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文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探索

2024-03-05黄鸿娜胡跃强苏博慧黄晶晶李景玉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胜任关怀人文

黄鸿娜,胡跃强,王 娜,苏博慧,黄晶晶,李景玉,谢 胜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人文胜任力是指能使医师胜任临床诊疗工作并取得优秀工作绩效的医学人文知识、技能、态度、特质的总和,是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实效的新切入点[1]。王一方等[2]通过对众多文献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人文胜任力主要包含习医动机与职业价值追求、共情能力、关怀能力、沟通艺术、利他情怀、叙事能力、职业反思能力、生命/健康教育与死亡辅导意识与艺术及人文阅读水准,并指出医师的临床人文胜任力的不足,不仅阻碍了医患和谐关系的缔结,影响到患者安全与医疗安全,还影响新一代医生人格的完善,职业生涯的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强化中国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重塑和谐的医患关系,全力推进健康中国的战略。因此,为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医学教育除了使医学生掌握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还要注重对医学人文胜任力的培养。

我校中医内科学课程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拥有一支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2018 年起团队在中医内科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将中医自信、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以提升中医专业学生临床人文胜任力,以求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与育人目标的深度融合,取得较好的效果。

1 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的提出

课程思政是“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呈现,是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医药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社会、历史、经济、哲学、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涉及,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如中医药课程蕴含中医药文化,中医提倡的“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伦理观及“人命至重,有贵千金”道德观无不折射出高尚的中华传统美德[3]。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中医类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中医临床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提升学生中医内科临床诊疗能力,还应包括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有助于让学生在医学生涯之初就接受医学人文的熏陶,帮助其树立医学人文观念,增强医学人文意识,有效提升医学生临床人文胜任力,进而提升就业后的临床岗位胜任力,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与育人目标的深度融合,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打下基础。综上所述,通过课程思政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必要和可行的。

2 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通过对我校中医学学生人文胜任力的调研,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主要围绕职业价值追求、共情能力及利他情怀、沟通艺术及关怀能力、生命/健康教育4项能力培养展开。

2.1 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医学类专业课程提出的“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的指导思想,课程团队在中医内科学理论授课及实践(见习、实训)教学全过程开展以“仁和精诚”为主线的课程思政教学,其中“仁”是指人文关怀能力,“和”是指医患沟通能力,“精”是指职业观、价值观及中医自信,“诚”是指对患者的同理心及对生命的敬畏心。通过此方式,切实将医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其进一步认同中医传统文化对中医临床的影响,树立学习中医的信心,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善于沟通,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具体方案见图1。

图1 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2.2 实施对象 2017级1班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共45人。

2.3 以培养人文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思政具体实施

2.3.1 共情能力、利他情怀的培养 在理论授课环节,教师分享临床真实案例,灌输“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引导学生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站在患者的立场,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多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引导学生在临床诊疗时,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角度出发,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开具贵重的药品或大额处方;引导学生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以方便病人为要旨,充分发挥中医药“简、验、便、廉”的优势,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如在“郁病”这一疾病的授课过程中,列举临床真实案例,教会学生理解“郁病”患者易遭受歧视而产生自卑心理,心身受损,强调医者在给予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此培养学生“医者仁心,患者至上”的崇高医德。

2.3.2 沟通艺术、关怀能力的培养 在临床见习环节,学生通过观摩临床带教老师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临床查体、临床各项操作,强化人文关怀的意识。例如查体前先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患者的同意;冬天进行查体,注意患者的防寒保暖等。同时,团队教师还选取中医内科学教材中二十一大经典病证,编写典型案例,进行中医临床接诊能力培训,并在接诊考核评分表中增加人文关怀、沟通能力等人文胜任力思政元素的专项评分。利用角色扮演进行模拟接诊,学生扮演临床医生角色,教师扮演标准化患者(teachers standardized patient,TSP),学生对TSP 进行模拟接诊,与TSP 进行互动,TSP 甚至模拟难以沟通的患者角色提问学生,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等人文胜任力均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2.3.3 习医动机与职业价值追求 利用名医名家典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进取的正能量,培养中医自信,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追求。在课程第一课即《总论》教学时,授课教师带领全班学生朗诵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之《大医精诚》部分,提出“你为什么选择学习中医专业”“合格的临床医生应具备哪些能力”等问题,开展课堂讨论以了解学生的习医动机及职业价值追求,然后利用中医名医名家案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进取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中医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向学生展示古代医家对“疟疾”“瘿病”等疾病的认识远远早于西方医学,引导学生树立学好中医的信心。在《各论》章节的学习中,利用临床案例,强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德行的引导。如在“肺痨”章节学习中,用临床数据展示“肺痨”发病率高,中医治疗肺痨恢复期及缓解西药化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具有较好的疗效,且阐述中药辅助治疗肿瘤具备一定的优势,激发学生对传统中医文化的认同感,巩固其专业思想,树立学好中医、用好中医的职业自信。

2.3.4 生命/健康教育 临床见习环节,让学生观摩疑难危重病例抢救及思考在抢救过程中教师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谈话艺术,感受健康的重要、生命的神圣与临终关怀的意义所在,培养学生形成生命/健康教育与死亡辅导意识及沟通能力。又如在“癌病”的见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患者生命权利,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的生命,同时缓解患者的痛苦;如果治疗已经无法延长患者的生命,医生应该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为其提供舒适疗护。同时告知学生,作为一名医生,要把每一个患者都当作一个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存在来对待。无论病患贫穷富贵、什么种族性别,都应该一视同仁,尊重他们的生命,维护他们的尊严。

3 研究评价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及考核相结合进行研究评价。

3.1 问卷调查 对临床带教老师、学生发放问卷,分别匿名填写,通过自评和他评方式,了解课程思政实施提升医学生人文胜任力的效果。问卷内容为从职业价值追求、共情能力、利他情怀、医患沟通及人文素养、生命/健康教育四个方面设计的问题,评分按照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计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总分100 分。学生自评于教学前后分别评分,比较得分变化情况。得分越高,说明人文胜任力越强,反之则说明人文胜任力不足。

3.2 专项考核 采用TSP方式,对2017级中医1班45名学生进行临床人文胜任力专项考核。从医患沟通、人文素养两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医患沟通能力包含提问表达和沟通技巧能力,人文素养包含文明礼仪和人文关怀。每项5 分,总分20 分,得分越高,说明临床人文胜任力能力越强。

3.3 访谈法 学生见习结束后带教老师与患者面对面访谈,了解学生临床见习中的共情、利他情怀及沟通、关怀能力等。

4 结 果

4.1 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表71 份,其中临床实践带教老师(未参与课程思政实施的教师)26份,对所带教的学生人文胜任力进行评分;2017 级中医学1班学生45份,回收率为100%。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人文胜任力评分均在85分以上,普遍认为: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学生能在临床实践中,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及人文关怀,人文胜任力明显提升。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教学前得分80 分以上18 人,优秀率为40%,教学后得分优秀率为82.2%(37人),表明通过教学优秀率得到明显提高。

4.2 人文胜任力专项考核结果 45 名学生参加考试,总分均≥15分,优秀(总分≥17分)37人,占82.22%,其他8人(占17.78%)。

4.3 患者访谈结果 学生见习结束后,教师与患者面对面访谈,了解学生临床见习中人文胜任力的体现情况。共访谈接受学生见习的患者27 人,教师普遍认为:学生见习过程中的病史采集、临床查体及沟通交流方面,能够从心理、情感等方面给予患者安慰和援助,态度友善,语言温和,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医生的关怀,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焦虑。

5 讨 论

当今社会医疗纠纷、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医患关系紧张不仅是现今媒体的关注焦点,更是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不断降低,2008 年和2017 年的满意度分别为91.0%、75.5%[4],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技术与人文断裂、脱节,技术飙升,人文滞后,一手硬,一手软,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意识,医学人文素养不足[5]。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药院校医学生最早接触的中医临床专业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从“医学生”走向“医生”,实现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效结合的桥梁课程。融合思政的课程教学改革,既是对中医人才传统教育理念的继承,更是培养新时代中医人才的必然要求。本实践表明,在理论及实践教学各环节中融入仁爱、和谐、精勤、敬畏、自信等课程思政元素,能在专业课程知识讲授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去感悟、去实践“大医精诚”,引发学生的共鸣,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帮助其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在今后临床工作中的医患纠纷发生概率。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在帮助患者认识诊治价值和意义这一沟通能力上存在较大困难,今后,本团队还将进行新的探索,将课程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高度融合,录制相关临床诊疗短视频,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造将素质教育融合于教学培养中的双向互动过程,进一步提升中医学生临床人文胜任力。

猜你喜欢

胜任关怀人文
人文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