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的注意事项与改进策略

2024-03-05何成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体育训练

何成

摘要: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训练关系学生身体健康和体育素养的提升。针对学校体育器材使用缺乏系统管理,器材维护不及时等现实问题,应加强体育器材使用和训练的整体规划,实现规范、高效管理,切实发挥体育器材对学生体质体能训练的支撑作用。具体可以结合不同体育器材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

關键词:体育器材  器材管理  体育训练  整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G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2-130-3-ZQ

随着学校体育教育的不断深化,体育器材的种类日益繁多,从传统的篮球、足球,到新兴的智能化体育器材,涵盖面日渐广泛。然而,这一多样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学校体育器材使用的不规范和混乱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学生对体育器材的使用了解相对有限,对于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训练原理了解不深入,导致训练效果无法最大化发挥。为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总结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的注意事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

1、学校体育器材的分类

学校体育器材的分类涉及室内、室外和特色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都有着独特要求。通过科学分类,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1.1、室内体育器材

室内体育器材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与训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室内环境中,体育器材的分类主要涵盖力量训练、有氧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方面。对于力量训练而言,例如哑铃、杠铃等器材是不可或缺的。这些器材通过灵活多样组合,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力量锻炼方案。而在有氧训练方面,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器材则能够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此外,柔韧性训练也需要特殊的器材支持,如瑜伽垫、体操椭圆球等,以确保学生在训练中既能保持身体的柔软度,又不致受伤。

1.2、室外体育器材

室外体育器材与室内体育器材相辅相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提供了多元化支持。在室外环境中,器材的分类主要包括田径、球类、水上运动等多个方向。田径运动的器材丰富多彩,例如跳高杆、标枪等,通过利用这些器材,学生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爆发力。而球类运动则包括篮球、足球等,这些器材不仅满足了学生对多样化运动的需求,也培养了团队协作与竞技精神。水上运动所需的器材,如皮划艇、帆板等,则能够扩大学校体育覆盖范围,为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的锻炼机会。

1.3、特色体育器材

特色体育器材是为了满足不同体育项目的专门需求而设计的器材。在学校体育中,针对一些特殊项目的训练,特色体育器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以举重为例,举重台、杠铃等专业器材在提高学生力量水平和技能层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类器材不仅需要符合国际规范,确保训练的科学性,还需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使得器材更易获取、更适用于学生。

2、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的主要思路

学校体育器材合理使用有助于提升训练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组织体育竞赛过程中,要合理选用合适的体育器材,要结合具体项目使用器材,结合学生训练需求使用器材,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器材的应有价值。

2.1、结合具体项目使用器材

在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器材。首先,对不同项目的器材需求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以确保器材的选用符合项目的运动特征和训练目标。例如,在田径项目中,研究不同赛项对于起跑器材、竞走计时器等工具的需求,使得器材的选用更为科学合理。类似地,在球类项目中,篮球、足球等运动需要专业设计的球类器材,以提高训练的实效性;其次,提升学校体育器材与具体项目的契合性。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学校体育项目开始注重结合具体项目使用器材,通过科学合理的器材配置,提高学生对于不同运动形式的适应性。例如,通过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器材,能够更好地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在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中,结合具体项目使用器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更能够激发其对不同运动形式的热爱与兴趣。

2.2、结合学生训练需求使用器材

国家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配备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质量标准的体育器材。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的关键在于能否精准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结合学生训练需求使用器材,不仅需要深刻理解学生的身体特征和运动能力,更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灵活调整,以提供更为个性化、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首先,针对学生的年龄、体能水平和健康状况,科学选用器材。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生长发育上存在显著差异,应当选择适合其生理特点的器材,以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如,对于体育能力相对较差的大学生,应该注重基础体能的培养,选择器材的负荷要适中。而对于体育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可以引入更具挑战性的器材,如高阻力的健身器械,以更全面地提高其体能水平;其次,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偏好,选择相应的器材。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投入程度与其对器材的兴趣息息相关。例如,通过引入新颖、高科技的器材,如虚拟现实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对训练的主动性。在球类运动中,采用具有时尚设计和技术含量的球类器材,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投入度。此外,针对学生的训练目标,合理配置器材。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训练目标,如提高爆发力、增强耐力或改善柔韧性。在设计训练方案时,需要结合这些目标,选择相应的器材。例如,对于追求爆发力的学生,可以引入自由重量训练的器材,如哑铃、杠铃等,以强化其力量训练效果。通过培养学生对器材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其对体育训练的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器材的选择,使其在锻炼中更具目标感和成就感。

2.3、实现体育器材的合理利用

在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训练中,实现器材的合理利用是提升训练效果的核心。首先,要实现体育器材的合理利用,必须深入了解器材的性能特点。通过对不同器材的功能、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器材,确保其在训练中发挥最大的效益。例如,对于力量训练,了解不同负重器材的阻力变化曲线,有助于更精细地调整训练强度;其次,要注重器材的多功能性和交叉利用。许多器材具有多种训练功能,因此在使用时应充分发挥其潜力,以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举例而言,一个平衡球既可以用于核心力量训练,又可以用于柔韧性训练,实现器材的多功能性利用。同时,推崇创新性的器材使用方法,以拓展训练领域。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如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与器材相结合的互动训练方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这样的训练方案不仅提高了训练的趣味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器材的技术创新。

3、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的注意事项

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器材使用缺乏系统安排、部分器材使用效率不高以及体育器材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和竞赛质量和效果。

3.1、器材使用缺乏系统安排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缺乏系统安排,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训练效果。首先,一些学校缺乏明确的器材使用计划,导致器材的分配和利用显得随意。例如,同一时间段内,某个体育场地可能被多个班级或不同项目的训练队伍同时占用,造成器材的争用和浪费;其次,对于器材的更新和配置也存在较大随意性。有的学校因经费限制而长时间未更新器材,导致器材性能下降,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训练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2、部分器材使用效率不高

在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过程中,部分器材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器材的多功能性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学生对器材使用的技能不够熟练。以健身器材为例,有些器材虽然设计了多个功能区域,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使用其中一小部分,浪费了器材的多功能性。另外,由于对器材的正确使用缺乏系统培训,一些学生在训练中姿势不正确,不仅影响了锻炼效果,还可能导致身体受到运动伤害。

3.3、体育器材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一些学校存在器材无人看管、随意借用等现象,导致器材的丢失和损坏。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对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工作难以有序开展。此外,一些学校在器材采购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流程,导致采购的器材不够适用,甚至存在质量问题。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流程也使得器材库存管理面临较大挑战,难以实现对器材的精准掌控。

4、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的改进策略

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的研究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更关系到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通过对室内体育器材和室外体育器材的高效使用与维护,不断丰富和拓展体育训练器材类型,完善体育器材使用与管理制度,有助于提升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效果。

4.1、室内体育器材的高效使用与维护

室内体育器材作为学校体育训练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高效使用与维护对于保障学生训练质量和延长器材寿命至关重要。

(1)注重日常维护。

国家出台的《學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应当对体育器材设施定期进行维护,根据安全需要或相关规定及时更新和报废相应的体育器材设施。在确保室内体育器材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注重日常维护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首先,对于器材的各个部位,尤其是易损部分,应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例如,对于健身器材中的滚轮、连接器等关键部位,定期检查其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或进行润滑保养,以确保器材使用的稳定性;其次,建立健全的维护记录和保养计划。通过对每个器材建立详细的维护档案,包括购置日期、维护记录、更换零部件等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降低故障发生概率。同时,制定维护计划,明确维护的周期性和具体操作步骤,使得维护工作更加有序高效;最后,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为负责器材维护的工作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类器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故障诊断和维修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维修成本。

(2)加强日常管理。

加强日常管理是实现室内体育器材高效使用的重要方面。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器材使用流程和规范。通过明确器材的借用、预约和归还流程,规范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使用行为,减少器材的误用和损坏。此外,加强对学生的使用指导,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因不当使用而引起的故障;其次,倡导绿色使用理念,推动器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推行“绿色器材”计划,选择环保、节能、耐用的器材,延长器材报废年限。并倡导学生和教职员工使用过程中注意节约能源,降低对器材的磨损和损耗。通过注重日常维护和加强日常管理的双管齐下,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器材故障率,延长器材寿命,提高器材利用效率。

4.2、室外体育器材的高效使用与维护

通过定期检查与维护,建立维护档案,科学运用工具,能够保障室外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通过定期整顿与优化,优化器材布局,引入智能技术,更新老化器材,有助于室外器材的高效利用。

(1)定期检查与维护。

国家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确保场地器材有效安全地使用。定期检查与维护是确保室外体育器材高效运作的基石。首先,进行全面的器材检查,包括体育场地的地基状况、器材的结构安全以及固定装置的牢固性等方面。通过使用专业检测设备,如地基测压仪、力学测试仪等,对器材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其次,合理使用维护工具。在维护过程中,使用工具和润滑材料,以确保器材的性能维持在最佳状态。举例而言,对于室外运动场地的草坪,定期进行草层分析、施肥、修剪等工作,以保持草坪的平整度和弹性,提升室外场地运动体验。

(2)定期整顿与优化。

国家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首先,进行器材的整体布局与规划调整。通过定期的空间分析,调整器材的摆放位置,确保每个器材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场地的整体利用率。例如,对于多功能运动场地,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不同运动项目的器材,实现场地的多元化使用;其次,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器材的智能化升级。引入智能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实现对室外器材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器材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例如,使用智能传感器监测器材的使用频率,为优化器材布局提供数据支持;最后,通过增设器材和更新老化器材,实现室外器材的不断更新与优化。了解学生的偏好和需求,引入更符合时代潮流和运动趋势的器材。例如,在健身区域增加高科技智能健身设备,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运动参与度。

4.3、不断丰富和拓展体育训练器材类型

体育训练器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直接影响学校体育训练的多维度发展。通过深度整合器材资源,既满足学科体育的专业需求,又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热情。

(1)结合体育课程资源选用体育器材。

在改进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过程中,结合体育课程资源选用合适的体育器材非常重要。首先,深入分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选用的器材能够有机地融入课程体系。例如,对于强调团体协作的课程,可以引入多功能小组运动器材,如团体训练设备,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其次,借鉴先进体育发展经验,引入新颖且科学的体育器材。建立起与不同课程主题相匹配的器材库,使得体育教育者可以根据具体教学需求有序选择器材。器材库应当不仅包括传统器械,如篮球、足球等,还要融入创新性器材,如体感交互设备、虚拟现实器材等,以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教学需求。

(2)增加智能体育器材的引进与使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体育器材的引进与使用成为推动学校体育训练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引入智能化运动监测设备,实时记录学生运动数据。例如,通过穿戴式智能设备监测学生的运动姿势、心率、步频等指标,为教育者提供更精准的训练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改进自己的运动技能;其次,结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造沉浸式的运动体验。通过引入智能体育器材,如虚拟现实体育游戏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运动场景,激发其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例如,使用虚拟现实眼镜进行体育训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体验到更真实的运动感觉。另外,通过与运动科学专业合作,引入智能化的生物反馈器材。通过监测学生的生理指标,如血氧饱和度、肌肉疲劳程度等,为训练计划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训练的个性化水平,还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4.4、完善体育器材使用与管理制度

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的高效进行,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体育器材使用与管理制度是学校体育训练高效进行的基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器材使用规定,可以确保器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维护。

(1)制定科学合理的器材使用规范。

首先,为了确保体育器材的科学使用,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器材使用规范。这一规范旨在规范器材的选用、使用和维护,以提高器材的利用效率和延长寿命。例如,在器材选用方面,规定根据不同项目的特性和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科学选用适宜的器材。对于器材使用阶段,规范学生使用流程,明确使用时间、地点、人员等关键信息,防止器材被滥用或损坏;其次,建议制定详细的器材维护流程,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等步骤,以确保器材的正常运转和减少因疏忽而引起的故障。同时,可以借鉴国际先进学校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更为贴近学校实际的规范。

(2)引入先进的体育器材管理系统。

为了提高体育器材的管理效率,学校应引入先进的体育器材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器材的全面监控和数据管理。首先,建立器材借用与预约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和教职员工可以在系统中预约和借用需要的器材。这不仅可以避免器材争用问题,还可以提前为器材的维护提供充分时间;其次,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器材的使用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分析使用频率、高峰时段等信息,学校可以更加科学地安排器材的维护和更新计划,保障器材的使用稳定性和寿命。体育器材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还为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这一管理模式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提高学校体育器材的整体管理水平。

总之,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作为学科体育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规范与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和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深入研究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的注意事项与改进策略,不僅有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更为推动学校体育教育走向更为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研究将为学校体育器材使用与训练的改进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助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俊华.高中足球与体育器材的融合与创新[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01).

[2]梅震.小学体育强调体育器材使用训练的方法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01).

[3]张智敏,王志强,张育存.中小学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05).

[4]程文广,张崇龙,张生开.我国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04).

[5]孙成林,王健,高嵩.新中国学校体育设施政策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5).

[6]刘年伟,姚蕾,白成良等.无边界组织理论视野下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改革[J].体育学刊,2016,23(06).

猜你喜欢

体育器材体育训练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智能化管理在体育器材中合理运用的策略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浅谈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结合的可行性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高校体育训练中智能手机APP的应用思路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我国冰雪体育器材装备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