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历史让全新的生活形态承袭古老的文化记忆

2024-03-05丁云

现代苏州 2024年3期
关键词:陆家学士姑苏

记者 丁云

学士街北段美食店林立,一到夜晚,街上灯火通明,年轻人喜欢到这里聚餐:前街后坊,河桥相邻,是最能体味苏州腔调的地方之一。巷深不知何归处,以学士街为中轴,两边的街巷里正逐渐孵育出各色空间,将古老城市庞大的市井生态、族群聚落、民俗风貌等逐一展现在今人面前,再以全新的创作形式、表现手法和生活形态温古励新。

古宅里孕育全新“生命”

街北段的西侧,有一条叫天官坊的巷子,东起学士街,西至原城墙根,百来米长,巷口就立着“嘉寿堂陆宅”的牌子。专注于区块链数字藏品领域的满堂文化,要将线下艺术空间放到这里来,结合姑苏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特色的数字创意文化。

天官坊14号门面朝南。门堂子打开,一条用灯饰打造出现代感的通道。往右折一下向北,回到隔离车马喧嚣的市井人家模样,行至深处,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庭院和花园。东南角上一处湖石假山,有峰有洞,有桥有石阶,有石桌凳。院子北面客厅,两边是夹厢,有彩色玻璃装饰的落地长窗。厅前的花园铺地是各种彩色小石铺出的“双凤戏牡丹”图案,在雨天会更加明显。

这里即将作为满堂未来数字艺术空间投入试运营,不仅融入数字文创、咖啡茶饮等业态,还将开展数字艺术藏品特展与创作、艺术家沙龙等交流与活动,赋予古宅全新“生命”。

苏州“三只半”中的“一只”

搁下天官坊14号暂且不表,先来谈谈这一片地儿,梵门桥弄吴宅、天官坊嘉寿堂陆宅,都与“怡老园”有关,“王鏊”是绕不开的名字。

当年,王鏊长子王延喆在苏州城里建造了怡老园“筑园娱亲”,怡老园占地极广。怡老园原地现为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除怡老园,向北还有大片住宅区,一直要抵达今天的梵门桥弄。怡老园苍翠极目,王鏊在此时常与吴中名士沈周、吴宽、唐寅等对谈甚欢。

清康熙年间,怡老园被分割,南部改建成江苏布政使衙署,北部为徽商陆义庵所有。

根据苏州市姑苏区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的《姑苏名人故居》记录,陆义庵买下只是第一步,到太平天国起事后,陆家靠发行钱庄寄票发了一笔财,逃难回来后重新整修天官坊故宅,建造陆家祠堂,陆宅才真正形成。整修改造后的陆宅,以中路嘉寿堂为中心,东西各延伸扩建出50米,形成东、中、西三路,占地约 12000平方米,包括义庄、家祠、住宅、庭院等在内的建筑群。苏州“三只半”厅,“嘉寿堂”楠木厅占其中“一只”。

占地之广,为苏州住宅之冠

同济大学1958年出版的《苏州旧住宅参考图录》中测绘的当时陆宅平面图,从南至北前后长度比东北街太平天国忠王府还略长,这还不包括过梵门桥弄北侧的下房;从东至西阔126 米,依次是清末建的大房住宅、清荫堂一落、大厅嘉寿堂一落、西备弄向西一落,另有祠堂、西花厅等向西旁出一块。整个陆宅四路六进。陈从周称“其占地之广为苏州住宅之冠”。

东面扩充到学士街东、学士河的西岸,是陆家佣人成家后的家属住宅区。梵门桥河的北岸也有部分是陆家佣人的居住区,东面学士街也有。南面更甚,陆家将笑园买下修建,笑园依城墙而筑,可登临城墙远眺群山。

“活着”的古城记忆,激发的新时代活力

回到满堂未来数字艺术空间。它的西侧是清荫堂,因而这里应该只是嘉寿堂东路清荫堂五进偏东一小部分,或者说是整个建筑群的东南一角。

东路第二进花厅清荫堂,建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清荫堂原是嘉寿堂整个宅院中的花厅,因部分构件采用楠木,也称“楠木厅”,面阔三间,东西山墙外紧贴厅屋原有两间夹厢,上层作为女宾观戏之处。花厅内演戏,女眷们就坐在楼上边吃边看戏。现在在艺术空间咖啡茶饮吧台的二楼,还能看到痕迹。

文采、风流、大族、匾额、往事、传奇融汇入历史的演变中;厅堂、夹厢、花园、古井、栏杆、石雕证明着历史的曾经。

早前,嘉寿堂陆宅经技术人员采用架站式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古建筑的空间结构数据。通过采用2毫米精度的设备对古建筑室内外进行全方位扫描,可以精细留存古建筑现状点云数据。同时使用无人机采集嘉寿堂陆宅屋顶数据及周边环境数据,生成细腻、清晰、直观的实景三维模型,辅助文物保护决策。

这些古建老宅都是“活着”的古城记忆,是苏州古城历史文化的缩影与传承。使用是最好的保护,保护区、姑苏区不断探索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的途径,引入适配业态,激发姑苏古城的活力。

猜你喜欢

陆家学士姑苏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陆家乐:我最喜爱的玩具
瓦学士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宋史·宰辅表一》校正一则
姑苏好时光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姑苏城外寄乡愁
我喜欢蚂蚁
我家有个“开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