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我们永远怀念

2024-03-05向煜

现代苏州 2024年3期

记者 向煜

有点阅历的苏州人看《繁花》,很容易想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苏州。那些人、那些事、那个年代,同样这么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地发生过,同样这么泥沙俱下大浪淘沙的经历过……正如1991年那首《潇洒走一回》中歌唱的那样,“红尘滚滚,过客匆匆”,描写的不就是那些拼搏奋斗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时代裹挟向前。

当《繁花》的内容被广泛讨论时,人们一定是在怀念过去的岁月。我们试图跳脱那本书、那部剧,回望那个时代,追寻答案。

迈向“大城传奇”新篇章

公元前514年,吴国大夫伍子胥象天法地,在江南鱼米之乡发现了一片风水宝地。就此,一道护城河圈出的14.2平方公里土地,成为至今不曾挪移的苏州古城。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千家万户,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城命运开始起了变化。事实上,苏州人是清楚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己口中的苏州不过是护城河围着的一个区域,我们骄傲这座古城即使历经沧桑变迁,也基本能够保持着原来的城址、规模和布局,并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生活于此的人们。

但苏州发展,需要新的空间、新的动能,于是,用“新苏州”来盘活古城被提上了日常。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在苏州古城以西开辟了一个26.5平方公里的新区,迁移一部分人到那儿去开发建设,1986年版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也提出了“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新区”的“东城西市”格局。

“一张蓝图绘到底”,如出一辙的规划图和实景图,蕴藏着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定力

1994年,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决定展开合作,在苏州市区的东部打造一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取名“苏州工业园区”。那一年,虽然道路还未铺设,但东环路与金鸡湖之间、葑门塘两岸已经有翻新的土地。而到了1996年版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就提出了“一体两翼,双城核心”的格局,即古城区、高新区为“一城”,(东部)园区为“另一城”,且是城市发展首要方向,北部次之。

2011版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则提出了“一核四城,四角山水”,在保护古城风貌的同时,拉开了城市框架。至此,现代苏州一城多中心的局面逐步形成,“小城姑苏”迈向“大城时代”的传奇故事精彩上演。

笃志前行的智慧

苏州,是老天爷“赏饭吃”的“人间天堂”,也是靠一代代苏州人奋斗出来的“最强地级市”。或许,很多人会问,苏州的崛起,到底靠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作为地级市的苏州几乎没有什么过硬的政策,那么,唯有靠自力更生,自加压力,敢试敢闯。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乡镇企业在苏州兴起,第二产业成为苏州支柱产业,“苏南模式”广为人知;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逐渐打开国门面向世界,苏州借力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出自己的“苏州模式”。这一时期的故事,离不开三个关键词——“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

1992年,张家港在各方面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提出了“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的口号。随后的张家港,全市上下齐心、背水一战,抢建全国第一家内河港型保税区、修通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建起全国第一条城市步行街……改革开放的实践孕育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又是“张家港精神”,催生了“张家港速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张家港奇迹”,实现了从“苏南边角料”到明星城市的精彩“蝶变”。

当年“苏南模式”异军突起,“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没有跟上“节奏”的昆山,却还守着传统农业的“半碗饭”,还因是苏州地区倒数第一的县,一度被称为“小六子”。痛定思痛,昆山奋起直追,1984年夏,他们以“自费开发”的模式在当时县城东边3.75平方公里的农田开辟出一个工业小区。1988年《人民日报》刊发了《自费开发——记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经申请,昆山经开区获批为江苏省经开区,到1992年终于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经开区。从“自费”到“国批”,历时8年。随后的昆山,更是紧抓浦东开发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历史性机遇,引进外资、切换动能,奋力实现了投资格局“内转外”、产业布局“散转聚”、发展质态“低转高”、产业层次“大转强”的跨越,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当仁不让的“第一样本”。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之际,恐怕很少有人想到今后它会成为中国园区发展的范本。与首批先行者相比,苏州工业园区的启动晚了10年,其却能够后来居上,仅用“10年时间”就再造了“一个新苏州”。如今,在200多家“国字号”经开区中,苏州工业园区已连续八年在商务部公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排名第一,很多硬核指标成为“业界标杆”,靠的是“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从“泥泞水乡”到“现代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对标一流标杆、敢想敢闯敢干、坚守规划蓝图、提速创新驱动,用30年的实践与探索,演绎了一场从“试验田”到“高产田”的蝶变奇迹。

事实上,时间拨回到《繁花》的那个年代,敢拼敢抢、敢试敢闯、大胆创新的精神不仅张家港、昆山、苏州工业园区有,苏州各地也迸发出这种精神,各市、区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竞相争先。很多经历者的回忆中都会提到,那个年代的苏城大地,一场壮观的发展经济“大比武”正在上演,苏州人永不服输的性格,书写了赶场经济的传奇篇章,也为后来成为“最强地级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路的“岁月如歌”

说完了规划前瞻性和经济的快速腾飞,我们再来看看苏州的路。

每座城市的成长岁月中,都有那么几条见证历史的道路,它承载了城市的历史,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是每个市民心中挥不去的情结。

人民路,这是一条苏州人从小走到大的路,也是一条贯穿古城南北交通的主动脉、中轴线,好比苏州古城的“脊梁”。人民路的历史很悠久,相传伍子胥建造阖闾大城时就已存在。岁月更迭中,这里上演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而真正使用“人民路”这个名字,要追溯到1947年。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作为苏州中轴线的人民路总是熙熙攘攘

1993年,经过40年的拓宽、翻建、改筑,人民路变为宽30米至45米的沥青路面,其中,竹辉路至三元坊段620米,饮马桥至大石头巷段280米的快车道为小长条石路面;1994年,城市建设方兴未艾,饮马桥附近的工地,出现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大幅标语;1995年,接驾桥附近出现了恒孚银楼的广告牌子,城市街景开始发生转变;1996年,人民路北寺塔路口进行拆迁改造……每一年都有新的变化,每一个变化都彰显着这条路的靓丽从容、朝气蓬勃,其背后饱含的是那个乘风破浪年代的一切美好。20世纪90年代的人民路,两侧已是店铺林立,这条主干道也体现了苏州人满腔热忱,鼓足干劲朝着大城市的定位迅速发展。

时移世易,现在的人民路南起南环东路和南环西路路口,北至金砖路和织锦路路口,全长10.5公里。这条苏州南北的大动脉,沿线集中了大量历史遗迹、产业遗存和不同时期的特色建筑,两旁的老街小巷也深藏着历史典故,藏着老百姓悠闲的小日子,彼此交织相融,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路传承着城市的文脉。

有南北,还有东西。作为贯穿苏州东西的交通大动脉,从古至今,干将路历经无数次蜕变。其前身干将坊为宋前古坊,是条乐桥北堍与言桥之间的窄巷,1982年拓建后,才与松鹤板场、濂溪坊、新学前、狮子口合并统称干将路。20世纪80年代,干将路沿途街巷仍是水陆并行典型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风貌,但到了90年代,随着城市格局不断变大,狭窄的干将路开始不堪重负。1992年,干将路道路拓宽工程开始。因有3.07公里在古城区内,为了最大限度保持苏州古城的原有风貌,干将路工程指挥部专门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小组,对干将路沿线26处文物和古建遗存,进行了翔实的调查。为尽量多地保存和展示历史遗存,升龙桥按原样移建,临顿路口的古宅新居面目依旧,明代剧作家张献翼故居整修如旧……1994年9月28日,新干将路通车,以乐桥为界向东西两边进一步延伸扩展为干将东路和干将西路,成为一条长约7公里横贯古城东西的主干道。

见证时代变迁的还有姑苏城外的狮山路。这条路毗邻狮子山,其名与“狮子回头望虎丘”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初,苏州高新区开始建设,自大运河新线上的狮山桥到狮子山脚的狮山路初具雏形,一片高楼拔地起……苏州人对狮山路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应该是1997年,苏州乐园欢乐世界在狮山脚下登场,“迪士尼太远,去苏州乐园”的口号,更是影响了几代苏州人。如今,当年热衷苏州乐园的那批孩子,早已带着自己的儿女到全世界各地打卡主题乐园。而狮山路呢?也已不仅是童年坐标。这条狮山路,沿途有龙湖时代天街、金鹰、红唐购物中心等近十个商业体,狮山脚下的乐园“变身”成苏州博物馆西馆,马上,狮山文化广场也将拉开帷幕。

回望园区发展的30年里,金鸡湖大道可以说是一个缩影,见证着园区从无到有。老苏州还是习惯唤这条路为机场路,因其以前可以通往上海虹桥机场而得名,彼时机场路沿线,还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后来,随着园区的开发建设,金鸡湖大道开挖了,随着园区不断“东进”,其也“成长”为长11.4公里的主干道,沿线既有苏州国际科技园、苏州纳米城这类的产业园,也有李公堤、邻瑞广场等满足吃喝玩乐的街区和商业,更有多家高星级酒店……

记者手记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成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从《繁花》的主角、配角,到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每一个人,即便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有着相同的时代命题。20世纪90年代,那是改革开放40多年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春天的故事》从此时开始唱响。而后的岁月,一群群人在夹缝中寻求发展,一代代人在接力中前行。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小苏州”晋升特大城市,连续4年GDP突破2万亿,张家港、昆山、常熟、太仓连续多年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前10强……“生活在苏州很有福气!”这句话的背后,是苏州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精心守护这座城,为这座城里的人创造更多的幸福、增添更多的福气,是依水而生的苏州人,以“上善若水”一般的秉性,持续应对着时代和转型中的各种挑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城市发展的点滴,折射出市民的幸福生活。人与城,彼此携手,相互成就,未来,苏州必将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