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承转合话成长

2024-03-05魏鹏

关键词:优质课滨州市校长

魏鹏

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结合“起、承、转、合”四个字简述一下一位在乡村学校任职20年的校长成长经历,以此鼓励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乡村老师充满自信和希望,继续为乡村教育做出贡献。

缘起——

她的名字叫张海珍,1994年惠民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村小当老师。1997年,通过各级选拔,她被推荐参加滨州市级社会优质课评选。当时学校的老师都没有见过市里要评选的优质课是什么样子,更谈不上高质量的研课、磨课。面对张海珍所要执教的课题《售货员与顾客》,她思考了很多,最终想到把课堂放到商场里,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但如何把课堂搬到商场成为一大难题。她决定把生活中真实发生在商场里的镜头录制下来,在课堂上播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于是,她主动找到当时镇上唯一一位负责录像的老师,又去县里唯一的一个大型商场——商业大厦进行录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创意课堂”。

意料之中,张海珍的课荣获市级二等奖。这是她拿到的第一个市级优质课证书。活动结束后,她的心里有了“课程”的初概念——原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找到的东西便是课程。从此,她开始有意识地走上了课堂教学研究的路子。1999年,张海珍评为市教学能手,标志着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承接——

后来,她从事了两年乡镇教研员的工作,主要做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学习积累,她不但进一步提高了专业化水平,还提升了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专业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能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转变——

2003年,通过竞聘,张海珍当选为一所学区小学校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对她说:“当校长,修房子盖屋不是你的强项,你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抓好教学教研。”她深受启发,带领骨干教师到山东博兴乐安实验学校等市内外十几所优秀学校学习,结合学校实际,第一次提出了学校办学理念“以爱为源、和谐发展”。开展了学校精神文化塑造策略的研究,创立了“小教研”与“大教研”对接模式,建立备课与课标有机融合的常规标准,提出高效课堂教学、教后反思设计专项细化要求等等,张海珍和她的老师们走上了教学教研的专业化道路。学校虽然规模小,但是由于理念、文化、教学不落后,2006年荣获“滨州市教学示范化学校”称号,市教研室领导和专家组高度赞扬学校“小巧玲珑,生机无限”。

有了成绩,就得到了认可。2008年,张海珍到阳信县河流镇中心小学任校长。刚上任,正值县教研室组织优质课评选,结果10人参加,2人获奖,8人空手而归,而且还有两个倒数第一的名次。面对如此薄弱的师资力量,她天天把教室当办公室,与老师们一起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思路,大家也被她扎实研究教学的精神所感动,不断地有人跟随着她听课、探讨。两年后新一届优质课评选,有6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更让他们欣喜的是有两位老师代表县参加市级评选,彻底打了一场翻身仗。大家在脚踏实地努力的过程中,为职业生命的持续飞跃插上了坚实的翅膀!

2010年,县里进行校长交流改革,张海珍到阳信县信城街道中心小学任校长,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县里的教师进修学校,建于1980年。学校条件极其简陋,一下雨就进不去校门,但是这所学校里的教师团队却充满激情,她也被深深地感染了。在这所学校里,她第一次提出了幸福教育观,建立了幸福教育课程体系。学校被滨州市教研室推报参加“山东省教学示范化学校”评选并顺利通过,这是全县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农村学校。2012年,张海珍被评为滨州市优秀教师、滨州市创新校长;2013年5月,她第一次在全市校长论坛上做典型发言《探究幸福教育》,第一次从哲学角度系统思考教育的价值,第一次形成完整的幸福理念体系。

2013年8月,张海珍应聘到阳信县信城街道中学任校长,这是一所具有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对她来说,是文化的传承,成长的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2016年,她被评为滨州市首批名校长,成立了名校长工作室;12月,她代表滨州市参加山东省教科院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校本课程两门德育课例评选,分别荣获一、二等奖;2017年,她作为滨州市唯一校长代表参加全省青年教师大会做典型发言《起承转合话成长》,受到与会领导以及会议代表的热烈好评。

2018年8月,通过民主推荐,张海珍任职于阳信县翟王镇学区(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主任(校长)。全镇包括1个教育园区和5个教学点,共6个办学场域,有教职工208人,幼儿 202人、小学生1808人、初中生622人。教育园区堪称大规模学校,5个教学点都是微型学校,6个办学场域规模、师资、条件、环境等差別很大,实现镇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并非易事。

肩负各级领导的信任和翟王百姓的重托,如何让“硬资源”变成“软实力”,下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先手棋”,成为翟王教育人的首要任务。为此,张海珍牵头研究制定了《翟王镇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0年)》,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确立了“实现教育科学发展,争创一流教育质量,办好优质乡村教育”的办学愿景和“实施‘两年一段五步骤’,推动镇域普通教育和谐发展”的战略。建构了从“五域”到“五育”的幼小初三段一体化全链条式培养格局。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小学10年、初中5年、镇域教育管理5年的共20多年的乡村校长经历,使她深深认识到教育的土壤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那么,经历20多年的教育实践,张海珍的教育思想又是什么呢?

和合——

翻阅古书,“和合”两个字映入了记者眼帘。和合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最完美、最完善的体现形式。“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和合”是实现“和谐”的途径,“和谐”是“和合”的理想实现,也是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身心、文明中诸多元素之间的理想关系状态。张海珍把和合思想与办学实践相结合,和而合,合而善,善而通,通而远,让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愿景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这是科学的教育思想,也是她的教育梦想!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教育思想和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张海珍始终在思想上信心满满,但在行为上如履薄冰,且要在学习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用情怀和智慧书写教育传奇!

猜你喜欢

优质课滨州市校长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论校长的修养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让化学观念深入于心——观摩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