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耦合评价的甘肃省高校非学历教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2024-03-04张燕杰杨晓帆宋婷婷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非学历经济社会甘肃省

张燕杰,杨晓帆,宋婷婷

(甘肃开放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下,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人人学、时时学、全面学、处处学”为基本特征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来实现全民终身学习,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实现途径[1]。教育强国就是要通过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并通过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繁荣富强。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文化第一软实力这“四个第一”的重要结合点,自身学科优势突出,高端人才集聚,各类信息汇聚,创新要素集中,科研成果丰硕,国际交流频繁,理应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开展终身教育方面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从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维度来看,学历教育已然不能满足时代需求,非学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因此越来越受到广泛的欢迎[2]。高校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可以让更多社会成员走进校园,分享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提升文化素养、培养职业技能。在我国,高校非学历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贡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逐步显现[3]。

时空耦合学说认为,地理空间内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4]。在以高等教育为载体的地区发展中,时空耦合在助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5]。具体到某个特定区域,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的经济社会进步[6]。然而,具体到高校非学历教育与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尚未有深入的探讨。鉴于非学历教育在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甘肃省高校非学历教育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掘相关统计数据,建立高校非学历教育、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三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三个系统间的耦合关系进行评价分析,揭示其耦合协调关系现状,最终为甘肃省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办学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对策建议,也期为甘肃省以及其他类似地理和社会背景的高校提供借鉴,助力高校非学历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意义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意义

高校非学历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学习需求,也对促进经济的创新和社会的包容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高校非学历教育为人们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使个人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其次可以通过提供实用的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增强个人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机会,为学员提供能够在特定行业或职业领域中脱颖而出的能力和资格。通过学习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平等和包容的学习环境,吸引来自不同背景和经历的学员,有助于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差距,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发展[7]。对产业升级和现代化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提供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的课程和培训,可以培养出符合新兴行业和技术发展要求的人才,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提供灵活的学习模式,满足学习者对时间和地点的要求,也有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传统高等教育办学的负担,并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给高校非学历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8]。然而,现有的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未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也给高校非学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传统的学历教育相比,高校非学历教育更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和行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学历观念的根深蒂固,一些人仍然认为只有学历才能保证一个人的价值。因此,高校非学历教育需要改变公众对学历的认知,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和信任度,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此外,监管和评估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确保高校非学历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二)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机遇

宏观方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非学历教育带来了新的增长点。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知识经济的崛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非学历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推动社会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国家层面上,相关政策和法规也在逐步完善,持续为高校非学历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2021 年11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对高校举办非学历教育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规范化要求,明确指出高校非学历教育要强化公益属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微观方面,随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高校非学历教育可以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便捷、灵活的学习机会,满足其职业发展的需求。此外,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也是高校非学历教育面临的一个机遇。以往,成人学习主要以获得学历为目的,但如今学习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成人学习注重实践和应用,关注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改善。因此高校有必要通过非学历教育办学,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9],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实现精细化、定制化的教育服务。

(三)高校非学历教育面临的挑战

首先,教育理念方面存在问题。一些高校仍然过于追求经济效益,重视办学经济效益而忽视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非学历教育普遍存在功利主义取向。应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强调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加强对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其社会认可度和信任度。注重学员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通过与行业协会、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就业支持,增加学员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前景。

其次,专业设置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之间也存在脱节,行业结构、就业形态等因素在不断变化,公民的知识储备、职业技能需求、兴趣爱好等方面也都在发生变化,高校非学历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推广在线教育平台和学习资源,提供灵活的学习模式和丰富的学习内容,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最后,学历导向的办学理念和以课程考核和学习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也限制了高校非学历教育的综合发展,不能直接套用学历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在非学历教育中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教学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资金和资源的支持也相对匮乏,需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和社会捐赠,以提升非学历教育质量和教学条件。

二、研究地区基本情况及研究方法

(一)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及高校非学历教育办学概况

甘肃省作为西北地区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省份,拥有数量较多且质量较好的高等教育资源,高校非学历教育在甘肃省的发展情况对于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2492.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50.64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19%(全国为65.2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万元(全国为8.5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32万元(全国为3.69万元)。甘肃省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分布结构较为复杂,农业仍然是重要支柱产业,同时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在甘肃省逐渐崭露头角,为地方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正朝着多样化、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但在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方面相对薄弱。高校作为该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影响力。因此,本研究选取甘肃省作为研究地区,探讨高校非学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

甘肃省现有普通本、专科高校52 所,成人高校1 所,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1 年,共有26 所高校开设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26 所高校近十年每年开展培训项目数量以及参训人数逐年增长,全省居民人均教育文化消费也逐年提高,各高校设有专门的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和管理非学历教育项目,通过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一系列非学历教育项目,并与市场需求和社会变革保持密切联系,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培训项目,在学历教育之外,为满足人们职业发展、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等方面需求而开展学习培训活动,非学历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继续教育、职业培训、技能证书培训等,主要为从业人员提供学习机会,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2012—2021 年的甘肃省样本数据,数据来自《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教育年鉴》以及各高校官网。通过对甘肃省内高校非学历教育办学单位开展网络或者实地调研,重点从非学历教育供给规模、办学模式和专业结构三个维度开展统计分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研究主要通过政府有关统计公报、行业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及实地调研,以探索甘肃省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和产业结构体系为目标,开展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甘肃省高校非学历教育、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指标体系

运用熵值法计算高校非学历教育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各指标的权重。然后构建甘肃省高校非学历教育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耦合度模型如下[10]:

式(1)中,C 即三系统的耦合度,X1、X2、X3分别代表三个系统的综合评价值,计算方法如下:

式(2)中,λ为三个系统中各指标的权重,Y为各指标的标准化值。根据不同的C值,确定相应耦合类型。为更好反映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建立协调度模型如下:

式(3)中,D 为三个系统的协调度,P 为系统之间的协调指数,a、b、c为协调系数,根据已有的相似文献研究为其赋值[11],再进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甘肃省高校非学历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发展阶段

(三)高校非学历教育—经济—社会的耦合关系分析

通过对甘肃省高校非学历教育、经济和社会三个系统2012 年至2021 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分析,发现三个系统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并呈现出图1 中的变化趋势。

图1 三个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变化趋势

在这十年中,甘肃省高校非学历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受到了国家层面非学历教育相关政策的影响,也与甘肃省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2012 年至2015 年,甘肃省高校非学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度逐年增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三个系统的相互磨合和适应。这一阶段,高校非学历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相对有限,主要体现在为社会提供了一部分技能型人才。2016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开展劳动者素质提升行动,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高校非学历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认可,从而推动其进入与经济社会的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阶段。2017 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提出要加强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和覆盖面。这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使得高校非学历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结论

首先,高校非学历教育与甘肃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时空耦合关系。随着全民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非学历教育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非学历教育的时空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需求密切相关,在甘肃省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加强,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其次,高校非学历教育对甘肃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项目,高校非学历教育培养了大量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同时,高校非学历教育的科研合作和知识创新活动也推动了甘肃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型升级。

全民终身教育时代背景下,通过深入研究高校非学历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不断探索三者的耦合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非学历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高校自身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三方共赢。

四、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为提升高校非学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持续加强高校非学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从整体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顶层设计和布局,提升办学的品质和社会效益,使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高水平耦合。

(一)注重教育供给与职业需求的协调

高校非学历教育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首先体现在供需匹配方面,高校应及时根据地区产业结构和需求变化,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帮助提高就业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满足地区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建立高校与地区的行业协会、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机制,定期开展需求调研和对接会议,了解各行业的人才需求和技能要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非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培训项目。开展职业导向的培训项目,根据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开设与就业岗位紧密相关的职业培训项目,包括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提供实用性强、与市场需求匹配的培训内容,帮助学员提升就业竞争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建立与行业专家的合作机制,确保教师具备行业最新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传授实用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就业支持,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让学员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锻炼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提供就业指导和支持,帮助学员顺利就业。

(二)注重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协调

高校非学历教育通过培养技能人才和专业人才,为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支持。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项目和课程设置,高校可以提供与新兴产业、创新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有关的教育培训,培养符合地区产业升级需求的人才。这有助于提高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根据产业升级需求调整非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培养符合产业升级需求的人才。与地区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资源支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推动地区产业的创新发展。建立产业导向的实训基地,与地区的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和实训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三)注重人力资源培养与就业推动的协调

高校非学历教育在培养和提升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区的就业推动做出贡献。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和就业指导等项目,高校可以提供就业所需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提高就业者的竞争力。这有助于减少地区的人才供给缺口,促进就业率的提高,同时也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项目,提供学生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的机会。同时,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确保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为学员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求职技巧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就业信息共享,与就业服务机构合作,建立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和岗位推荐,提高就业匹配度。

(四)注重知识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协调

高校非学历教育为地区的知识创新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通过开展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和高端培训等项目,高校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有助于推动地区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高校应鼓励科研合作与创新项目,推进非学历教育与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和创新实践项目,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和支持,开设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资源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他们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创新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和研讨会,促进学术思想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提高非学历教育学员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向非学历教育学员提供实验室设施和科研资源,为学生和教师开展科研项目提供支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非学历经济社会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RCEP对我国非学历教育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试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甬台高校学生交流(非学历生)的实践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