表达公式为

式中:kD表示谐振抑制参数;FDEL表示控制延迟;T 表示阻抗比;Geq表示前馈系数,同时其可描述s域的传递函数;表示逆变器输出阻抗;GPI表示PI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ξVPLL表示比例支路的传递函数;ξDPLL表示积分支路的传递函数;M 表示采样延迟;I 表示总输出电流结果,Gv表示支路控制系数。

1.3.2 基于双重约束的参数整定

依据式(14)和式(15)可知,Geq是依据KPWM完成计算,Rlinev的控制元素则为kD,因此kD的大小对于谐振的抑制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如果kD的取值较小,则会导致谐波的抑制能力不足,谐波控制效果较差;如果kD的取值较大,则导致并网前向通道引入扰动量过大,会发生自身谐振失稳,直接影响并网逆变器运行状态。

文中为保证更佳的电流自动化控制效果,需有效实现谐波控制,因此,文中为获取最佳的kD结果,采用全局-局部稳定双重约束原则,对kD进行整定,其整定原则如下:

(1)基于多机并网系统源网阻抗Bode 图,以全局高频谐振治理效果为约束,确定kD的可行最小值。

(2)以单个并网逆变器ξA(s)的极点分布以及其局部运行状态作为第二重约束,确定kD的可行最大值。

在kD的可行最大值的情况下,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直接前馈阻尼控制的闭环传递函数计算公式为

依据式(16)即可确定最佳的kD结果,依据该参数即可获取最佳的谐波控制结果,以此保证电流的有效控制,保证并网逆变器的稳定运行。

2 实验结果分析

为验证本文方法对于并网逆变器电力的控制效果,文中以某电网中的三相LCL 并网逆变器组为例(3 台逆变器),进行相关测试,该逆变器的结构如图1 所示,并网逆变器的相关参数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并网逆变器的相关参数详情Tab.1 Details of related parameters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为验证本文方法对于并网逆变器谐波抑制的应用合理性,获取本文方法在不同的谐波次数下,随着滤波电容C0取值的不断增加,并网电流中的谐波含量结果,如图3 所示。依据图3 测试结果可知,在相同的谐波次数下,随着C0取值的不断增加,谐波含量也逐渐增加,C0对于谐波的变化存在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在进行谐波抑制过程中,结合C0进行谐波抑制,具备较好的合理性,表明降低C0的结果,能够提升并网逆变器谐波的抑制效果,具有较好的合理性。

图3 并网电流中的谐波含量结果Fig.3 Results of harmonic content in grid-connected current

为测试本文方法对于并网逆变器电流的控制性能,获取不同的频率下,本文方法控制后,3 个并网逆变器的电流畸变率结果,如表2 所示。期望标准低于5%。依据表2 的测试结果可知,随着频率的逐渐增加,采用本文方法对并网逆变器电流进行控制后,3 个并网逆变器的电流畸变率均低于5%。其中电流畸变率最高值仅为3.25%。因此,本文方法的应用性能较好,能够有效控制并网逆变器电流结果,降低电流畸变率,提升电流稳定性。

表2 并网逆变器的电流畸变率结果Tab.2 Current distortion rate results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为验证本文方法对于并网逆变器电流的控制效果,获取本文方法应用后,电流发生跳变时,逆变器输出电流的动态性能,测试结果如图4 所示。依据图4 测试结果可知,并网运行过程中,电流发生跳变后,从20 A 跳变为10 A 时,在跳变时刻下,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结果发生明显波动变化;采用本文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后,可在电流跳变过程中,有效控制跳变电流结果,并且控制时间低于0.2 s。

图4 逆变器输出电流的动态性能测试结果Fig.4 Dynamic performance test results of inverter output current

为进一步验证本文方法对于并网逆变器电流的控制效果,获取逆变器在不同的谐振幅度下,逆变器并网入网的变流波动结果,如图5 所示。依据图5测试结果可知,本文方法应用后,均能够有效完成并网逆变器电流的有效控制,逆变器的并网入网电流均呈现稳定的正弦波动,并且3 个逆变器的电流波动曲线几乎完全一致,均在-20 A~+20 A 范围内,控制效果较好,满足电流控制需求。

图5 逆变器的电流控制结果Fig.5 Current control results of nverter

3 结语

为实现并网逆变器电流的有效控制,降低电流畸变率,本文提出基于双重约束的并网逆变器电流自动化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抑制并网逆变器的谐波变动,实现电流的有效控制。对该方法进行测试后得出,本文方法应用性能较好,能够有效完成逆变器谐波的控制,降低并网逆变器的电流畸变率,提升逆变器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传递函数畸变谐振
基于LabVIEW的火焰传递函数测量系统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红外成像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测试
谐振式单开关多路输出Boost LED驱动电源
基于CM6901 的LLC半桥谐振开关电源设计
谐振式浮轨扣件的安装工艺
基于传递函数自我优化的BP网络算法改进
辐射诱导染色体畸变的快速FISH方法的建立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
《癌变·畸变·突变》第六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