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装创意与制作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研究

2024-03-04戴丹

绿色包装 2024年1期
关键词:成果育人知识点

戴丹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将课程理念的新理念全方位贯穿进课程、教材、教师育人体系中,是新时代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也是充分发挥思政价值引领的重要举措。”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包装创意与制作课程立足“大思政”工作格局,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来,基于“文化赋能,思政浸润,专业打造”理念,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包装设计人才为目标,主要从构建课程思政的底层逻辑与创新教学内容、方法两方面着手,设立了“一个抓手、三个因素、五个目标、26+N 知识点发散”的包装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以科学方法为指导,基于萨蒂亚“冰山心理学”理论设计了:1)学生心理分析工具图(图1),为更全面的理解学生心理与学习动机、学情分析提供了依据;2)“思政集合元素”模型图(图2),为更高效的挖掘包装策划、包装创意、包装制作的知识点,育训结合指明了方向。

图1 学生心理分析工具图

图2 思政集合元素模型图

以“集合元素”抓手为统领,集合文化、心理、成果三因素,确立“赋能于生”的五项包装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家国情怀、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养[1]。充分考虑设计学科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的特点,将思政目标化整为零,挖掘26+N 项专业知识点,进行全过程融合,充分发挥“文化赋能,思政浸润,专业打造”的作用,将抽象的概念可视化,具体化、趣味化。构建起本课程思政教育的底层逻辑,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积累,课程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模式,课程思政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初显,为培养德技兼的高素质技能型包装设计人才夯实了基础。

1 包装创意与制作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实践情况

包装创意与制作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实践以“集合理论”为指导,开发课程专属路线图(图3)、工具图、模型图,理清了思政目标与课程知识点的关系,设立了“一个抓手、三个因素、五个目标、26+N 知识点发散”的课程思政育人路径,为课程思政的系统化建设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教学实践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图3 课程思政路线图

1.1 以“文化赋能”为核心,创新教学活动,提升课堂质量,强化短期目标与远大理想互勉互励

通过开放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设置,让学生自主达成教学目标。这种开放的学习性任务的特点就在于,教师并不会硬性规定任务完成的具体方法,而是给出一个与文化相关的逻辑起点,引导学生寻求创新性的设计语境来完成任务。给予学生更多解决问题的自主权,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念,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展自我控制技能,有利于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更好的适应这个时代。

1.2 以“心理赋能”为桥梁,建设学生的精神内涵,锻造健康心理与综合素养

基于知名的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提出的“冰山理论”精准解析学生个体的心理结构与心理发展要素,科学的设定任务目标,通过课堂内外的融合实现育人价值的共联。完成以包装为基础的沟通、信息整理、快题与精学、环保创意与策划、法规学习等任务,融思政教育于无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逐渐发展成有社会责任、时代担当、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包装设计人才。

1.3 以“成果赋能”为驱动,引入区域设计项目,拓宽包装创新人才培育的融合路径

与湾区企业建立深度联动,洞悉产业需求,突破线性教学链条,融合多方资源,校企专家共同参与课标制定,优化包装创新人才培育策略,提升教学管理技术,实现课程作品与商业应用的无缝链接。拓宽融合路径,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职业执行能力,应对湾区包装创意设计人才的多样性需求。

2 以“集合概念”为指引,包装创意与制作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2.1 依据“集合理论”,深入研究课程思政的底层逻辑构建,设计工具图、表,广泛挖掘课程思政知识点

基于“文化赋能,思政浸润,专业打造”理念,以“集合概念”为指引,通过对教学内容与思政目标的充分熟悉与反复理解,挖掘同向同行的思政育人与专业育才知识点,依据教学实践情况灵活更新知识点。文化赋能,学材先行,与时俱进整合提炼,拍摄精品课程、撰写活页讲义、开发自媒体学习平台、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制度。为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包装设计人才夯实了基础。

2.2 根据思政集合元素模型图,多元融合,将抽象的知识点可视化,具体化、趣味化

基于“文化赋能,思政浸润,专业打造”理念,以“集合概念”为指引,做好“备学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本观”,并从课前探索、课中强化、课后巩固,一以贯之落实“学本观”。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设置,完成自主探索、课中强化、课后巩固的目标。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加深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心理赋能,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心理学理论,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与学习动机,验证课程思政“集合元素”细分内容的可行性。

2.3 创新评价机制,校企专家共同制定课标,优化包装创新人才培育策略,提升教学管理技术

基于“文化赋能,思政浸润,专业打造”理念,以“集合概念”为指引,集岗、课、证、赛、创五位一体进行成果导向与课程规划;视学生个体差异为成果检验基础,设置差异化教学目标与项目任务,对学生能力值进行分层评估,对应课程的岗(岗位需求)、课(培养目标)、证(1+X 考证)、赛(以赛促学)、创(创新创业)五方面的参与、完成情况,检验职业素养与成果,结合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市场反馈等因素,注重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劳动教育。成果赋能,分层检验,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图4)。

图4 创新评价机制图

3 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3.1 优化学材,利用互联网优质课程资源,延伸课程思政的广度和深度

以三全育人为指导,基于“一个抓手、三个因素、五个目标、26+N 知识点发散”的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将思政元素植入包装策划与制作课程讲义,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思政目标的知识并轨,在教学实践中优化了专业教学实现思政教育的路径,课程思政显性教育转向隐性教育,为润物无声的培养人才充实了专业内涵。

3.2 优化教法,根据专业教学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设计教学方法、内容

依据学生心理分析工具图(图1)做好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设置,完成自主探索、课中强化、课后巩固的目标。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建立线上学习平台“DAIDAN 教室”,实时发布创新案例,实时分享课程中的优秀成果,收集教学评价扩展的数据。做好了“备学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学本观”,并从课前探索、课中强化、课后巩固一以贯之的落实“学本观”[3]。为“文化赋能,思政浸润,专业打造”优化了实施路径。

3.3 优化空间,多维度进行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体验,提升学习效益,拓展学习路径

走访调研校企共建实训基地、3D 数字打印实训中心,陶艺工坊、木雕工坊,思政主题活动展馆、乡村振兴社区等场所,展开沉浸式课程教学,实现思政目标与教学目标同向同行。引入区域化企业项目,丰富3D 打印技术、智能包装技术、工艺包装技术、可持续发展包材技术等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化包装创新人才培育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养与执行能力提供了保障。

4 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纲要》指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包装创意与制作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2]。课程思政创新实践明确了品牌包装策划与实训课程教师职业定位,增强了教师思政理论水平,提升了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创新了课程思政逻辑构建与教学内容、方法设计,确立了“思政赋能,专业渗透”的理念,设计了课程思政的工具图,计划表。形成了协同育人效应,特色教学方法和路线,为新形态教材撰写、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创新团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铺垫了基础。促进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了大批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包装设计人才,转化了一批教学成果,获得了不胜枚举的各类各级包装、设计大赛的等级奖励,吸引了包装人才需求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持续关注。

2021 年校企合作课程项目:建党100 周年“华派”品牌油壶礼盒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注重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有机融入党史学习,25 名学生参与项目研讨,提取元素进行设计策划,其中一组设计脱颖而出,已被企业采用,量产5000 套(图5)。

图5 “华派”品牌油壶礼盒包装设计

5 包装创意与制作课程思政未来两年的建设内容

5.1 “思政浸润”为基础,深化课程理念,拓展包装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

通过思政浸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紧围绕广东省、广州市发展规划和特色优势文化产业,以岭南文化为资源,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传承岭南文化的包装企业急需人才为目标,瞄准国际先进艺术设计教育,构建“模块化,分层次,开放式,多元式”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链”为主线将课程模块进行串联和组织。达到立足广东、辐射全国,培养包装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2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优化实施路径,课程新理念全方位贯穿进课程、教材、教师育人体系中

通过对讲义、教材、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学材,丰富包装教学空间的建设,提质增容,充分发挥思政价值引领,加强课程思政多维建设,强化协同育人。改革课程教学方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发展型思维方式,保护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培养包装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人才。

5.3 以“成果导向”为驱动,拓宽交流平台,积极推进教学成果转换

在校内外进行展示与经验推广,并积极参与省、市各级课程思政成果交流平台活动,以达到检验成果,经验互通的效果;通过课程思政的理念深化、教法创新、知识模块升级等系列教学活动,将教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切实检验课程创新与实践效果。除此,成果可通过横向课题的项目检验,从中总结、探讨包装教学的科研方向;通过参加各级“包装设计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发表论文、出版教材或书籍。通过线下、线上途径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推广交流。

6 结语

“文化赋能,思政浸润,专业打造”。包装创意与制作课程思政创新实践明确了品牌包装策划与实训教师职业定位,增强了教师思政理论水平,提升了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创新了课程思政逻辑构建与教学内容、方法设计,确立了“文化赋能,思政浸润,专业打造”的理念,设计了课程思政的工具图,计划表。形成了协同育人效应,特色教学方法和路线,为新形态教材撰写、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创新团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铺垫了基础。促进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了大批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包装设计人才,转化了一批教学成果,获得了不胜枚举的各类各级包装、设计大赛的等级奖励,吸引了包装人才需求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持续关注。

猜你喜欢

成果育人知识点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