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烧火棍点燃梦想

2024-03-05快手We我们工作室

读者·原创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梅姐古风画画

快手We我们工作室

烧火棍在墙上游走,粗线条勾勒轮廓,细微处精摹。须臾之间,一位妆容精致的古风美女便跃然墙上。柳眉轻描,眼波流转,耳珠垂坠,青丝滑过双肩。

再看画画的那只手,黝黑、粗糙,手背皴裂,手掌被磨出又硬又厚的老茧,像老松树皮,每一道干枯的褶皱,都刻写着经年累月的辛劳。

手的主人叫丁春梅,大家都叫她梅姐。她凭着对画画的热爱和坚持,仅在快手平台便拥有200多万粉丝,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网等10多家媒体报道。

曾经连买枝画笔都很艰难的她,拿着烧火棍,画了40多年。有人称她是被贫穷耽误的画家,但贫穷和成功从来都不是反义词。

一袭白纱长裙,脸上略施粉黛。站在山东电视台《我要上春晚》节目的舞台上,梅姐用烧火棍现场画了一幅《梁祝》。

一束灯光打过来,画美极了,她也美极了。

“我这个心呢,怦怦直跳。”蒋纪成看着电视上的老伴儿,有点儿激动,又有些許的恍惚。

舞台上的这个女人前几天还和他一起在院子里收拾大蒜,她穿着一件泛白的小花褂,头发简单绑在脑后。一干活,她那红里透黑的脸上便沁出细密的汗珠。

除了结婚那天,这是梅姐第一次认真打扮。白裙子是她借的,妆也是化妆师帮着化的。个子不高、眉眼普通的她从来也没想过,53岁了还能被老伴夸一句“好看”。

楚楚动人的林黛玉、贤淑静雅的白娘子、身姿俏美的貂蝉……一个个古风美女,从梅姐手下走出。40多年,她早已把古风画法谙熟于心。有粉丝评论说完全不知道她下一笔要画什么,可画出来又发现,每一笔都准确无误。

网友盛赞、媒体报道、参加节目,光环接踵而至,住在山东省聊城市的梅姐火了。

这一切要从10年前说起。2014年,儿子蒋振余当兵离家之后,突然空出来的时间被思念和担心填满,梅姐整夜失眠,再次拿起烧火棍画画,才让她体会到久违的放松。

后来,蒋振余给母亲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并将她的画传到网上。

起初,播放量和点赞量并不高。因为没人相信,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古风美女画作出自一位农村大妈之手。

2020年,一段梅姐用烧火棍画刘三姐的视频,在快手平台的播放量高达3600多万,点赞量146万,账号一夜涨粉几十万。

“民间画家”“神笔马良”的称号纷至沓来,很多人都说,梅姐是凭着天赋一夜爆火的。可所谓的天赋,不过是从童年开始,日复一日的锤炼和持之以恒的信念。

没人知道她曾熬过多少暗淡无光的困窘日子,也没人知道为了一直画画,她跨过了多少沟沟坎坎。

画画是梅姐童年里的一束光。

5岁那年,母亲病故,父亲留在东北的矿上打工,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把她接到身边,一直照顾她。儿时的她最喜欢帮奶奶烧火,她可以一边烧火,一边拿着烧火棍在墙上画画。起初她只会画五角星,日子久了,荷花、老虎、喜鹊等都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墙上。

画画这件事突然闯入生活,让她多了几分欣喜。

但对出生于贫穷家庭的人来说,梦想是负担不起的奢侈品。年幼的梅姐深知,长大已是不容易的事情,怎还敢奢望其他。

她喜欢小人书里的人物,经常照着描画。可买书太贵,就连在书摊租书也要一分钱一本。有一年过年时,梅姐跟奶奶去镇上赶集,小摊上在卖关于“梁祝”故事的年画,她实在太喜欢了,想了好半天,才开口央求奶奶买一张。这张一分钱的年画,在老屋的墙上贴了很多年。每次写完作业,她就踮起脚尖站在画前,用手指勾勒人物轮廓—她不敢用铅笔,生怕笔尖会扎破心爱的画。

11岁那年,三年级的梅姐辍学了。此后的日子,除了干农活儿、帮奶奶画绣花鞋的鞋样,她还画了许多小人书中的人物。

宋老师便是这个时候进入梅姐的世界的。喜欢画画的宋益壮是来村里支教的英语老师,听说梅姐爱画画,便将画笔、画纸送给她,还免费教她画。

第一次拿起素描笔,梅姐兴奋极了。

她画完刘三姐,拿给老师点评。宋老师让她回家照着镜子,重新画五官比例。梅姐这才发现,眼距画得太宽会显得人物眼神涣散、暗淡,鼻子画得太高便完全表现不出刘三姐的个人特点。

有了老师的指点,她的画法和技巧很快有了提升。刘三姐也成了她日后最擅长的人物形象。

可惜,只学了半年,宋老师便调回了聊城。但这份启蒙之恩,梅姐记了40多年。

2021年,有媒体帮梅姐联系上了宋老师,他们互加了微信。不善言辞的梅姐,逢年过节,便会给宋老师送上祝福。宋老师也一直叮嘱她:“画画这个事,千万别撂下了。”

梅姐不敢奢望成为画家,但也不想放弃画画。

在那些一无所有的日子里,画画就是她的全部。只有在画画的时候,她才能短暂地忘记生活的压力和窘迫。

宋老师离开后,没人再送她笔和纸,她就到处捡用过的烧火棍,在灶台边、外墙上,画七仙女、孙悟空、桃园三结义。

听说村里有人教画玻璃画,她也赶紧跑去学。不到一个月,做家具的师傅就让她在镜子上作画,画一张能赚一毛钱。

一到腊月,农村结婚的人特别多,做家具的人也多,从早画到晚,一天最多能画10张。玻璃画图喜庆,画的都是梅花、喜鹊、双喜、凤凰等,与梅姐想画的人物画相去甚远,但只要能画画,不论画什么,她都很开心。

与辍学一样,梅姐在婚姻上也没有太多选择权。

她想找一个会画玻璃画或者会做家具的男人,媒人却给她介绍了一个会烧砖的,这个人就是梅姐现在的丈夫蒋纪成。他比梅姐大3岁,方脸,眉毛又粗又黑,个子不算高,瘦削的身材,精神抖擞,有着山东人的爽朗和质朴。

蒋纪成很欣赏梅姐,总会说:“感觉她挺能耐的。”

结婚后,有一次阳谷县有个画玻璃画的工作机会,这让梅姐很兴奋,但公公婆婆坚决不同意她去。现在回忆起来,蒋继成还是感觉很抱歉。他是支持媳妇的,但没敢站出来反对父母。他说:“当时父母希望她留在家里种地,照顾年幼的孩子。”

梅姐妥协了,她爱画画,但更爱这个新建立的家庭。画画不再是她的全部,而是她平淡生活里的一点光,是心灵的栖息之所。

她经常偷偷盼望着下雨,这样就能留在家里,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蹲在灶台边,拿着烧火棍在墙上画画。

儿子蒋振余说母亲是一个没有社交的人。记忆里,母亲从不与人争吵,如果生气了,就把自己关进小屋画画,有时能画上大半天,从屋里出来的时候心情就亮堂了。

面对网友的质疑,母亲也比他更包容。

经常有人在视频下评论:“估计这些都是她儿子画的吧。”

蒋振余很生气,他连简笔画都不会,更别说画这种古风美女。但梅姐不太在意质疑,反而会认真看每一条评论。梅姐说:“我就是想找到专业的点评。”

村里没人能指点她,她只能靠自学,慢慢摸索。创作瓶颈期的煎熬,比质疑声更让人难受。

有一次画杜十娘,眼睛必须要画出悲伤感,眼泪要晶莹剔透,可无论她怎么画,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为了缓解母亲的压力,蒋振余在网上为她买了专门教画眼睛的课程。苦练了近千次,梅姐终于画出了梨花带雨、楚楚动人的泪眼。梅姐变得愈发自信。起初,她接受媒体采访会很紧张,但現在只要聊到画画,她就能侃侃而谈。

爱画画的梅姐是快乐的,但成名后的她也有了甜蜜的负担。总有粉丝从四川、广东等地来找她学习画画,这让她有些手足无措。“我不是专业的,画画可以,但不太会讲。”

可有些粉丝太执着,梅姐便开了直播教画画,还录制了关于画侍女图的课程,几十节课,一共200多块钱。她还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帮粉丝指点作品。在群里,大家都叫她“老师”。

“我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还能被人叫一声老师。”这个称呼,在她心中的分量比山还重。

对于当下的生活,梅姐非常知足,除了画画这件事,再无其他奢望。

上学时,她学过一首歌,叫《我爱北京天安门》。那时,梅姐觉得北京好美,但也好遥远。2021年参加央视《高手在民间》节目时,梅姐去了一趟北京。站在天安门城楼前,她一直想,是画画带她出了村,还走了这么远。通往理想的路从来都不好走,但这不代表现实无法被改变。

人们总是被所处环境的惯性思维影响,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更是如此。但总有一些如梅姐一样平凡的人,一路披荆斩棘、穿越障碍,不断追求梦想。

未来,梅姐想出一本关于画画的书,为的是给人生留下一个印记。

小时候捡烧火棍画画的梅姐从来也没想过,40多年后,她兜兜转转地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一个人在困难中所坚持的,一定是他所热爱的,哪怕“身处阴沟,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撰文:魏艳丽 图:丁春梅)

猜你喜欢

梅姐古风画画
夕阳,就像一个人的离去
夕阳,就像一个人的离去
古风二首
古风两首
古风三首
梅姐
梅姐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睡在古风里的那些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