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校游泳俱乐部经营模式的探讨与分析
2024-03-05杨瑾
杨瑾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高校游泳俱乐部经营模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对我国高校游泳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了解部分高校游泳俱乐部经营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结果:高校游泳俱乐部的组成多样化,在管理、运营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不合理、管理理念老旧、单一的经营模式、规模小、缺乏管理和经营的人才等。结论:(1)通过对体育运动的内涵和价值的宣传,使高校各级领导对学校游泳运动场所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2)举办各类竞赛活动以吸引广大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游泳的兴趣;(3)体育工作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得思想素质得到提升,从而获得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思想境界。
关键词:高校 游泳俱乐部 经营
中图分类号:G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2-038-3-JF
前言
随着大学体育教学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已初步形成雏形。这一现象也引起了高校教师和学生们的密切注意。高校体育俱乐部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并逐渐向多样化发展。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系统锻炼项目,是一项终生受用的生存技巧。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游泳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中国,随着中国游泳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游泳俱乐部。就目前俱乐部的情况来看,俱乐部的规模不大,但是对于中国游泳运动事业发展来说,这些俱乐部的出现很好地将更多的社会资本充分应用于游泳项目的建设中,有利于我国游泳项目的普及和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在游泳俱乐部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游泳俱乐部的重要性,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还能够使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大较大强度的压力,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便走上社会后能够迅速适应,还能够使其对游泳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在游泳教学中,教师懂得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各项游泳技巧,怎样才能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教师的每一个游泳动作,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思考。
我国游泳俱乐部的成员构成多样化,在管理、经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中国游泳俱乐部的出现使中国游泳运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将“游泳俱乐部”作为一种运作模式,对普通高校游泳场地资源进行管理,这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大学游泳俱乐部是一种以学校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校足协为主要成员的业余社团组织,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全民健身、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将服务性、自愿性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实行董事会制、俱乐部会员制等制度,为广大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遇。如何更好地管理和经营高校游泳俱乐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我国游泳俱乐部的组织管理现状
1.1、组织管理形式及机构设置
目前,国内游泳俱乐部的构成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以个人名义注册成立的游泳俱乐部,第二类是由公司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创办的俱乐部,这类俱乐部主要资金来源于企业或者个人。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会处理一些日常工作,比如组织、训练等。第一类俱乐部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由总经理或老板直接管理其所管辖的俱乐部的日常运营及训练工作。合资俱乐部属于第二类,它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以总经理为中心,由国家任命主教练,让其对俱乐部的成员进行专业的训练。目前大部分的俱乐部运作主要是依靠投资人进行打理。大多数的俱乐部会在筹备时设立训练部、业务部、财务部。这在一定程度上让该俱乐部自身的财政情况与其运营的模式密切联系。
1.2、我国游泳俱乐部目前的经营现状
(1)目前资金分配情况。
当前,我国游泳俱乐部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俱乐部在注册的时候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慢慢兴旺起来。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俱乐部的资金投入、实力和经营模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2)目前经营方式。
研究表明,目前国内的游泳俱乐部主要存在三种运营模式。目前大多数经营方式是进行游泳培训,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将游泳馆租赁他人进行游泳教学,从而获取一定的费用。这种运营模式的主体是学员,这一运营受到季节的影响十分严重。一般来说,在夏天时,是游泳馆的暴热时期。但是到了冬天,热度便有所下降。由于没有专门的场地,只能租赁他人的场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运营的模式十分狭窄。想要扩大经营模式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这样经营模式的优点在于俱乐部可以根据学员人数的多少,对进行工作的人数进行调整;第二种则是通过租賃体育馆专门对教练员进行培训,这种模式不对公众开放,而是以教练的培训为主。而俱乐部的盈利方式主要依靠学员缴纳的培训费用,这种经营模式较为直截了当,但是相对而言,还是较为稳定;第三种经营是“游泳产业化”经营,它的特征是:基于游泳场馆的经营权,开展游泳培训、向大众开放;同时,还可以将这些场地运用到商业中,这种运营模式使得场地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其使用价值,同时管理也更加的多元化,是当前各大俱乐部中较为综合的一种。
(3)中国游泳俱乐部在现阶段比较理想的管理模式。
通过对俱乐部高层的访谈,我们发现目前生源不足是制约俱乐部规模扩张的最大因素。只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才能使俱乐部的利润最大化。所以,俱乐部招募到越多的学员越好。通过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认为俱乐部模式最为理想的是以产业化模式为导向。俱乐部与体育管理部门共同投资,并开设场馆、经营健身,游泳器械、饮食等。同时,游泳俱乐部与当地的部分院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确保学生能够拥有考入或升入重点学校的机会。这让学生家长们与学校的交流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目前,我国游泳俱乐部的管理模式还是较为理想,是体育管理部门与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的三方合作。企业注入、体育主管部门为其提供技术支援,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安排参与游泳训练的学生的升学等问题。这样的三方联合模式,一方面能够吸引到大量的学员,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政策上的扶持,使得俱乐部能够长远发展。因为国内的游泳俱乐部还不够专业化,所以价格还算划算。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它们的基础还是很好的,尤其是在家长的支持下,中国的游泳俱乐部,在国内的市场上,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只要经营得当,俱乐部的发展还是较为景气的。
2、高校游泳俱乐部经营模式的分析
2.1、高校开展游泳俱乐部的必然性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游泳俱乐部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游泳在大学生心目中也逐渐受到重视,终身体育观念逐步形成;
(2)游泳不但能强身健体,更加可以让人学会如何在大自然中生存。对于初学者来说,经过训练,至少可以学会一种泳姿或蹬水动作,有一定基础的游泳爱好者,可以在教练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水平,這也是一个技能成熟发展的重要条件;
(3)游泳运动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轻松的学习氛围。一些业余的游泳者,都可以加入这个俱乐部,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的数量,又可以将俱乐部的规模扩大;
(4)现在越来越多人愿意为了自身的健康花费许多钱财。与室内游泳池相比,高校游泳俱乐部的收费相对较低,这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还可以解决一些学生想要游泳却无处可游的问题。
2.2、高校游泳俱乐部经营模式现有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于时代发展。
游泳俱乐部的经营非常的简单,基本上就是经营者做主要决定,根本不存在任何的规则。这就导致了俱乐部经营中存在着太多的人为因素,带有很强的“家族式”性质,从而使其在经营过程中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另外,由于俱乐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还没有建立起一种以企业为导向的商业运作方式,使得其运行机制运转不流畅。
(2)经营模式单一,影响俱乐部的长远发展。
当前,我国游泳俱乐部的运营模式比较单一,其自身的财力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现象。目前,多数俱乐部把主要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儿童的游泳训练中,从而使得成人这一群体忽视,忽略成人游泳这么庞大的消费群体,从而限制了这个潜在的消费市场的开发。为热爱游泳的群众提供一个放松身心和提升技能的场所就是俱乐部的主要功能。因此,我们要对成人这个群体加以重视,才能够使俱乐部得到一个长远的发展。
(3)经营理念落后。
绝大多数的高校游泳俱乐部都没有自己的经营和管理理念。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保障。然而,我国的游泳俱乐部以教练和退役运动员为主,运营和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大多数俱乐部只知道招收更多的学生。招收学生后,没有一套成系统的管理模式。从国外游泳俱乐部的发展来看,其主要目标已从单纯的盈利目的,转向了对游泳技能的普及与游泳技术提高,以及对群众体质的提升。充分发挥游泳俱乐部的技能技术优势,为学生们传授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先进的游泳技术。向队员们提供科学的训练方式及技巧。只有让广大会员受益,俱乐部才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游泳俱乐部的发展中,管理理念的相对滞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4)游泳设施准备不充分。
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项目的开展中,由于缺乏游泳场地或者完善的游泳设施,难以满足学生对游泳的需求。在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是公立学校,学校的资金十分有限,这就导致了游泳课程的教学设施不足。目前,甚至一些高校还未开设游泳课。很多大学除了有室外游泳池之外,并没有完善的游泳训练设施,而且大部分学校的游泳场地都只适合进行陆地训练。没有跳板、没有跳台等训练设施。此外,高校的器械也比较陈旧,并且还把不常用的器械放在杂物间中。
(5)缺乏专业游泳教学团队。
在大学游泳俱乐部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除了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外,更要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在实践中,专业的游泳教练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游泳技术的正确理解。然而,在当前的大学体育俱乐部中,却存在着缺乏专门从事游泳教育的专业人才。在西方发达国家,游泳项目的师资配备往往是一位老师指导少数几个或几十个学生。而在西方,很多国家的游泳教练,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很多人都是退役的游泳教练。通过与国外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大学游泳教育存在的问题。
3、完善高校游泳俱乐部经营的对策
3.1、以科学的方式加强普通高校游泳健身俱乐部的教学管理
高校游泳健身俱乐部的管理必须以完善的教学体系为基础,使师生清楚地认识到各项活动的质量标准,自觉执行,达到自律。在此基础上,由学校分管领导担任委员,成立“游泳健身俱乐部”管理机构,以保证其正常运作。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入会时,都需要进行全面的综合测试,按照测试结果将他们分为初级班和提升班,然后再按照学生的技能水平,把他们分为A班、B班、C班。针对不同的班级,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地学会游泳,培养游泳兴趣,为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开展游泳健身俱乐部的过程中,要注意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兴趣、意义和健康意识。
3.2、完善高校游泳俱乐部相应的场地和器材
要使我国高校的游泳俱乐部的效益得到理想化的提升,首先需要解决设施的缺乏这一现状问题。要想创建高校游泳健身俱乐部,就必须要有相应的体育设施,包括体育训练、比赛和游泳等,这一切,都是建立高校“游泳健身俱乐部”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都有相应的设施设备,能够较好地满足大学生游泳锻炼的需要。然而,要想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技术水平,就必须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一方面,大学可以继续寻求财政资助;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适当的筹资方式,以市场化的经营模式,为解决校园游泳设施的资金链问题提供有效途径。国外的体育场馆建设多采取商业性融资的方式,与当地企业或社会团体共同建设,建设一种商业性的体育场馆设施,我国的高校也可以对此进行适当的借鉴,并将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引入到大学体育馆的运营中来。高校可与周围的企事业单位开展联合办学,把游泳馆开放给社会,以弥补学校游泳设施不足的问题。在此方面,国内各大学都已开始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3.3、确保学生参与俱乐部的竞赛活动的积极性
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学生的游泳学习时间充足,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文化、游泳课程的安排。学校应严格禁止占用游泳课程的教学时间,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游泳课的正常进行。同时,高校游泳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对开设游泳课程的认识。学校的管理者也应该对游泳课给予更多的重视,给游泳课提供一定的支持,从而促进大学游泳课的健康、高效发展,游泳比賽既能使得学校重视游泳项目,还能在学校推广游泳。同时,它还可以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游泳能力的一种方式,还可以通过在学校或者是院系级的游泳比赛中,让同学们在空闲的时候获得更多的锻炼,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对课外体育了解更加深入;同时,还可以以一种主题明显的竞赛方式,来为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增添一些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游泳的快乐。
3.4、加强安全保障措施
应加强救生员、教练员及水质处理员的培训,使其整体素质与业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游泳教练员、游泳池救生员、水质处理员和后勤人员是实施“全民游泳健身”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国游泳运动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与国外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制定相关培养目标政策,尽快造就出一批有较高文化程度、专业技能水平较高、责任心强、思想进步的游泳行业工作人员。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游泳行业人员的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分类,给予相应的待遇,让国内游泳行业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尽快与国际接轨,并努力尝试走上职业化道路。
3.5、倡导游泳场所保险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据相关资料统计,游泳行业的危险性在所有体育项目中占据第一的位置,尤其是对尚未学会游泳的新手而言,风险更大。游泳场所存在着各种危险,一旦出现事故,对游泳人员的身体和生命都有很大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同时也给经营人员带来很大的风险和危害。游泳行业危险事故的发生,因损害赔偿而引发的各种纠纷,不仅会极大冲击到游泳场所管理人员的正常工作,也会影响社会安全稳定。
3.6、加大游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高质量、专业化的游泳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游泳教学效果的关键,国内各大高校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吸收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吸引更多的专业运动员。加强高校游泳教育的师资力量,同时,要建立高校游泳教育的引进机制,并适当地引入一些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其次,大学应加强对学校游泳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体育教育水平。对学校已有的体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运用,来培养有关的游泳教学课程的体育教师,也可以把自己学校组织的日常游泳培训的学生,送到更高级别的游泳培训基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3.7、以学生为主导,以游泳场所为载体
促进高校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对体育产业的振兴也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加速推进我国高校游泳事业的全面发展。健全高校游泳产业发展不仅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的投入,还需要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加大游泳运动的宣传力度,鼓励学校、教师、学生参与到游泳运动中去,以带动游泳运动产业的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高校游泳健身场所的设立是培养学生游泳运动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促使大学生日常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养成体育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高校游泳健身场所,既能激发学生强身健体的激情,又能使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其社会地位;这对解决目前高校游泳健身场所场地器材相对落后的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4.2、建议
要对体育的内涵和价值进行积极的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对学校游泳健身场所的关注,构建完善的体育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从而推动我国高校游泳运动的高质量发展。组织各种比赛,以提高学生对游泳的兴趣,这也是目前高校学生进行游泳、健身、运动等运动技能训练的最好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本文提出了由学生自主地学习,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的课堂氛围下,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建立一个开放的自我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游泳的激情,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纪秋云,高丹.大连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2).
[2]张疆之.以俱乐部形式发展高校竞技体育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04).
[3]谢英.21世纪初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04).
[4]马吉光.对游泳训练体制及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01).
[5]谢云.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05).
[6]肖进勇,王志杰.现阶段我国体育行政管理改革的成效与不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