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环境织锦绣 美丽经济踏歌来
——湘江新区创新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

2024-03-06蒋青毕敏曾娟华

湖南农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湘江人居光明

本刊记者 蒋青 毕敏 曾娟华

秋高气爽之际,走在湘江新区的乡间,干净整洁的道路蜿蜒而行,一幢幢民居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绿树繁花中,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悠游着一群白鹅,三两成行的游人忙着拍照打卡……一幅景美人乐的乡村宜居图扑面而来,书写着湘江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深化长沙市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改革措施,湘江新区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提升行动,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湘江新区成立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湖南湘江新区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评比方案》《湖南湘江新区改(新)建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后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组织涉农街镇、村(社区)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配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专项资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在“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工作上大展拳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区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省级特色精品乡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8个、市级美丽乡村特色创建村3个,2023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约1.6亿元,接待游客近230万人次,实现了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蝶变。

垃圾新“分”尚 乡村新面貌

实行垃圾分类,不仅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湘江新区高目标引领、高强度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建立“上户收、村分拣、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转运处置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率达90%以上。2023年莲花镇、雨敞坪镇大件垃圾处理中心建设完成,农村区域大件垃圾处置渠道基本打通;白箬铺镇农村生活垃圾转运铁皮箱在2023年年底前全面退出,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一体化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工作,雨敞坪镇福胜村厨余垃圾处置沼气池已全面投入使用,实现农村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走进湘江新区的含浦街道,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和井井有条的屋舍,闻不到异味,看不见垃圾。问及有何妙招,含浦街道的工作人员李玏莞尔一笑,说道:“我们街道自从2018年开始,就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垃圾分类。一是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如利用宣传车、宣传栏、‘村村响’等线下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传播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小视频。二是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垃圾收集处置和分类减量体系。现在辖区内共建有6个垃圾分拣中心,1个大件垃圾分拣中心,1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垃圾分类治理主要采用以村(社区)为单位,以居民为主体,保洁公司负责具体实施的外包模式,按‘农户分类、村(社区)收集中转’的集中处置模式或‘农户分类减量、村(社区)分类利用’的分散处置模式实行。三是健全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制定了《含浦街道各村(社区)农户卫生评比制度》《含浦街道各村(社区)保洁员考核奖励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垃圾分类减量和保洁员的工作职责,并对保洁员进行严格培训和考核。”

在含浦街道的引导和支持下,其辖区内的村(社区)各显神通,积极推动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行动。如九丰村修建了垃圾分类房,推出了“以废抵费”,即村民在家里进行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集中堆放,由保洁员上门收取,可用于抵扣每月的卫生管理费。这既减轻了保洁员的工作量,也给村民带来了实惠。现在村民都养成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

经过6年的努力,含浦街道初步实现了街域“干净、整洁、有序”的目标。2020年,该街道有4个村获评“湖南省卫生村”;2022年,该街道获评“湖南省卫生镇”,为湘江新区唯一获评的街镇。

污水巧治理 绿水绕农家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六大重点任务中,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是重要一环。湘江新区积极开展农村小水利工程和水毁修复工程,以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建设为重点,打造了一系列示范片区,其中莲花镇桐木村示范片区“小微水体五治”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莲花镇坚持系统治理、均衡发力,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深入开展“五治”行动,积极探索小微水体管护的有效途径。何为“五治”?一是源头治污。从农户生活、畜禽养殖等源头着手,建设无害化厕所8731座、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一体化设施2座、人工湿地1处,改造污水处理厂2座,形成了立体化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同时,全面退出规模化养殖,着力改善水陆环境,建立农户、水田、塘坝、沟渠、河道立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二是定期治淤。秋冬修水利,定期开展清淤,恢复塘坝、沟渠、河道的蓄水保水畅水功能。三是生态治岸。即岸坡生态软化治理,建设标准山塘7口、生态渠道0.8千米、生态河道2.3千米。四是精准治脏。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开展常态化保洁,全面改善水体环境。五是铁腕治违。即彻底清理各类违规建筑物和设施,整治各类非法排污企业,关停“散、乱、污”企业,守护好山好水好风光。

桐木村党委副书记夏浩是土生土长的桐木村人,这十几年来见证了桐木河的变化。“以前河里的淤泥很多,从上游漂来的白色垃圾很多,河岸两边也全是杂草,没人愿意来这里玩。”夏浩说,“经过治理,现在河水变清了,鱼虾成群,游人如织,民宿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打造美丽环境 绽放美丽经济

它,虽只是一个村,却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光明大观园,包含了贝拉小镇、光明蝶谷·飞鸟乐园和光明松鼠谷,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特色旅游名村”等12项国家级荣誉,湖南省两型认证村庄、两型示范村庄、湖南省美丽乡村精品村庄等50多项省、市、区荣誉。它就是湘江新区的白箬铺镇光明村。

十多年前,光明村还是个偏僻的小山村,85%的村民住的还是土坯房,村里只有1.5千米的水泥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房内简单化,房外脏乱差。为了建设“少有所育、中有所为、老有所依”的梦想家园,从2008年开始,光明村开始了它的光明逆袭之路。

光明村坚持党建引领,以乡村环境问题为导向,以看似小事的治厕、治垃圾、治房、治水等为重要抓手,强化举措,狠抓落实,着重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光明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志伟一谈起村里的环境建设,颇为自豪地说:“我们村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搞大拆大建,也没有大手笔投入,修建道路‘依山就势’,绿化美化‘就地取材’,房屋整修‘局部实施’,真正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道路改造广泛动员村民投工投劳,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工程造价控制到最低。”经过传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乡土化、建设取材本地化、基础设施景观化等一系列提质升级,光明村原有的屋场蝶变为一个个获得正式认证的“美丽屋场”,光明村也由过去典型的“脏、乱、差”逐步变为现在的一步一景、鸟语花香,实现了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一时美到持续美的华丽转身。

光明村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将田园变公园、资源变效益,用美丽环境吸引众多社会资本的加入,先后有20多个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项目入驻光明村,构建了“吃、住、行、游、购、娱、学”七位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体系。380户村民的闲置民居已用于流转,每年直接带来684万元的租金收入。众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其中年轻创业者就有200多人,近900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8年的3万元上升至2022年的417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2000多元。白箬铺镇以光明村为核心,向周边辐射5个村,再以5个村融合发展至全域11个村(社区),受益人数达到4.8万人。

在采访中,湖南湘江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刘娅总结道:“无论是含浦街道的垃圾分类之道,还是莲花镇的治水之方,抑或是光明村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蝶变之路,都是湘江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真实写照和生动缩影。”2022年湘江新区被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进县市区,并获得长沙市人民政府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督查激励。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将继续建设美丽生态、做强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在迭代中升级,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湘江人居光明
遇见光明
湘江渡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悠然湘江上
黑暗中的光明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走向光明
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