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遵循

2024-03-04季正聚马璐

理论探索 2024年1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

季正聚 马璐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根本保障上不动摇,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性质不改、目标不变、动力不减、根基不动;要厚植中国特色,拓展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特色、发展模式、发展规律;要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开创文明新形态、发展新路径、理论新观念;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拓展有组织、高质量、大格局的中国式现代化,从而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方向正确、特色鲜明、守正创新、持续发展的具有强大生机活力的新型现代化。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守正创新,系统观念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4)01-0057-09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1〕。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原创性科学命题,翻开了人类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崭新一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不懈探索,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14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多元进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2〕。展望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

一、在根本保障上不动摇,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性质不改、目标不变、动力不减、根基不动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4〕70。中国式现代化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的根本保障。前进道路上,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性质不改、目标不变、动力不减、根基不动。

(一)坚定四个自信,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性质不改、前景光明

“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道路正确、理论科学、制度优越、文化先进的现代化,深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不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优势。

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实践中,党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创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四个伟大成就”,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四个自信”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提供了正确的道路选择、科学的理论指引、稳固的制度支撑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不断加剧,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以全新的视野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增强信心,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旗帜不改、方向不变、道路不偏。要进一步笃定前进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由落后变为赶超的事实充分证明,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将“四个自信”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性质不变、前景光明。

(二)不懈继续奋斗,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不变、行稳致远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都是循序渐进、一以贯之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努力和奋斗,都是围绕着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进行。实现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政党,无论是把中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到实现“四个现代化”,还是从“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有步骤、分階段地科学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将现代化的美好图景逐步变为现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实现现代化的远大理想和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以现代化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确定阶段性任务目标,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的辉煌业绩。

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的因素日益突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正处于中流击水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只有坚定不移地锚定党所确定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航道和航向”〔5〕,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指引下,继续以驰而不息的姿态接续奋斗,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不变、行稳致远。

(三)全面深化改革,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动力不减、攻坚克难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6〕改革是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必然涉及权力与资源的优化调整及利益关系的重构。中国共产党勇于改革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竭的发展动能。

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在着力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中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全面发展,不断推动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发展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改革开放是中国之路越走越宽、中国之治举世瞩目的重要法宝,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打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不断破除制约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障碍和弊端,逐步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当前,放眼全球态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惊涛骇浪,更需要以深化改革解決矛盾、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来把握未来发展的战略主动。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拐点、难点,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不断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动力不减、攻坚克难。

(四)牢牢依靠人民,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根基不动、造福人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7〕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强的领导力,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回望中国追求现代化的百年历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紧密团结,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人民是现代化事业的主体,在理论与实践得结合中真正活化了“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8〕286这一思想,实现了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高度统一。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推进,就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汇集起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从而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强调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9〕171。正是在人民至上的价值引领下,中国式现代化才成功规避了西方现代化“资本至上”的陷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开启了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广泛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调动起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因素,使各方力量有机统一、社会发展和谐有序。要准确把握人民所需、积极回应人民关切、努力增进人民福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凝聚起全民族力量,依靠人民在强国复兴的道路上铸就新的历史丰碑。

二、厚植中国特色,拓展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特色、发展模式、发展规律

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10〕58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最早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体系为主导的国家长期垄断着“现代化”的术语定义和解释权。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刻诠释了“现代化”这一全新科学术语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1〕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进行了深刻阐释,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深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在特色上下功夫,坚持聚焦中国实际,不断彰显发展特色、发展模式、发展规律。

(一)坚持回答中国问题,不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特色

习近平指出:“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11〕824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科学内涵的总体概括。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为破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示范。

中国式现代化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五个方面的显著特征,深刻回答了聚焦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难题,同时也贯穿着解决人类走向现代化面临共性问题的普遍化要求。在规模体量方面,科学回答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整体迈向现代化的巨大难题。中国式现代化涵盖14亿多人口,涉及的规模之大、难度之深、影响之重是任何西方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把人口压力巨大的严峻挑战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和生产力资源,是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际的内在要求。在目标追求方面,科学回答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效率和共同富裕的难题。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在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来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逐步富裕。在发展内容方面,科学回答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难题。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做到了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在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硬需要”的同时,还协同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涉及到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软需要”。在生态环境方面,科学回答实现现代化的生态制约难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向前推进的必要条件,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中国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仅要让当代人及子孙后代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要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在国际关系方面,科学回答文明交流互鉴与和平发展的难题。和平需要相互尊重,发展需要合作共赢,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努力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让中国的机遇为世界造福,将中国式现代化在与世界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准确回应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难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特色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带领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开创出来的独特道路,为解决中国问题、回应世界之问提供了正确的科学指引。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既是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人类未来发展问题的科学回应,也同样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发展的问题导向。只有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丰富内涵,才能进一步根植中国场域、立足中国国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好推进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事业,彰显中国实践、中国经验的现代化底色。

(二)坚定落实实践要求,不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现代化没有定于一尊的发展标准,但一定有与自身国情相契合的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基于自身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探索出了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新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九个方面對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出科学概括,这是“对我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12〕。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深刻诠释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为新征程上不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现代化建设的本质特征、总体布局与世界贡献三个方面规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遵循。“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基本性质和未来走向,是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深度必须坚持的战略定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总体布局的实践内容,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推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新贡献,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探索中为世界带来福祉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繁荣。

坚定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是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全面把握和躬行践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接续奋进的目标,也是更好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内在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独特性、全面性与开放性。总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鲜明特征是内在统一的整体,深刻标识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总体特征,共同指向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只有全面落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九大本质要求的总体推进和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从而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不断发展、跃迁的伟大实践。

(三)始终遵循重大原则,不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

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经阶段,有其内在的普遍性规律。但不同国家对于现代化规律的探索及运用由各个国家的国情所决定。因此,现代化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其本身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在实践进程中基于不同国家的具体实际要求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利用客观规律为现代化服务的能动选择和能动创造,必须深刻领会、系统把握,为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凝聚磅礴力量。

“五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是基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选择,深度彰显了对人类现代化发展历史更替规律的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契合性,为人类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经验借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根本的价值取向;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打破束缚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桎梏、推动中国与世界交融互促,在变革和交往中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保持前进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迎难而上、主动斗争、大胆作为,以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全力攻克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阻碍。通过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理性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深刻彰显了根植中国实践、总结中国经验的现代化底色。

始终遵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不走偏的关键所在。它内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将人类现代化共性和自身国情个性相统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进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困难,如何保证中国式现代化载誉向前、行稳致远,需要从保持战略定力的高度牢牢把握“五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事业,只有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系统把握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才能为人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

三、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开创文明新形态、发展新路径、理论新观念

中国式现代化掀起了一场既影响中国又影响世界的伟大变革。它“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13〕76,而是将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的现代化,充分彰显“创新型现代化模式”〔14〕。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我们在创新性下更大功夫,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开创文明新形态、发展新路径、理论新观念。

(一)构建新形态,不断创造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5〕中国式现代化聚焦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特征、中国发展的现实场域、人类文明的时代范畴,在兼容并蓄中历久弥新,开辟了当代中国和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不断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源头活水,是中国人民思想和精神的根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蕴含着不断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基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在坚持文化自我主体性和自主地位的前提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呈现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以及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的文明品格。

不断塑造现代文明发展样态。中国式现代化深刻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打破了独尊西方现代化的迷思,引领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在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塑造促进物的全面丰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不断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单一线性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在开放包容中积极吸收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符合中国实际、展示中国特色、彰显中国优势的现代化模式,深刻阐释社会全面发展与全人类共同进步的文明价值。中国式现代化驳斥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观点,有效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资本主义文明所推崇的“资本至上”“国强必霸”“文明冲突”的逻辑〔16〕。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继续坚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着力描绘出和衷共济、天下大同的人类文明新图景,为人类探索文明形态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方案和模板〔17〕。

(二)开拓新路径,不断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全新路径

“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18〕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垄断,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内涵擘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新图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路径。

继续推进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路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伴随着对外扩张、殖民掠夺的“原罪”,它以牺牲他国人民福祉为代价的掠夺式现代化老路,对人类文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中华民族以和为贵、海纳百川的民族基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绝不会走零和博弈、殖民掠夺的现代化之路,而是秉持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现代化逻辑,坚持走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继续坚持以“天下”胸怀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塑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来满足不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利益诉求。

继续推进并联式发展的现代化新路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经历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串联式”发展过程,其现代化发展指向以追求资本增值和获取利润为根本目的,不可避免地使西方现代化社会成为一个“单向度”的社会。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探索出了一条“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并联式现代化发展新路径。从物的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从坚持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文化创新、社会进步、生态美丽等各方面并联式叠加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各个领域的齐头并进而非某个领域的局部发展,凸显了现代化道路的系统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继续坚持并联式发展的新路径,以“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总体布局推动各领域协調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协调性与共生性。

继续推进自主发展的现代化新路径。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带来了一定助益,但却始终无法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落后、依附、受剥削的困境。广大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思想文化领域等都受到极大限制。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曾指出:“如果非西方社会要想实现现代化,它们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西方的道路。”〔19〕134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开辟现代化道路,摆脱了依附发展、梯度进化的西方现代化历史宿命,为世界上其他期盼独立自主、立足本国实际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路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继续坚持兼容并蓄,依据本国具体实际和人民根本利益走出一条自强自立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世界现代化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

(三)创立新观念,不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六观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1〕这一论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贡献和世界意义,深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发展其所蕴含的独特“六观”,为人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中国方案。

不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推动中国与世界同向同行、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兼容并蓄、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更加积极地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开放性地学习借鉴世界现代化的优秀成果,并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现代化注入新动能,以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不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鲜明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制度的“单一性”和“排他性”,扬弃了西方以“物”为核心的现代化,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中继续站稳人民立场,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凝聚起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造福人民,使中国式现代化本固根牢、根深叶茂。

不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在把握历史主动中推进现代化发展。中国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典型代表,既遵循世界现代化历史规律,又结合自身实际和文化传统,以自信自立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独立自主开辟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积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观,以兼容并蓄的历史耐心、初心如磐的历史担当、刮骨疗毒的历史清醒接续奋斗,才能将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不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了从经济现代化到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跃进,创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积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要坚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在文明交流互鉴、深度融合中促进世界文明朝着平衡、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

不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主观,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新贡献。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现代化方面的重大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积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主观,不断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广泛性和持续性,切实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积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通过科学统筹自然系统与人类社会各方面要素,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内在统一,创造实现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共生的现代化新路径。

四、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拓展有组织、高质量、大格局的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20〕250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统筹兼顾,以观大事、谋大局、抓大事的基础性战略性思想和有力工作方法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21〕321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系统性上下功夫,坚持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拓展深化有组织、高质量、大格局的中国式现代化。

(一)坚持有组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动态发展、稳步发展

有组织的战略规划是系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引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发挥组织的协调性,在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全局谋划中、在战略与策略的高度耦合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动态发展、稳步发展。

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关系,推动现代化事业符合规律、动态发展。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强调:“进行顶层设计,做到远近协调、上下贯通、内容协调。”〔1〕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1〕。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敢试敢闯、勇于探索,才能不断实现从未知到已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形成有效解决矛盾的思路和办法。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是辩证统一的,顶层设计不能脱离中国国情和实践需要,实践探索也不能一叶障目、迷失方向。面對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关系,要以顶层设计定向把舵,以实践探索笃行不怠,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共同推动现代化事业符合规律、动态发展。

正确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推动现代化事业谋定全局、主动发展。“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22〕中国式现代化要能够准确把握“时”与“势”,对全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进行战略谋划和战略构建,不断在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中赢得战略主动、取得战略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2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不仅需要有因时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战略谋划,也需要统筹运用策略的“稳”与“进”,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灵活实施切合实际的各类策略和方法,在质和量、快和慢、多和少之间做好平衡〔24〕。战略廓清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指明策略的方法和手段;策略要以服务战略需要为目标,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战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必然会面临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只有坚持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才能推动现代化事业谋定全局、主动发展。

(二)坚持高质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公平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7〕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当前及未来发展的主题,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定航向、乘风破浪;必须统筹效率与公平,在发展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公平发展。

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推动现代化事业方向正确、创新发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3〕20守正就是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认识,增强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创新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固有思维或常规定律推动新事物、新思想的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大胆探索,要紧紧把握“时代”和“实践”这两个基点,在历史发展大势中顺势而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大力推进理论、实践、制度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为创新指明方向;创新是守正的路径和发展,为守正增添活力。只有守正才能恪守正道、固本强基,只有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守正创新,需要在守正中擎旗稳舵、明确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激发现代化发展新优势。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在历史与现实、当前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的贯通中把握“正”与“新”,是推动现代化事业方向正确、创新发展的根本方法。

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推动现代化事业高效、公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1〕。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正确处理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底色。从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让现代化的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一方面,必须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使经济效率不断提升,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活力大力释放,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必须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一步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制度体系,避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这一系统工程,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动态统一,既不能因为片面追求效率,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也不能片面强调“公平”,陷入福利主义陷阱,影响社会活力的释放。要在发展中统筹兼顾好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关系,推动现代化事业保证效率、公平发展。

(三)坚持大格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有序发展、开放发展

构建发展大格局是统筹推进现代化战略的关键路径。对内而言,良好的发展秩序与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外而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拓展有利空间。坚持加快构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双循环畅通高效的新发展格局,更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有序发展、开放发展。

正确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推动现代化事业保证活力、有序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诉求。活力是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保证,代表着旺盛生命力的竞相迸发,体现为社会发展的活跃性、丰富性、多样性。秩序代表着国家社会和谐稳定、平稳有序的状态,是社会创造力与个人潜力充分发挥的前提,体现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苦卓绝奋斗中创造的“两大奇迹”已经得到证明,也必将继续证明,发展与安全是秩序与活力有机统一的实践托举。在秩序的框架下,努力塑造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才能汇聚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使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同时也是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活力与秩序的“度”,让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有序释放相得益彰,要“在‘秩序的大框架下,合理释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活力”〔23〕。在维护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前提下,让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既遵循正确的方向、理论和道路合理有序推进,又能够在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激发广大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满足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诉求下,让社会各领域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正确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辩证统一关系,必须继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为国内大循环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现代化事业永葆活力、安全发展。

正确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推动现代化事业独立自主、开放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找到自身力量的锚点,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探索现代化道路不能照搬他国模式亦步亦趋,而要遵从本国实际形成独具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25〕494,将自身发展的独特性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相互交融,正确处理好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26〕,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才能成功应对各种外部环境变化和冲击,尤其是面對西方国家对我国发展的遏制、围堵、打压,只有依托自身力量在多个关键领域上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持续不断地实现超越与提升,才能将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与世界各国的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才能更好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坚持自立自强就要培育新优势、催生新动能,同时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正确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将“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相结合;要把握好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巨大的内需潜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贯通国内、国际两大资源市场,掌握开放发展的战略主动;要始终坚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的自信底气,葆有“开放的大门永远打开”的宽阔胸襟,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推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独立自主、开放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01).

〔2〕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J〕.求是,2023(16):4-8.

〔3〕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J〕.求是,2023(11):4-7.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顾海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对重大时代课题的创造性探索〔J〕.红旗文稿,2023(05):4-9.

〔6〕习近平.守正创新真抓实干 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4-22(01).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2〕习近平.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J〕.求是,2023(01):4-14.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4〕胡鞍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和意义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21-38.

〔1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1).

〔16〕方兰欣,郑永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与学理阐释〔J〕.河南社会科学,2023(01):36-43.

〔17〕吕晓斌.“历史深处的未来想象”: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构思及其中国实践——兼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意义〔J〕.浙江社会科学,2023(10):4-9+22.

〔18〕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3-03-16(01).

〔19〕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2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

〔2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2-01-11(01).

〔23〕田鹏颖.在系统观念视域下把握中国式现代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05):15-23.

〔24〕付文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于“跨越—稳定—超越”的三维阐释〔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02):3-12.

〔2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6〕徐艳玲,徐林芳.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演进、鲜明特征与经验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3):9-17.

责任编辑 吕晓斌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