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创新业务途径探索
2024-03-05胡颖
胡 颖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产业与市场研究所(电气媒体中心),北京 010011]
新媒体时代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多样性及个性化特点,可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1],提高信息获取效率,增加人们对多元信息的接触机会,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2],使用户不再被动接收信息,还可以成为内容的创作者和传播者。随着互动性和用户参与度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为教育、商业、社会活动等领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2]。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面临着出版的即时性压力,需要快速处理和发表论文,以跟进知识更新速度[3]。如表1所示,2016—2021年,学术期刊编辑的就业人数逐年下降,自媒体领域的就业人数逐年增加,这一趋势直观地反映出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对传统期刊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一现象的背后主要是新媒体技术崛起所引发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的深刻变革。随着移动网络终端获取信息的普及化,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这得益于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与网民规模的扩大(详见表2)。
表1 期刊出版及自媒体就业人数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journal publishing and self-media employment 单位:万人
表2 互联网普及情况Tab.2 Internet popularization situation
1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传统纸质媒体的发行量和覆盖范围均明显下降,间接推动了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环境的变化,使其在新环境下面临多重挑战。
1.1 角色定位不清晰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角色定位不清晰,主要表现在内容策划与生产方面,编辑需要更广泛地涉猎多样化内容的策划与创作,包括视频、社交媒体及互动性内容的生产,具备数字内容管理及在线发行等技能。社交媒体和互动性要素已成为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转型也对编辑在内容的呈现和传播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编辑善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内容,更积极地与读者互动,与读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4],以满足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需求。但这些挑战增加了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量,使其在工作中的压力倍增。
1.2 多媒体内容处理不到位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在多媒体内容处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①编辑普遍缺乏处理多媒体内容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对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编辑和制作能力有所欠缺,使得期刊在内容呈现上难以达到读者对多媒体形式的预期,降低了学术期刊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吸引力。②编辑参加专业培训和训练的机会不多[5],普遍未接受过多媒体内容处理的相关培训,经验和技巧相对匮乏,影响了对多媒体素材的有效利用,不利于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呈现更多创新和引人入胜的内容。③新媒体时代,读者更加追求丰富多彩、多元化的内容体验,但学术期刊编辑在内容形式的选择上普遍较为单一,无法充分适应读者对内容多样化的需求,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脱颖而出。
1.3 见刊速度较慢
新媒体时代以信息的快速传递能力而闻名,而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需要经历较长的审稿、编辑和排版过程,无法满足信息及时发布与即时更新的需求,且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固定,如每季度或每月一期,这意味着最新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见刊,无法及时反映最新的研究进展。
2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迎来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给学术期刊编辑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机遇,使编辑能够在提升多媒体编辑技能和拓展内容传播渠道的过程中不断突破[6],实现工作方式和期刊发展方向的转变与创新。
2.1 内容呈现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丰富了学术期刊的内容呈现方式,拓展了期刊内容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这种多元化的内容呈现更具视觉冲击力,生动地传达了学术研究的成果和观点,让学术内容更易被理解和接受,提升了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使期刊更符合读者需求,促进更广泛的内容传播与学术交流[7]。
2.2 与读者的互动反馈增多
新媒体时代加深了学术期刊编辑与读者间的联系,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为编辑提供了直接与读者互动的机会,使编辑可以直接聆听读者的声音,收集他们的反馈和建议,深刻了解读者对期刊内容的需求,通过分析和借鉴读者的反馈,编辑能更准确地理解读者对期刊内容的态度和反映,深入了解读者的喜好和关注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内容策略,为读者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内容。
2.3 读者群体扩大
新媒体时代拓宽了学术期刊的读者群体,年轻一代读者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的倾向性明显增强,这一趋势为期刊编辑提供了通过新媒体平台吸引更多读者的机会,提高了期刊的曝光度[8]及提高读者对期刊内容的认知和兴趣,进而推动学术知识被更广泛地传播与接受。读者群体的拓展有助于提高期刊在学术领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学术内容的普及和传播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3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业务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在应对挑战时需结合新媒体时代给自身工作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和创新业务方向,为此编辑可以从以下方向出发进行探索。
3.1 提升自身创新意识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需要更加注重创新意识的提升,对传统思维模式进行创新,积极培养开放、敏锐的创新思维,全面强化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框架。应建立开放的沟通文化,鼓励团队成员自由分享新观点和解决方案,激发创造性思维,调整自身认知,主动学习网络新技能和互联网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期刊质量水平。
3.2 增强媒体融合思维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必须了解新媒体的特性和要求,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打造兼具学术期刊特点和时代特色的期刊品牌。媒体传播的工具和形式具有多样性,需要编辑深入了解各类型媒体的特点,充分利用其传播优势,使期刊内容的传播产生叠加和交叉的效应,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确保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的最终目标,编辑需加强媒体融合思维,掌握营销理论,提升营销意识,挖掘专题元素,从而提高期刊的质量和出版效率。
3.3 融合多学科知识
学术期刊编辑需要积极整合跨学科领域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够对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学术期刊编辑不能仅局限于专业领域,还需不断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获取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发展动态。该学习过程需要编辑不断探索[9],敢于接触不熟悉的学科领域,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术语、核心理论与研究方法,把握其发展方向与新兴概念,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网络,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元素有机融合,促进不同领域间创新观点的交汇与碰撞。
3.4 灵活运用智能工具
学术期刊编辑需要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以便对投递的稿件进行初步筛选与质量评估,显著提升编辑的工作效率,使其能更迅速地处理大量稿件,确保期刊的高质量出版,通过应用智能编辑系统,编辑可以更高效地审查文章结构,确保其符合期刊的规范要求,提高编辑工作的准确性。编辑应关注相关技术工具在特定情境下的适用性,确保其对期刊编辑工作帮助的精准性。
3.5 成为综合型编辑人才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全面的技能,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发现、改正文本错误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表现在审核稿件质量的过程中,还需抵制低俗劣质内容,推动期刊内容的高质量持续发展。涉及综合型期刊时,更需要编辑站在数字化、网络化的角度审视期刊出版的各个环节,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参与到期刊出版的各个环节中,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自主性。不断培养自身成为综合型编辑人才,才能更自主地进行稿件编校、排版等工作,从而更有效地推动期刊出版工作的进步,快速适应数字化环境的发展。
4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为确保期刊在这一环境下的持续发展,编辑需要更加注重创新意识,打破传统思维,深入探索对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熟练运用新媒体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自身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转型升级,为学术期刊行业的有序发展迈出关键一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数字化发展改变了期刊的出版与传播方式,编辑需在传统工作与数字化内容间寻求平衡[10]。随着多媒体形式的需求增加,编辑要处理图像、视频等内容,应多关注数据共享的透明度与合规性,具备跨媒体编辑、数字化出版、社交媒体管理及科研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以保证期刊学术内容的准确性,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