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2024-03-04温彬陈天竺

文化产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读者甘肃文化产业

温彬 陈天竺

《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表现出品牌建设的内部驱动力、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驱动力和制度创新带来的制度优势,对探索《读者》文化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升《读者》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彰显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现对《读者》文化品牌的经营基础、新媒体矩阵建设和国际化道路探索进行分析,梳理當前《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未能充分挖掘甘肃文化资源,人才匮乏,政策扶持力度亟待提升和对产业融合发展认知不足的问题,进而总结《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路径、创新路径和扎根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理论基础

1.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指的是给文化企业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包括商誉、产品、企业文化以及整体运营的管理。文化品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二是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通过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形象,提高品牌认知度;四是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建立长期稳定的品牌关系;五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

2.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指的是以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要内容,以知识、技术和艺术为基础,运用市场机制生产、流通、分发和消费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其具有“文化”和“产业”两种属性。一方面,文化产业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读者”作为甘肃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之一,与甘肃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将甘肃文化传播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为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动力因素分析

1.《读者》文化品牌的新时代发展要求

《读者》杂志铸就了“读者”品牌,并逐渐延伸产业链,发展成为集出版、印刷、发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读者出版集团并作出重要指示,为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传统的品牌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要求,《读者》文化品牌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因此,《读者》文化品牌扎根甘肃,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强烈的内驱动力。

2.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在驱动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甘肃省应全力打造强势文化品牌,拉动文化产业发展,化“经济洼地”为“文化高地”。《读者》文化品牌作为甘肃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承担着推动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任。

3.政策环境

甘肃省陆续发布《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相协调、相适应,与深厚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和旅游资源相匹配的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为《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现实意义

1.探索《读者》文化品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重新诠释《读者》文化品牌的文化特质与社会价值。在《读者》文化品牌中融入甘肃文化,能够为品牌注入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挥品牌优势,还能推动《读者》文化品牌创新发展模式,优化经营理念与营销策略,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下文化品牌建设的发展之路。

2.提升《读者》文化品牌影响力

品牌与地方文化融合发展有利于激发品牌的生命力与活力,强化品牌优势。通过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读者》文化品牌能够成为甘肃文化的重要名片,为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寻求新的动力与增长点;提高公众认知,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3.发挥甘肃文化资源的优势

甘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敦煌文化、河西走廊文化、马家窑遗址等。这些文化资源为甘肃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充分发挥甘肃的文化资源优势,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读者》文化品牌发展现状

1.经营基础牢固

“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读者》文化品牌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兼容并蓄,传播中国声音,在新时代浪潮中明确了自身定位,丰富了品牌文化内涵。同时,《读者》文化品牌的商业模式与营销策略具有多样性,其多样化的产品与大众文化、乡土文化、经典文化密切相关,为品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读者》文化品牌深厚的底蕴和牢固的经营基础为其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新媒体矩阵建设初见成效

新媒体背景下,《读者》文化品牌以杂志内容为依托,形成了文字、音频、视频等全覆盖的新媒体发展矩阵,运用“读者+”小程序、“学习强国”平台等渠道创新了媒体表现形式,扩大了品牌影响力。此外,《读者》文化品牌于2021年开启直播模式,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互动。因此,《读者》文化品牌在新媒体矩阵的构建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国际化道路探索

《读者》文化品牌通过多样化的渠道与国际接轨,塑造了国家文化品牌形象、世界品牌形象、社会公益品牌形象、“读者方案”品牌形象等品牌形象,为我国优秀文化“走出去”和海外优秀文化“走进来”提供了有力支持。《读者》文化品牌的国际化道路探索对与甘肃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未能充分挖掘甘肃文化资源

《读者》文化品牌对甘肃省丰富的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不足,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未能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读者》文化品牌在资源整合方面也存在不足,未能将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等结合起来,未能充分发挥甘肃文化资源的价值。

2.人才匮乏

人才匮乏极大地制约了《读者》文化品牌和甘肃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缺乏文化产业人才,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特别是缺乏高素质的文化产品生产者、市场运作者和文化产业管理者。另一方面,缺乏技术人才,尤其是掌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3.对产业融合发展的认识不足

当前,《读者》文化品牌建设日益成熟,形成了多元化的品牌营销模式。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读者》文化品牌经营理念已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此外,尽管甘肃省已经明确提出打造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但对于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如何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认识仍然不足。

《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通过对《读者》文化品牌和甘肃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理论探索与动力分析,结合品牌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提出《读者》文化品牌与甘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一是技术路径。技术支撑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这要求《读者》文化品牌要强化技术赋能,从应用新技术、健全新模式和培养新人才入手。二是创新路径。这要求《读者》文化品牌从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合作创新入手,坚持创新理念与创新精神。三是扎根路径。这要求《读者》文化品牌要扎根甘肃,充分汲取甘肃优秀文化的营养,从深度挖掘、高效整合与创新创造三个方面入手。具体举措如下。

技术支撑夯实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1.加强对前沿技术的应用

《读者》文化品牌需要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一要促进数字出版内容的多介质、多角度延伸,积极打造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二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把握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推出更多读者喜欢、适合网络传播的优质内容。三要应用数字技术,深挖甘肃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

2.健全科技创新应用体系与经营模式

《读者》文化品牌需要强化出版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衔接的技术创新应用体系。一要建设科技创新应用体系,紧跟政策导向,强化數字赋能,形成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再生产”的创新闭环。二要发展科技创新的经营模式,通过新媒体矩阵深度发掘文化产业“蓝海”,充分运用甘肃文化资源,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3.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引入文化产业高质量人才,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读者》文化品牌的新媒体矩阵建设水平,使《读者》文化品牌的文化产品供给更精准。

创新理念激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能

1.树立文化创新理念

要想通过创新理念激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能,首先要树立文化创新理念。《读者》文化品牌一方面需要自上而下提高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需要激发品牌内部的创新动能,调动工作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2.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是激发产业融合发展动能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完善创新经营模式,发展“读者+”模式,深度融合甘肃优秀文化,将品牌影响力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为新媒体矩阵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机制

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机制是激发产业融合发展动能的重点。一方面,《读者》文化品牌应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把握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发挥自身品牌优势,利用“读者精神”“读者智慧”“读者策略”“读者方案”,不断提升全民阅读活动的辐射力,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涵盖优质阅读产品和良好阅读风尚的书香社会建设新格局。另一方面,《读者》文化品牌应扎根基层社会,将“读者”文化和阅读服务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为社区提供温馨、便捷的阅读空间和交流平台。

扎根甘肃

1.深度挖掘甘肃优势文化资源

《读者》文化品牌需要确立文化传承战略。一是利用新技术充分挖掘甘肃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新媒体矩阵和“读者+”模式,让甘肃优秀文化走进百姓家。二是提升“政企”合作、“校企”合作、“社企”合作的能力与水平,通过新技术、新手段,赋予甘肃传统文化新的内涵,让《读者》文化品牌与敦煌文化、黄河文化等互惠互生。

2.高效整合甘肃多样化的文化资源

《读者》文化品牌需要立足于自身的品牌优势,推动甘肃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转化。一是打造“读者+甘肃”的文化生态群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起点,整合黄河文化、敦煌文化、马家窑文化等,以时间为线索,注入红色文化基因,打造立足于甘肃传统文化的生态群落。二是建设“读者+甘肃”的“元宇宙”。利用技术赋能,实现甘肃文化资源数字化,拓展甘肃文化产业市场的广度与深度。

3.走立足甘肃、面向世界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在扎根本土文化的同时,《读者》文化品牌应放眼世界,进一步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读者》文化品牌可以依托“一带一路”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炼和传递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并将其转化为品牌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读者》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新时代下,《读者》文化品牌要扎根甘肃文化,汲取甘肃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与甘肃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发挥品牌价值,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22年甘肃省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原创成果资助项目“《读者》如何走好融合发展之路并带动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编号:2022)。

(作者单位:读者出版集团)

猜你喜欢

读者甘肃文化产业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
“《读者》光明行动”(24)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