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自由
2024-03-04黄晓丹鶗
黄晓丹鶗
一个人要想在很短暂的生命里,把自己从琐事中拔出来,从无意义中创造出意义来,其中的关键是要自由。我想向大家展示三个诗人的不同自由。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这是李白写的。他讲的是夏天很热的时候,当官的人要一本正经地穿着官袍,满头大汗地办公,但是他不用啊,他连扇子都懒得摇,便让树林给他扇风。他不但不在乎能否当官,甚至连名誉也不要了。李白之所以被叫作“诗仙”,原因之一,就是他总表现得无拘无束。
这种自由是指摆脱外在约束,但事实上,完全摆脱外在约束是不可能的,就算李白已经“裸袒”,但只要一只蚊子就能让他落荒而逃。所以,当我们的心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得去发现另一种更可把握的自由,那就是选择的自由。
我们来看第二首诗:“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鶗鴂”就是杜鹃鸟,传说古蜀国的国王杜宇失去了自己的国家,就变成一只杜鹃鸟日夜啼叫。他啼叫得太伤心了,所以喉咙里的血滴下来染红了大地上成片的鲜花,这种花就被叫作杜鹃花。杜鹃花在春末开放,所以屈原在《离骚》里说,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希望杜鹃鸟不要那么早开始鸣叫,因为它的叫声宣告了春天的结束。但是李商隐反过来讲:“我不怕杜鹃鸟啼叫,也不怕百花凋零,因为我愿意过那种短暂怒放然后就凋零的人生。”“烛房”是灯烛明亮的厅房。当蜡烛剧烈燃烧时,烛房必然明亮,而当飞扬的尘土充盈整个厅房,即使烛光再亮,厅房也会变得幽暗。这里的问题在于你愿意做何选择,是短暂炽烈地燃烧,还是追求长久却一直暗淡?李商隐表示他选择炽烈地燃烧。这首诗中最打动人的,其实不是他选了哪个选项,而是他在选择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无怨无悔的、决绝的力量。这种力量表现在“不辞”“但惜”所体现的口吻中,也表现在他对选择带来的结果有着充分的甚至极端化的估计:他愿意为了这个选择付出生命的代价。这首诗的后半段说的是什么呢?我觉得说的是感觉经验的扩大,是感官自由被唤醒时,极其丰富、热切、敏感的状态。这种状态有点儿像我们在热恋时或者喝得将醉未醉时的状态。因为感觉经验扩大了,所以每一滴凉露、每一阵带着桂花香味的晚风,都没有被李商隐忽略,都没有变得平庸。正是在这样自由而充沛的情感体验之中,他获得了勇气和力量,主动为自己的人生掌舵。
李商隐所表达的这种自由就是追求的自由,但我觉得这种自由有一个更高的形式,就是不去追求的自由。王维有一首诗就是在写这样的一种自由。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王维隐居在辋川,那里有一个湖叫欹湖,湖的南面有一座小山叫南垞,北面有一座小山叫北垞。有一天,王维驾舟从南垞出发,想去看看湖对岸的迷蒙烟雾之中到底有些什么。小船行了很久,到了湖中央,王维却忽然决定停下来。虽然他对对岸还是有很多向往,但是他忽然决定让对岸留在对岸,让未知留在未知——那个对岸他登不上去就不登了,那些对岸的人没有机会认识就不去认识了。这就是“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王维停留在“不相识”这个点上,就把这首诗写完了。
这首诗出自《辋川集》。《辋川集》中的二十首诗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发的世界,其内容大多是写辋川别墅中的景色,只有这一首,写的是一个没有到达的景点。当我将《辋川集》中的诗一首首读下来,读到这首时突然觉得非常感动,因为我认为追求理想固然值得表彰,但有的时候,决定不去实现那些触手可及的理想则需要更大的智慧。它需要一个人有对自己欲望的审视,需要有意志的力量,也需要有接纳遗憾的能力。如果王维全部的作品都是如此,那么这首诗并不会特别吸引人,但正因为《辋川集》整体是一个生机勃发的世界,是闲适自得生活的集合,所以这首讲停下来的诗才显得特别深刻。
第一流的作品中往往有一种反向的力量。关于抵达的作品中,要有“不抵达”才好。同样,很多人都看过复仇故事,可是复仇故事中最有力量的设定,就是放弃复仇。很多人也都看过科幻故事,可是科幻故事中最深刻的设定,就是怀疑科技。这种反向的力量,其实是一种做减法的自由。当我们生活的环境被太多的欲望塞满时,当我们在做更多的工作、挣更多的钱、买更多的东西时,我们误以为我们是自由的。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和某些东西保持“遥遥不相识”的距离,我们其实只是欲望的奴隶。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理想其实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当我们是小孩子时,我们想要没有人管束的自由;当我们进入青春期,就会希望有追求自己所爱之事的自由;而中年人则像一棵秋天的大树,要抖落那些不必要的树叶。叶芝有一首诗叫作《随时间而来的真理》,诗中所讲就是在经历了死亡、虚无和孤独之后反而拥有了选择的能力,获得了真正富足的灵魂。他说:“穿过我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凋零,进入真理。”我想这首诗,正是对所有关注终极问题的人的最好安慰。
(轻 红摘自微信公众号“一席”,本刊节选,陈 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