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乳奇峰,人间洞天

2024-03-06

地理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洞壁斜塔洞顶

关 潇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本溪水洞位于辽宁省本溪市,距市区35公里,是世界上已知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也是可供乘船游览的最长地下暗河之一。本溪水洞内分水、旱二洞,洞内深邃宽阔,最开阔处高38米,宽70米。洞内冬暖夏凉、空气流通,终年恒温在12℃。本溪水洞现已开发的地下暗河长达3000米,水流终年不竭,清澈见底。洞顶和岩壁遍布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享有“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此一洞天”的美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清幽的水系、形态各异的钟乳石都令游人流连忘返。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外,本溪水洞也为地质勘探和地理研究提供了科研资料,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本溪水洞经历了一系列极为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四亿五千万年前,本溪所在区域为一片浅海,大量的石灰岩在此沉积。在多次漫长而剧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后,本溪由浅海变为陆地,不断沉积的石灰岩也产生了大小不一的裂隙。到了距今约40~5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早期,汤河在流入太子河时,水分渗入裂隙之中,产生了岩溶作用,使得这些裂隙不断加宽、加大。河水对石灰岩的岩溶作用持续了约10万年,到了距今约3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中期,本溪水洞的雏形才逐渐形成。

随后,在太子河的持续下切和气候的综合影响下,到了距今20~25万年时,本溪水洞成为了半充水状态的地下洞穴,暗河正式形成。同时,在地层较为平缓、岩性较软以及构造破碎较强烈的地段,地下河洞道多发生崩塌,使得洞体的空间迅速增大,洞顶高达32米。随着地表水不断下渗,水流逐渐侵蚀和冲蚀洞顶和洞壁,水中的矿物沉积形成最古老的钟乳石。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洞洞口西侧的旱洞处又形成了地下潜流,不断冲刷和侵蚀着地下河岸,同时在洞顶、洞壁以及地下河岸边积累了大量钟乳石、钙板和壁流石类的沉积物,最终呈现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如今,这种溶蚀仍然在继续,洞中丰富多样的钟乳石仍伴随着滴水不断缓慢地生长。

洞顶和洞壁岩石缝隙间的滴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它们不断沉积凝结成栩栩如生的石笋、石花、石钟乳,其中水洞斜塔、古刹金钟和玉象吸水等钟乳石景观尤为奇绝。本溪水洞斜塔原本是直立在地下河岸边的一个大石笋,但由于石笋的地基发生了不均匀下陷,并且受到地下河水的不断溶蚀,石笋底部的物质被掏空,因而发生倾斜。古刹金钟则是由于洞顶的水流在向下渗流时,水中含有的碳酸钙不断沉积而形成的石笋。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上下两端似连非接,中间存在约1厘米的空隙。玉象戏水是本溪水洞钟乳石拟态的集大成者。它的形态神似正在戏水的大象,神情悠然、憨态可掬,又因其外表晶莹剔透,故取名为玉象戏水。

游客们可以乘船往返于水洞腹内,感受神游于仙境的人间奇景。夏季游览本溪水洞,洞内的宜人温度(12℃)会一扫游人炎热夏日的烦躁,该洞也因此成为了一处避暑胜地。到了冬季,游人可以在本溪水洞内感受与夏季不同的景观,其中最独特的景观是雾凇。由于冬季温差的影响,本溪水洞前会不时出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雾凇奇观,剔透玲珑的奇特景观为本溪冬季旅游增添了一抹亮色。

斜塔

猜你喜欢

洞壁斜塔洞顶
洞顶余幅对泄洪洞内空气流动特性影响研究
“洞壁”听“琴音”(3)
泄洪洞洞顶余幅与补气洞通气平衡特性分析
侧压影响下圆形洞室岩爆双轴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高填方黄土明洞顶EPS板和土工格栅共同减载计算及土拱效应分析
比萨斜塔
别有洞天
小展弦比飞翼标模FL-2风洞跨声速开孔壁干扰特性修正研究
三种跨声速洞壁干扰修正方法及其在小展弦比飞翼标模试验中的应用
煎饼斜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