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2024-03-03习成龙刘焕峰

会计之友 2024年6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数字化转型内部控制

习成龙 刘焕峰

【摘 要】 在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文章选取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构建企业数字化指数,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就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具体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此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揭示,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增强信息透明度,健全公司内部控制,进而有效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结论丰富和补充了现有研究,并从数字化转型角度为稳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会计信息质量; 信息透明度;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 F234.3;F8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06-0082-08

一、引言

隨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学者高度关注的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目标,以创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此外,“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数字化将企业经营推向了信息化的新高度,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界之间信息的交换频率越来越高,企业愈发依靠信息实现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化尤为值得关注,它直接关系到数字化转型中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乃至整个市场的经济运行效率。本文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行,一是能够健全控制环境,提升信息化控制水平,从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二是让数据的流动更加顺畅,进一步增强与市场主体的交流,解决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问题,提升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三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和处理业务数据,将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实时信息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形成标准财务信息,减少了管理人员对会计政策选择的随意性。综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有效降低以及实时信息化都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 1-2 ]。如此,数字化转型通过改善会计信息的核算和报告环境而对会计信息产生正面影响。

数字化是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社会、经济和制度中的技术过程[ 3 ]。数字化转型是指通过融合信息、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技术,触发企业的重大变化来改善其运营结果的过程[ 4 ]。已有研究把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成两种类型:一是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运用前沿数字技术来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5 ]。二是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演变分为信息化阶段、数字化技术改进业务流程阶段和战略性改变商业模式阶段[ 6 ]。经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对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商业模式进行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财务、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一是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会计信息可比性关系的研究,钟廷勇等[ 7 ]、聂兴凯等[ 8 ]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抑制供应链集中度、降低战略差异度、提升内控等路径来实现,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重复工作并增强信息的准确性;二是关于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融资限制关系的研究,王敬勇等[ 9 ]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制约,主要是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融资成本和增强创新能力等措施来实现;三是关于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税收规避关系的研究,管考磊和朱海宁[ 10 ]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其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来达成;四是关于数字化转型与审计领域关系的研究,凌华等[ 11 ]、翟华云和李倩茹[ 12 ]、张永珅等[ 13 ]、吴武清和田雅婧[ 14 ]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费用,并且可以通过内部控制优化和信息披露等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综上所述,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财务领域的影响效应。数字化转型旨在借助高端数字技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优化组织架构和商业盈利模式,以此提升企业的核心价值。基于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的甄别与处理是数字化的比较优势,因此有理由相信,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亦会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以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其原因在于,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可以健全内部控制,提升信息透明度,从而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本研究的边际贡献包括:第一,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整体的影响出发,研究视角更具全面性;第二,从信息透明度和内部控制质量双视角探讨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丰富了关于数字化转型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传导路径的研究;第三,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研究结论不仅可以证明先进技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而且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构建智能经济新形态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数字化转型将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信息交流和价值创造方式,进而对企业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的优势,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控制环境的非标准化变化,会计信息系统和控制活动也在一定层面上受到影响,从而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冲击。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限制盈余管理以及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的方式来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信息透明度与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了以数据为中心的新资源,使得数据能够自由流通和处理,从而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首先,企业使用大数据和其他数字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商业信息,通过数据搜索和处理,操作员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多层次、丰富化的会计信息,从而使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掌握实时透明的经营数据。其次,数字技术可以分析和监测现场情况,例如生产现场情况、库存实时变化数据、固定资产实际状况监测录像等,为企业的会计信息增添透明度。最后,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增强与市场主体的交流,降低信息输出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公司信息环境透明度,降低获得会计信息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信息的透明度,从而保证外部投资人能够获得更及时透明的财务信息。因此,通过数字化转型建立的会计信息平台,能提高公司不同职能部门经营活动的可视度,让管理层的会计政策选择变得更加透明,进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和处理业务数据,将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实时信息化,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形成标准财务信息,减少了管理人員对会计政策选择的随意性。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赋能,既能快速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又能提高管理层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的透明性,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评估公司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选择的合理性。因此,数字化转型可以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管理层在会计信息决策中的主观裁量权,最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二)企业数字化转型、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应建立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方面,这些要素被规定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以上方面相互作用、相互牵制,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数字化转型打破了传统的组织边界,促进了企业生产管理、设备、产品、资源和决策等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从而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5 ]。例如在信息沟通方面,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进而提高了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 16 ];在控制活动方面,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控制手段的自动化,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实际工作中,企业采用数字化转型建立了数字化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共享中心,并将内部控制嵌入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控制,降低了控制风险,增强了内部监督和制约,促进了合规经营,保障了会计信息质量。此外,数字化转型可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来增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数据互享和团队协作,通过挖掘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决策来预防控制风险,从而高效监督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水平。数字化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加强对各个职能单位和个人的监控,从而减少管理层操纵或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性。

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可以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内部控制产生效应,从而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1:数字化转型会显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三、研究设计

(一)数字化指数的测算

目前,有三种主要方法可以用于衡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第一种方法是采用虚拟变量,但该方法无法准确反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程度,可能会造成过度识别[ 17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计算数字化技术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的比例来衡量数字化转型的程度[ 13 ],但该方法无法完全反映企业实际的数字化应用水平。第三种方法是通过文本分析技术从企业的年报中提取关键词频率,以衡量其数字化转型程度,提供了一种评估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指标[ 18-19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文采用吴非等[ 18 ]提出的方法,即借助Python开放源的“Jieba”分词功能从上市公司年报中提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并统计这些关键词的词频,将这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词频加1并取对数作为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情况的代理指标(Digital),进而准确地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程度,特征词可参见表1。

(二)计量模型选择

本文旨在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其中:i和t分别表示企业和年份;DA为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参考马黎珺等[ 20 ]的做法,本文具体利用企业的盈余操纵程度衡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盈余操纵程度越大,表示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差;Digital为企业的数字化指数,具体测算过程如前文所述。Control为控制变量组,包括企业规模(Size)、企业年龄(Age)、资本结构(Lev)、董事会规模(board)、审计意见(Opinion)和管理层持股比例(Mah)。为了度量企业的规模、年龄和资本结构,可以使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企业成立时间的自然对数和企业资产负债率。另外,可以使用董事会成员人数的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董事会的规模,并通过计算独立董事人数与董事会成员人数的比例得出独立董事比例。审计意见取标准审计意见为1,否则为0。管理层持股比例用管理层持股数量占总股数的比例表示。?滋为企业个体固定效应,λ为时间固定效应,?着为随机扰动项。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每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数字产业化是指数字技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而产业数字化则是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过程。根据该白皮书的具体划分,数字产业化主要涵盖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电信业、互联网行业和软件服务业,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天生具备数字化优势,可能不存在从无到有的数字化过程。因此,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最优的样本是选择数字产业之外的其他企业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选取了2010年至2021年间在沪深A股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了ST、金融保险业以及缺乏主要变量的公司,并对所有的连续变量采取1%的缩尾处理以消除其影响。本研究得到了来自3 212家公司的27 920条观测值。本文所使用的企业基本信息和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表2列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一)基准结果

表3匯总了计量模型(1)的回归结果。在回归中,本文同时控制了企业的个体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即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列(1)是没有纳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数字化指数的系数为负,而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高度显著。这初步说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列(2)进一步对企业层面的特征变量进行了控制,回归发现数字化指数的系数仍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这充分证明数字化转型确实可以显著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因此,H1得证。

(二)稳健性检验

1.内生性问题与处理

表3结果的可信性依赖于模型(1)中解释变量数字化指数的外生性。但可能会由于以下两个原因出现内生性问题:一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会计信息质量可能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二是模型(1)存在未考虑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的遗漏变量。为此,本文通过选择合理的工具变量回归进行解决。参考王桂军等[ 21 ]和袁淳等[ 22 ]的做法,分别利用企业所在地到杭州的距离(IV_hz)以及企业所在地级市的电信与互联网普及程度(IV_in)作为工具变量。选择企业所在地距杭州的距离作为工具变量的原因在于:首先,杭州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起源地,因此,距离杭州越近的企业可能更快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满足相关性要求;其次,地理距离是一个严格的外生变量,不会对企业内在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其他直接影响,满足排他性约束。而选择企业所在地级市的电信与互联网普及程度作为工具变量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度高度依赖于外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因此电信与互联网普及程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另一方面,地域层面的电信与互联网普及程度无法对微观企业层面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满足排他性约束。

表4汇报了工具变量法的回归结果。企业所在地到杭州的距离符合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固有特征,在回归时如果控制企业个体固定效应,则无法得到数字化指数的估计系数。因此,在以企业所在地距杭州距离作为工具变量时,本文具体利用两阶段二乘法进行回归;在以企业所在地级市的电信与互联网普及程度作为工具变量时,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

从工具变量的有效性来看,在第一阶段回归中,不管是否纳入控制变量,工具变量IV_hz和IV_in的系数分别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和显著为正。这表明,一方面,离杭州的距离越远,企业数字化水平越低;另一方面,企业所在地级市的互联网普及程度越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越快。以上两个结果均符合理论预期。在进一步考虑工具变量的弱识别检验时,研究发现Cragg-Donald Wald F统计量的值远远超过了10%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16.38。因此,本文所选工具变量既没有弱工具变量问题,又满足相关性要求。此外,根据不可识别检验的Anderson LM统计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也没有发现工具变量存在不可识别问题。

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第二阶段回归中,数字化指数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即使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表3中的结果仍然具有稳健性,也即数字化转型确实可以显著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2.改变数字化指数的测算方法

虽然基于年报进行文本分析是测算企业数字化指数的主流方法,但仍然有学者利用数字化技术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的比重来衡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 13 ]。为了确保研究结论与其他文献的可比性,本文重新采用数字化无形资产占比作为测算方法,表5展示了回归结果数据。研究表明,在控制企业个体固定效应和年度固定效应的情形下,数字化指数的系数依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即使采用了不同的测算方法,本文的结论依然具有稳健性。

3.规避企业的“策略性”行为

利用文本分析测算企业的数字化指数可能会受到企业“策略性”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 22 ]。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可能会出于“策略性”保密而在财务报告中较少披露与数字技术引进和运用相关的信息;另一方面,企业亦有可能会因为“策略性”炒作而存在过高披露数字化信息的行为。因此,本文参考王桂军等[ 21 ]的做法,利用以下两种方法规避企业的“策略性”行为:(1)剔除样本期内被证监会处罚的企业进行回归;(2)仅保留信息披露考核为优秀和良好的企业样本进行回归。以上结果如表6所示,不难发现,数字化指数依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说明,即使考虑到企业在“策略性”披露方面可能造成的干扰,本文的结论仍然稳健。

4.双重差分估计

为了进一步缓解数字化指数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将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交叠双重差分进行估计。具体模型设计如下:

其中,D为双重差分变量,按照是否进行数字化转型将企业样本分为处理组和控制组,D等于1表示处理组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后,D等于0表示处理组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前和所有控制组企业,其他变量定义与模型(1)相同。交叠双重差分的估计结果如表7所示,在同时控制企业个体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之后,不管是否纳入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双重差分项D的系数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说明,即使通过准自然实验的方法降低内生性问题,本文结果仍然稳健。

五、机制检验

理论分析部分认为,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以及内部控制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下文将对此进行进一步探讨和实证检验。中介效应模型为:

其中,Mes为中介变量,表示企业的信息透明度(Trans)和内部控制质量(IC)。证券分析师是专业的金融市场参与者,通常而言,分析师的跟踪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 23 ]。因此,本文参考Lang等[ 23 ]、辛清泉等[ 24 ]的做法,使用分析师跟踪人数加1的自然对数刻画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进一步地,参考张钦成和杨明增[ 25 ]的做法,采用迪博(DIB)数据库披露的“内部控制指数”衡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

表8汇报了中介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所有回归均同时控制了企业个体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列(1)、列(2)为数字化转型是否可以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估计结果。列(1)的回归中,数字化指数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信息透明度。列(2)将企业信息透明度纳入基准模型的回归中,企业信息透明度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说明企业信息透明度会显著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由此可得,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显著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列(3)、列(4)汇报了数字化转型是否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列(3)中数字化指数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列(4)中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说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同时,内部控制质量又会显著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数字化转型也可以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综上,数字化转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传导路径已基本厘清,即企业数字化转型明显提升了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内部控制质量,从而通过这两条路径最终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角度,通过文本挖掘技术从会计年报中提取并统计数字化转型关键词词频,以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状况。同时以2010年至2021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参考样本,从五个词频角度——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技术应用描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同时,通过改进数字化指数测算方法和避免企业“策略性”行为的影响,就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回归结果依然可靠。就其作用机制而言,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内部控制质量,进而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可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这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管理启示:一是控制企業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相关风险。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会带来一系列的会计信息系统变革,这些变革处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经营和财务风险,这些风险很可能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受阻,因此,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管理层要主动预测变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根据自身业务形态、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等选择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策略,避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组织不能承受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是会计行业需要积极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制定相应策略,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如果会计人员能够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掌握财务新技术,同时有效控制会计风险,那么会计信息质量将显著提高。因此,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计人员应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以提高数字化时代的会计业务能力。这将有助于控制数字化转型企业的会计信息风险,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其控制在低水平,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 池国华,楼昕悦.内部控制、政府审计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2012—2016年上市央企数据[J].会计之友,2021(9):19-25.

[2]郑士刚.浅析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3(15):32-33.

[3] VERHOEF P C,BROEKHUIZEN T,BART Y,et al.Digital transformation:a multidisciplinary reflection and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1,122:889-901.

[4] VIAL G.Understand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a review and a research agenda[J].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19,28(2):118-144.

[5] 李苍舒,沈艳.数字经济时代下新金融业态风险的识别、测度及防控[J].管理世界,2019,35(12):53-69.

[6] LIU H,LOBSCHAT L,VERHOEF P C.Digital transformation:a multidisciplinary reflection and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9,12(1):889-901.

[7] 钟廷勇,黄亦博,孙芳城.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竞争与会计信息可比性[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2(12):21-43.

[8] 聂兴凯,王稳华,裴璇.企业数字化转型会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吗[J].会计研究,2022(5):17-39.

[9] 王敬勇,孙彤,李珮,等.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融资约束[J].科学决策,2022(11):1-23.

[10] 管考磊,朱海宁.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税收规避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2022(8):30-38.

[11] 凌华,徐怀宁,李珮,等.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抑制审计风险吗?[J].科学决策,2022(10):33-47.

[12] 翟华云,李倩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审计质量吗?[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2):69-80.

[13] 张永珅,李小波,邢铭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定价?[J].审计研究,2021(3):62-71.

[14] 吴武清,田雅婧.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降低费用粘性吗[J].会计研究,2022(4):89-112.

[15] 陈冬梅,王俐珍,陈安霓.数字化与战略管理理论:回顾、挑战与展望[J].管理世界,2020(5):220-236.

[16] REUVER M D,SORENSEN C,BASOLE R C.The digital platform:a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8,33(2):124-135.

[17] 何帆,刘红霞.数字经济视角下实体企业数字化变革的业绩提升效应评估[J].改革,2019(4):137-148.

[18] 吴非,常曦,任晓怡.政府驱动型创新:财政科技支出与企业数字化轉型[J].财政研究,2021(1):102-115.

[19] 罗进辉,巫奕龙.数字化运营水平与真实盈余管理[J].管理科学,2021,34(4):3-18.

[20] 马黎珺,张雯宇,谢露.利率市场化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基于贷款利率去管制的准自然实验[J].会计研究,2022(4):3-21.

[21] 王桂军,李成明,张辉.产业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效应[J].财经研究,2022,48(9):139-153.

[22] 袁淳,肖土盛,耿春晓,等.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分工:专业化还是纵向一体化[J].中国工业经济,2021(9):137-155.

[23] LANG M,LINS K V,MAFFETT M.Transparency,liquidity,and valuation: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when transparency matters most[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2,50(3):729-774.

[24] 辛清泉,孔东民,郝颖.公司透明度与股价波动性[J]. 金融研究,2014(10):193-206.

[25] 张钦成,杨明增.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内部控制质量:基于“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审计研究,2022(6):117-128.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质量数字化转型内部控制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关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用的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