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汽修专业群建设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4-03-04梁晓明

科技风 2024年5期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汽修专业中职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汽车产业整体进入了较高发展水平,而汽修行业作为汽车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前景。因此,在汽修专业人才培养中,中职学校应推动汽修专业群建设,以此打造多元化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为汽修专业人才发展及产业升级奠定基础。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展开研究,通过分析中职汽修专业群建设目标与定位,进而提出中职汽修专业群建设策略与实践路径。

關键词:中职;汽修专业;专业群建设

汽车维修属于汽车产业的后续服务附加产业,而汽修专业则是培养具备该后续服务能力人才的专业,也是为汽车产业整体发展而服务的专业。但汽修专业所涉及的方向有着广泛差异,因此构建专业群成为支持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才细化培养的重要举措,能够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推进汽修专业深化发展,进一步展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教育水平。

一、中职汽修专业群建设目标与定位

在中职学校中,汽修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主要在于推进本专业的优化发展,一方面要提升其教育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进而更好地落实教学改革,凸显教学内涵与特色;另一方面则在于适应现代化专业建设要求,将汽修专业划分为更直接具体的专业方向,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度,实现更精确的分工培养。

因此,中职汽修专业群建设可以通过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专业、汽车改装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专业、汽车营销专业等,以此进一步细化不同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与基础定位,凸显出不同专业的优势与特征。在此基础上,中职学校也可以更合理地调整教师资源,配置教学资源,提升区域服务能力。尤其在重点专业中,还可以推动领先优势,打造学校专业品牌,不断扩大汽修专业群的影响力。

二、中职汽修专业群建设路径

(一)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强化培养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动力,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群应建立专业教师多元培养通道与培训体系,以此通过长期工程建设,打造优质、高水平、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建成以专家教师为引领,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力量的专业群教师团队。

1.建立多元化培训通道

第一,构建校内“双师型”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工程。中职学校应以信息化教学大赛、名师团队建设等活动与途径为基础,开展针对汽修专业群专业教师基本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实践技能的培训活动。在此基础上,以技能大赛等活动形式为基础,打造优秀名师团队,进而落实“以赛促教”与“常赛常教”工作目标,建立以教师竞赛体系与教师技能培训与提升机制,满足不同专业教师的成长需求。

第二,建立企业专家选聘机制与技能定向培训工程。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优势,积极从合作企业中引入专家,并将其选聘为兼职导师,以此丰富和优化中职学校的教师团队力量,并由此建立“学校教师+企业导师”的双师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则要开展技能定向培训工程,打造以教学技能为主题的专题培训课程资源,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通过线上课程的方式完成相关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的学习,以此获得定向成长。

第三,构建校校联盟,合作共建高水平师资队伍。中职学校应与同类型职业院校建立联盟合作关系,比如可以在省内组织建立示范职校汽修专业联盟,组织各学校教师定期开展交流学习会议、教研研讨活动、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以此推动教师整体的发展与提升。又比如可以与同类高职、本科高校建立合作协议,定期组织教师队伍进入更高级别学校进行参观、交流与学习,由此拓宽教师教学视野,并积极引进成熟经验与新技术新知识。

第四,推进国际交流活动。中职学校可以深化与国外汽车企业或职业院校的合作关系,组织教师队伍定期参加进修培训活动,进而掌握国外的优秀教学模式与个性化教育理念。

2.实施专业负责人培养

中职学校应建立专业负责人培养机制,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美容与装潢三个核心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负责人,并由专业负责人引领专业内名师、技能大师与企业培训师的培养工作,并借助企业挂职、外校挂职等方式,专项提升专业负责人的引导与管理能力,推进核心专业的建设与规划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与能力水平,具备支持专业发展管理、提升专业统筹、专业服务执行的能力,进而强化汽修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

(二)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根基所在。中职学校应建立多维度、互动式的专业群课程标准,进而联合多方资源建立多模式、组合型专业群课程开发体系。既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优势,又要在此基础上打造集成式专业群网络教学平台,以此为汽修专业群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第一,应建立多维度、互动式专业群课程标准。中职学校应以自身教学水平与情况设定专业培养方案,同时以汽车产业的年度发展报告、行业调研报告、人才需求报告、岗位技能需求报告、企业定向人才培养研讨会等调研形式与活动,建立符合当前汽修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专业群课程体系,确保其课程内容契合不同专业、不同职位、不同岗位的人才培养要求。

第二,应建立多模式、组合型专业群课程开发体系。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群课程体系应包括平台共享课程、方向专业课程、核心模块课程三个基本模块。其中平台共享课程包含基础素养与专业基础两个专题,前者以基础文化课教研团队开发,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基础素养;后者则由汽修专业教研团队联动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方法。方向专业课程是以同类型高校为参考,订单式合作企业人才培养为基础,面向具体岗位工作或个性化工作任务而建立的课程内容,主要针对不同汽车品牌、不同车身部分维修以及不同需求的汽车改装等内容,一般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呈现。核心模块课程则需要以专业群建设专家小组、企业专家小组、名师团队共同研发,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含实践项目活动。

第三,应打造集成式专业群网络学习平台。为推进中职汽修专业群建设,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卓越技能,并实现规范化的人才培养管理,学校还应将专业群课程与集成式专业群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深度融合,以此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空间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依托教学平台资源,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与课后巩固学习任务,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自主开展补充用户课外拓展学习。此外,在网络学习平台与校园网的联通中,教师还可以由此对学生实施教学全过程管理,对学生的出勤、教学、作业、考核、评价等进行综合一体化管理。

(三)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

在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群建设中,还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以此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应用价值。中职学校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应突出智慧、兼容、共享、绿色、定向、开放等基本理念,由此通过智慧校园建设与引领,推动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企业定向输出优秀的专业型人才。

第一,建立智慧型实训基地。在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突出信息化与智能化特征,既要能够合理引入信息化教学资源,又要建立以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的实训平台,进而建立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完整项目的汽修实训课程体系。中职学校应针对汽修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以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为中心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确保不同专业课程均能落实到信息化实训活动之中,保证学生实训教学、评价管理、实践活动等可以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虚拟仿真实训室能够满足多个专业或多门课程的实训要求,进而提高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资源利用率。

第二,建立兼容式实训基地。中职汽修专业群应逐步面向本区域内的汽车产业各个环节,因此需要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关系,进而打造企业冠名实训基地、企业定点人才培养基地等合作项目。因此中职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还应考虑兼容性特征,以此确保现阶段建立的实训基地项目与实验室符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三,建立共享型实训基地。中职汽修专业群实训基地还应不断提升资源利用率,并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因此中职学校应深入分析汽修专业群各个专业之间的联系,进而建立不同专业共享共用的实习实训项目,并由此充分发挥实训项目资源价值。

第四,建立绿色型实训基地。在环保与资源节约的大环境下,中职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也要以绿色环保为主题,一方面要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优化实训基地结构,进而有效降低人力、物力与财力成本;另一方面则要在绿色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同样要符合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诉求,进而提升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跟随汽车产业与汽修产业变化而不断调整。

第五,建立定向式实训基地。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不同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逐步呈现出较大差异化,而大批量规模化的技能实训课程无法满足不同企业的独立需求,因此中职学校还应针对不同的合作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定向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以此专项满足其技能培养需求。

第六,建立开放式实训基地。市场化运作已经成为当前实训基地建设与长期运行的重要依据,中职学校在汽修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中,也要坚持实训基地即工厂的原则,建立以生产实际为目标的校内工厂,让学生通过真实工作,为社会与市场提供汽修服务。同时,该实训基地还应建立学生双创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平台与资源基础。

三、中职汽修专业群实践路径

(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支持中职汽修专业群实践建设的核心力量,必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确保企业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参与度,发挥出企业需求导向作用,推动学生的目标性发展。

第一,应定期开展校企合作交流活动,学校专家教师与骨干教师应与企业专家共同商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与教学策略。第二,应深化开展企业信息调研工作,学校应组织工作小组定期对汽车产业以及汽修行业的发展信息进行调研与统计,进而在此基础上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内容。第三,应积极开展校企互聘活动,学校要积极聘请企业专家进入学校担任实践导师,并鼓励兼职教师参与到科研活动与课题研究项目之中。同时,企业要主动引导优秀教师进驻企业挂职或交流学习,以此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成长创造实践条件。第四,学校应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方案与管理办法,既要满足学生的实训实践需求,又要符合企业的生产工作需求。第五,应依托中职学校教育资源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资格鉴定、能力考核等服务。第六,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校企合作事务优先响应机制,确保校企合作事务能够有效落实,并按照紧急程度与重要性形成分级制度,确保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与长效建设。

(二)开展工学交替育人模式

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是中职汽修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思路。汽修专业有着其特殊性,不仅涉及多个细化方向,而且不同企业、不同品牌、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同。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开展“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

一方面,应推动工学交替教学机制建设,与传统实践教学不同,该模式要求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学习。每学期学生完成相应的技能理论学习后,即可进入实训基地或企业岗位进行参观实习、实践学习或项目化学习,以此逐步推动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另一方面,应落实订单培养机制建設,学校应与合作企业进行深化发展,由企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培养标准与内容,进而与学校合作建立对应的订单班与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签订订单班合约,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企业要求标准后即可进入企业就业工作。订单培养制度还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渠道,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学费等支出,而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可以逐步偿还费用,由此也可以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支持。

(三)构建企业标准课程体系

在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还应建立以企业标准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汽修专业课程应以汽修行业或岗位的具体职业能力规范与标准为依据,以相应人才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要求为基础,以此建立符合就业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与结构体系。

第一,中职学校可以针对每一门课程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与一名企业专家,通过双师协同配合,健全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与技能。在具体教学中,应坚持任务驱动与项目导向融合的教学方法,以此推动学生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协同发展。第二,各学科教师应以企业标准为基础,对不同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升级。一方面,可以充分借助虚拟仿真技术与網络平台,将学生从课堂环境中引入企业生产现场,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则要依据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调整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甚至可以由此编写符合职业特色与工学结合特征的校本课程。第三,应推动汽修专业信息工作室建设,通过建立信息化共享资源库,为专业群师生提供教学与学习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应推进汽修专业群建设,既要通过专业群教师队伍、专业群课程体系与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建设落实汽修专业群建设目标,又要通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工学交替育人模式、企业标准课程体系的构建推进汽修专业群的实践发展,以此提升汽修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穆加彩.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建设实践研究[J].时代汽车,2021(16):6869.

[2]黄泽.校企共建现代化专业群的若干举措——以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群为例[J].黑龙江科学,2019,10(01):4445.

[3]金翔.中职汽修专业群创新建设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8(18):6465.

[4]白树全,孙丽,杨秀芳,等.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群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内燃机与配件,2018(11):184186.

资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提质培优视域下中职汽修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401)”成果

作者简介:梁晓明(1977— ),瑶族,广西来宾人,实验师,教师,研究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猜你喜欢

专业群建设汽修专业中职
从“专业”走向“专业群”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转变的分析
“三有”模式:服务汽修专业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浅析新时期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中的运用策略
中职汽修专业微资源建设的探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基于内外贸一体化的高职商贸专业群建设探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