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踩踏事件频发原因多样 自护自救防范意识不可松懈

2024-03-04董晓白编辑新华社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4年1期
关键词:喀拉拉邦人群印度

董晓白/编辑 新华社/图

岁末年初,又是一个各大活动与集会轮番上阵的时间节点。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隐患便潜藏在这样的场景下,考验城市的应急管理系统、救援系统、医疗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市民的自护自救能力。

踩踏事件频发的印度集会

当地时间2023 年11 月25 日,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一所大学发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4 人死亡、64 人受伤。据新德里电视台报道,踩踏事件发生在喀拉拉邦科钦科技大学。事发时,该校一座露天会场正在举行音乐会,一名印度知名歌手即将登台演唱前,突然的降雨导致大量场外听众涌进看台寻找避雨处,一些人在楼梯滑倒后引发了踩踏事件。目击者说,音乐会只对持票人开放,当时还有不少当地居民在场外。喀拉拉邦卫生部长维娜·乔治证实,2 名男生和2 名女生在踩踏事件中不幸遇难,受伤人员已被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其中4 人伤势严重。喀拉拉邦首席部长皮纳拉伊·维贾扬召开紧急会议应对踩踏事件,随后决定取消原定26 日举行的文化艺术活动。喀拉拉邦高等教育部长R.宾杜责成高等教育首席秘书、科钦科技大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组建调查小组,“彻底调查”踩踏原因并提交报告。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印度的集会活动非常多,安全和人数控制措施的缺失给踩踏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一些宗教节日期间经常出现踩踏事故,拥挤的人群在短时间内涌向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酿成悲剧。

例如发生在2023 年1 月14 日的印度奥里萨邦踩踏事故,共造成2 人死亡、20 人受伤。这起事故发生在当地一座桥上,事发时,桥上聚集了20 余万人,他们原计划过桥后前往对岸的一座寺庙。据悉,当局宣布向遇难者家属发放50 万卢比(约合人民币4 万元)的抚恤金,并承诺为所有伤者提供免费治疗。

再如2011 年1 月15 日的印度北部喜马谐尔邦踩踏事故,当时一座庙宇正在举行宗教活动,事故造成150 人死亡、50 人受伤。当地时间10 时45 分,参拜的人群中有人传言,这一地区将发生山崩。另外有人称,导致人群慌乱的原因是庙宇外的栏杆意外断裂。

2011 年1 月14 日,印度西南喀拉拉邦发生重大踩踏事故。1 月14 日是为期两个月的宗教节日的最后一天,当天共有15 万人前往山顶朝拜。有目击者称,当数千人在喀拉拉邦伊杜基地区一座山顶庙宇参加完宗教活动后,沿着一条狭窄的森林小路返回时,一辆吉普车从人群中强行通过时突然翻车,惊慌失措的人群立即开始四散奔逃,结果引发严重踩踏事故。

2008 年8 月4 日,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山脚的喜马偕尔邦发生踩踏事故。数千印度教徒到当地一座庙宇朝圣时,该庙的铁栏倒塌引发恐慌,信众争相逃避。由于圣庙位于山顶,通往圣庙的石阶陡峭,许多人被踏死或因为推搡摔落斜坡,事故造成至少145 人死亡,包括120 名儿童,另外超过500 人受伤,死伤者多是妇女。

从“印度的耻辱”说起

为何印度这么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踩踏事件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拿印度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踩踏事故来探讨一下。据印度官方记载,1954 年,发生在普拉亚格拉杰(当时名为安拉阿巴德)的大壶节踩踏事故,造成了数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的严重后果,被印度媒体称为“印度的耻辱”。

1954 年的安拉阿巴德大壶节,人员聚集空前,据估计,有约500 万人参加了此次大壶节活动。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这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个大壶节。在英国殖民者统治印度期间,为消磨印度人民的反抗意志,殖民者有意识地削弱和淡化印度当地传统宗教和文化活动。独立后,印度人民首次自由地过大壶节,热情高涨。其次,活动得到政府支持。尼赫鲁等为印度独立奋斗的先驱们,曾经借着过去大壶节人员聚集的机会,广泛深入群众宣传印度独立。从这个角度讲,大壶节也是为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甚至印度的独立做出过贡献的。独立后,为彰显去殖民地化的成效以及国泰民安和宗教自由,印度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非常支持大壶节活动。第三,每次大壶节时间跨度长达数月,但其中有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即节庆的主日子,汇聚的人最多。

同时,一个自然界的因素也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隐患。大壶节的举办地点在两河交汇处岸边的一个弯道地带。那一年,河流的冲击造成河道小幅度改道,压缩了岸边大壶节活动区域的面积。除了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据报道,时任总理尼赫鲁等领导人非常重视大壶节,尼赫鲁之前还曾亲临现场考察节日筹备工作。当地有一种说法是,发生事故当天,尼赫鲁和时任总统拉金德拉·普拉萨德亲自来到现场进行圣水沐浴,为此,大壶节的主要组织者和当地官员都去忙着筹备,所以活动现场发生混乱时,仅有少量警察在场。当然,印度官方从未承认过这种说法。

1954 年2 月3 日,大壶节沐浴现场,参加活动的苦行僧和普通民众之间,是有隔离带间隔开来的,但现场涌入的普通民众太多,超过通道的负荷能力,有部分群众就翻过隔离带,从苦行僧的通道下水沐浴。此举引起了一些冲突,导致后面的人群越发往前拥挤,造成水边狭窄地段踩踏事故。许多人被踩踏致死,也有不少人被挤到河中的深水区,溺水而亡或被湍急的水流冲走。

事故发生后,印度政府组成了调查组,经查证后宣布事故是出于意外。没有任何人为这场灾难承担责任。一个名叫穆克吉的摄影师是这场事故的幸存者,他后来接受过媒体的采访,并公开过部分事故现场的照片。据穆克吉的回忆,他当时就在事故现场,也进入过焚烧尸体的现场,当年的遇难者或有上千人,伤者应不低于2000 人。

事故的善后处理被指责十分草率。当地政府在未能确切登记死亡人数、妥善整理遗物的情况下,很快就在河边将大量遇难人员的遗体和遗物堆在一起进行了火化,导致此次事故的遇难者和伤者的具体数量无法确定,相关媒体的报道并不一致。英国媒体报道是800 多人死亡,100 多人受伤。美国媒体报道的是至少350 多人被踩死和淹死,另有数百人失踪,2000多人受伤。而印度官方记载,仅简单提到超过500 人死亡。

此后多年,印度媒体和社会各界对这一重大事故也较少提及。直到2019 年印度大选,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一次竞选演讲指责国大党时,提到了这场事故。莫迪指责当时的国大党政府曾压制事故消息,而且在事后处理时不作为,事故死难者家属和伤者未获得赔偿。

紧急时刻仍需自救自护

除了一些不可抗因素,有研究人员认为,印度踩踏事故频发和管理者对国家灾难管理局(NDMA)有关人群管控指导原则的执行力度不够有关系。国家灾难管理局前副主席雷迪表示:“国家灾难管理局给出过指导原则,也执行过模拟演习,让政府部门可以在发生踩踏和其他灾难时做出响应。但一些地方的应对准备仍显不足,导致踩踏事件一再发生。”

11 月25 日,印度当地警察在事故现场开展善后工作

喀拉拉邦国土与灾害管理研究所副教授伊利亚斯则认为,节日庆典的聚集地点可以进行一些优化。“很多节日庆典会在河岸、山丘或是山顶这样的地方举行,这些地形缺少合适的通道,在地形上给参与者带来了风险。”一项对节日期间踩踏事件进行的研究显示,印度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踩踏事故的风险。“陡峭的斜坡、崎岖的地形、死角、湿滑泥泞的路面、狭窄的通道,这些都是集会场地中常见的隐患,极其容易触发踩踏事故。”面对大密度人群,多安排几个警察对维持秩序的作用只是杯水车薪。“狭小的空间中很多人脚都没地方放。未雨绸缪,提前做足准备,才是解决之道。”

这里说的“未雨绸缪”,对个人来说就是要做好突发情况下自护自救的准备。对此,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技能中心副主任李胜云从医学角度给予以下三方面建议:首先,如果自己没有跌倒,应立即停下脚步,大声呼救,呼吁后来者一起停下来,避免由于人体的惯性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导致更严重的踩踏事故发生。其次,如果已被裹挟进人流中,可以左手握拳,右手握左手腕,再将手肘向前顶起撑开,保证胸前有一定的空间。同时稍降低重心,贴紧身边同伴,防止跌倒,尽量稳定步伐顺着人流方向缓慢移动。切忌过分前倾或者弯腰,即使鞋子掉了也不要去提鞋或者拾取。最后,如果被推倒或跌倒,应牢记“头、颈、缩、侧”这几个要点。两手十指交叉保护后脑和颈部,手肘向前贴紧头部,膝盖屈曲至胸前,保护胸腹部,尽量把整个身体蜷缩起来并保持侧卧。“等做好这些保护姿势后,要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保持冷静、缓慢呼吸,等待再次站立逃生的机会或者救援人员赶到。”李胜云表示。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消防救援支队卢奕儒也为踩踏事件中如何快速脱离人群支招。他表示,遇到踩踏事件,首先应迅速观察周边,靠近墙壁或者抓住附近栏杆等牢固的东西,等人群过去,迅速、镇定地离开现场;如发现拥挤人群朝自己正面涌来,应迅速躲到一旁,如果无法脱身,则要一边顺着人流行走,一边向前进方向的两侧移动,直至退出人群。不要逆行,以免摔倒。在拥挤的人群中,尝试抬起双臂,用自己手肘的点,对准人与人之间的缝隙,让人流的冲击分散到身体的两侧。

猜你喜欢

喀拉拉邦人群印度
在逃犯
今日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印共 马在喀拉拉邦的实力分析
印共 马在喀拉拉邦的实力分析
印度酒店叫苦:送不起外卖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印度政府拟向喀拉拉邦胶农发放救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