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探究

2024-03-05潘海鸣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体育强国体育事业体育产业

潘海鸣

摘要:随着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呈现新局面,推动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创新发展势在必行。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现状进行探析。研究發现:我国体育管理体制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失衡、体育领域缺乏社会力量和市场体系、体制结构不合理和管理职权交叉等方面。研究提出:推动中国特色体育管理体制创新发展需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对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干预,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推动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体育管理体制的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市场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提升中国特色体育管理体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早日实现体育强国梦。

关键词:体育强国  体育管理体制  体育产业  体育事业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2-050-3-JF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始终高度关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他在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发表的言论为建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之路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石,为发展中国现代体育事业提供了前进方向。体育事业的繁荣不仅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更是我国国际形象重塑、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重要契机。环顾当今世界的大国、强国,无一不在体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体育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体育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的宣传深入人心,体育领域也开始有了一些成绩,比如奥运会的成绩榜上有名,足球改革进一步完善等一系列推动性的重大改革措施都取得了突出进展,并顺利承办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体育领域的GDP也在慢慢增长。国家对体育领域的重度关注以及体育强国的必要性显然可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体育强国战略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实施体育强国战略,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还能在提高人民体质、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不懈努力,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打造出一个健康富有活力的中国;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离不开科学合理高效的体育管理体制作为前提保障。本文旨在梳理我国体育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其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途径,输入关键词“体育强国建设”、“体育管理体制”、“体育强国战略”进行检索,查阅大量相关符合研究主题的硕博论文及核心期刊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1.2、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了解国内外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当今我国体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体制运行模式进行深入探析,明确问题所在,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建议。

2、研究目的及意义

2.1、目的

研究中国特色体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有如下目的:(1)可以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国内外体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2)可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体育管理体制,可以更快捷地调整竞技体育的策略以及提高我国在国际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力和地位;(3)可以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更好地普及全民健身和终身锻炼的体育健康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身心素质,促进人民拥有强有力的健康体魄,从而最终促进社会文明进步;(4)可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推动体制改革创新,让我国体育产业可以更好地在国内外经济市场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能,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5)可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可以更好适应国际体育交流合作的需要,提高我国在国际体育领域的知名度和热度。

2.2、意义

中国特色体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两层意义。理论意义:中国特色体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研究是对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探索,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体育理论体系,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现实意义:中国特色体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还可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同时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我国在国际体育领域的地位提升和形象塑造提供支持。

3、相关概念解读

3.1、体育强国建设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指出需要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我国要力争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3.2、体育管理体制

体育管理体制是关于体育领域中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权力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练就下形成,是一个国家体育工作的根本组织形式。其中体育管理体制包括组织结构、政策法规、运行机制、人才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

3.3、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管理

是指根据中国国情和体育发展现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特点,采取适用于中国实际情况的独特管理模式和措施,以促进中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体育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管理的特点包括国家主导、人民群众参与、体育与教育结合、传承中华文化、社会力量参与等。

3.4、我国体育的构成

我国体育可以划分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种,竞技体育就是在体育竞赛中获得优胜,以表现体能和智力,参与者主要是经过选拔的運动员,他们经过专业训练,代表国家或地区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群众体育则是提高健康水平进行娱乐消遣,参与者则是广大人民群众,都是参与健身、娱乐、社交等活动,组织和规范程度相对较低,主要依靠参与者自身的组织和自觉性。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4、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审视

4.1、体育强国背景下供需失衡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创新发展具有迫切性。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体育服务的需求愈发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对体育产品的消费需求也日益高涨,加之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导致了经济动能不足,分配不均匀,让投入和产出出入差距非常大。存在着政府对体育事业的干预过多、市场活力不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传统的体育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发展的需求,常年处在政府高度管控下的我国体育产业因缺失活力和独立发展空间,也导致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的优质供给欠缺,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供需不对接的情况。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寻求体育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出路显得尤为迫切。

4.2、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失调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奥运大国,但却始终不是体育强国,究其原因,我国现行体育管理体制观念落后,全民健身的社会体育文化氛围和群众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导致了群众体育的发展缓慢,远远跟不上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学校体育的发展相较于欧美国家的发展也存在很大差距,难以实现人们对体育需求水平提高的美好愿景,期间也会造成经济和社会等体制之间的相互矛盾,平衡失调问题。现在的学校体育、群众体育落后于竞技体育,而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其中受到国家倾向于“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影响,政府过分追求竞技体育,将大部分资源和经费都拨给竞技体育,导致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资源欠缺,经费分配不均,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等运动场地设施设备建设投入不足,国民和学生们的整体身体素质发展受到限制。

4.3、体育领域缺乏社会的力量

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当时的中国体育实践,孕育而生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举国体制。作为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赛场上摘金夺银的重要制度基础,举国体制的影响深远持久,直至21世纪,今天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也在受其影响。举国体制让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强,同时弊端也十分明显,政府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掌控力度过高,政府有体育事务的一切决定权,包括资源如何分配,以什么形式投放,投放的量度、地区、时间等等,这就直接导致了各地区所获体育资源参差不齐、资源分配不均,阻断了让社会人民以及一些体育私人企业参与到体育体制管理和监督的途径,让整个体育领域缺少了社会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体育产业发展活力不足。政府经济负担沉重,加之社会参与的力量微弱,导致了体育领域缺少了社会的力量,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4、体育管理体制结构不合理,机构设置不明确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是按照等级来进行划分的,其中划分出来是垂直和多层次的结构,就是从中央到地方:国家体育总局到省市体育局。体育管理体制纵向结构比较清晰,且交流方便。但是横向上运动项目管理形式就显得比较乱。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本应是管理国家体委的直属事业单位,但是还会受到体育局向协会施加的影响,导致办事效率不高;一些体育部门,如体彩公司、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存在同时负责管理体育事业和运营体育产业的情况,这种重叠导致了职责不清晰、管理效率低下的局面。此外,体育产业管理结构设置不明确,各主体部门存在职权重叠混乱;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产业管理职能仍存在交叉,责权利不够明晰。

4.5、各领域组织规范程度不一,相关人才储备缺失

著名的木板效应可以启示我们,目前我国体育各领域组织规范程度不一,存在职业体育规范程度较高,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规范程度较低的情况,群众体育的短板日益显露人才队伍短缺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放眼我国体育界各个领域,体育管理人员、社会群众体育指导人员、学校体育教师、运动队体育教练等各行各业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体育复合人才极其缺少,教练员执教能力、运动员赛场运动表现、管理者管理水平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我国体育的发展。

5、对应策略和建议

5.1、因地制宜,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农村到城市、内陆到沿海、二三线城市到一线城市,我国体育产业呈现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态势。中小城市的体育产业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会对体育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我国借鉴其他国家的体育产业成功经验,可以将一些适用于我国发展理念的经验为我国所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的体育经济来源于风险投资和证券交易,通常由相关企业承担。在发展中小城市的体育时,我们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吸引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城市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这不是一个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的方案,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挖掘每个地区的体育文化和传统特色,并将游戏、活动等元素相结合,激发人们对群众体育的兴趣,推动群众体育的普及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延伸产业链,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扩大群众体育发展内需,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品牌产业,提升体育产业的消费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提升中小城市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5.2、推动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加速建立健全高水平优秀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保障机制,解决高水平优秀运动员告别职业赛场后就业问题,清除后顾之忧,鼓励中小学、高校大学等学校体育阵地积极引进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作为体育教学老师和专项训练教练,以优秀运动员在竞技体育、职业体育中的高水平训练竞赛经验传递传授给学校体育的同行工作者和学生们,有利于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再以竞技体育赛场上的运动健儿为例,通过媒体宣传包装和科学高效管理,发挥体育明星效应,宣传体育榜样形象,提高平民百姓的体育锻炼参与热情,增强国民体质,助力“健康中国2030”和“体育强国”战略建设的顺利实施。

5.3、引进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厘清政社关系

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力度过大,导致了社会体育组织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对体育产业的干预,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推动体育服务供给的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政府应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适当地将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变成中国特色体育市场发展的“安全网”,为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兜底,让体育社会组织自主动手,防止过度干预。诚然,社会体育组织和民间体育企业也应有自己的努力,顺应当代合适自己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制体系,高效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与资源,在各项大型赛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号召能力、协商统筹能力,实现社会体育组织的独立性,拓宽经济渠道,促进中国体育市场经济全面发展。

5.4、优化体育管理体制结构,厘清各部门职能界限

梳理我国竞技体育横向结构,建议可以由国家体育总局或类似机构负责管理,而大众体育产业可以由独立的体育产业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实现“双管齐下,各不相干”。加快构建“管办分离,各司其职”的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新局面,明确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产业管理的职责边界,需要划清界限分门别类,确保两者之间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竞技体育可以由国家体育总局或类似机构负责管理,而大众体育产业可以由独立的体育产业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以职权清晰,界限明確的管理结构提升中特体育管理体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5、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市场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

一个完善合理的体育市场体系对于体育产业起到生死攸关的作用,直接决定着体育产业是否能够健康有序发展。体育领域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市场体系,在发展体育过程中,要整合各类资源,明确优先发展的领域,并塑造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还要建立完善的体育市场体系,需要市场组织体系、法律政策体系、金融监管体系等的支持和配合。在这次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建立国家宏观调控、社会自我协调的体育管理体系,并且建议由该项运动协会主管传承并发展出属于少数民族的特色体育项目。同时,加强体育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体育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加强对体育组织的监管和评估,促使各体育组织按照规范运作。加强体育组织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加速推进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管理体制,推动体育管理体制的多元化、专业化发展,高效率地服务体育强国建设,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上具有积极意义。

6、结语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也需要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创新和发展体育管理体制,提高我国体育事业的综合实力,为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建设体育强国,既契合体育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宏伟目标,又遵循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导向。体育强国战略同时引领体育管理体制创新发展,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在遵循体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管理体制发展方向,推动体育全面均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体育强国梦。

参考文献:

[1]王敬涛.新时代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的现存困境与优化路径[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2).

[2]张焱.我国群众体育管理的理念创新与对策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8).

[3]孙天尧,张铁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特征及建设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8,8(08).

[4]杨桦,任海.论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构建[J].体育科学,2022

(08).

[5]陈林梅,吕学振.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09).

[6]叶林,樊玉瑶.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沿革、现状与未来[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8(02).

[7]梁国力,刘德会.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变迁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6,37(04).

[8]何国民.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体育强国体育事业体育产业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崔龙海被安排主抓“体育强国”
对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