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护士横向暴力分析*
2024-03-02丁红秀马怀丽梅双娟
丁红秀,马怀丽△,符 锦,梅双娟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1.神经内科 2.护理部,云南 曲靖 655000)
横向暴力特指同事同学内部发生不良行为,包括孤立他人、破坏自尊、口头侮辱、有偏见报告、身体威胁、利用歧视、支持不足等[1]。临床实习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重要环节,实习护士年龄普遍较小、社会阅历和专业经验缺乏,在临床实习期间较易遭受横向暴力,可导致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显著降低,遭受心理暴力比身体暴力更明显[2],还降低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3],引发睡眠紊乱、焦虑、消化功能紊乱等多种不适[4],严重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甚至自杀[5]。中国的横向暴力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本研究采用改良的《NAQR问卷》调查学生和教师,分别对实习护士和临床带教老师进行调查,为临床教师提供防范横向暴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连续入选2022年4月-2023年2月在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实习的146名护理实习生、328名担任临床带教的护理人员。实习护士纳入标准:(1)临床实习≥3个月;(2)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所在实习部门非临床科室。临床教师纳入标准:(1)有执业资格证书;(2)有一年以上带教经验;(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调查时段不在医院;(2)所在部门非临床科室。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实习护士的性别、年龄、家庭住址、是否独生子女、学历、性格类型、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在校成绩、护理专业喜爱程度、对工作场所欺凌行为了解程度。
1.2.1.2 负性行为调查
采用1997年挪威学者研制[6,7]、国际常用于工作场所负性行为评估的量表《the Negative Acts Questionnaire Revised》,该问卷包含19个条目,根据本院实际做了调整,保留条目中工作相关负性行为和人际关系负性行为两个维度,被欺凌的程度采用Likert 5级量化:1分=“从未遭受过”、2分=“有但很少遭受”、3分=“几乎每月一次”、4分=“几乎每周一次”、5分=“几乎每天一次”,得分越高实习期间遭受的负性行为越多。问卷还调查负性行为的原因,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可选择至少1项。该问卷的整体Cronbach’s alpha值0.974。
1.2.1.3 临床教师
采用国内学者[11]研制的《预防横向暴力知信行调查问卷》,问卷调整后含横向暴力认知、防范态度、防范行为三个维度,防范程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量化:5分=“非常熟悉”、4分=“较熟悉”、3分=“一般熟悉”、2分=“不熟悉”、1分=“非常不熟悉”,总分值215分,60%分位数160分,其中知识问卷总分65分、态度问卷总分70分、行为问卷总分80分,分值越高教师预防横向暴力的知识、态度、行为越好,问卷的Cronbach’s alpha值0.933。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质量
实习护士发放和回收问卷均146份,回收率100%;临床教师发放和回收问卷均328份,回收率100%,剔除答卷时间少于90秒的无效问卷16份,问卷总有效率95.1%。
2.2 实习护士的人口学特征
146位实习护士中女性占89.73%、男性占10.27%;平均年龄21.63岁;80.82%来自农村,19.18%来自城市;91.78%为非独生子女,8.22%为独生子女,见表1。
表1 146名实习护士基本情况
2.3 实习护士遭遇横向暴力情况及相关因素
将146名实习护士分为未遭受欺凌者47名(32.2%)和遭受欺凌99名(67.8%)2组,负性行为总分及工作绩效、人际关系两个子维度与年龄正相关(r分别=0.296、0.299、0.281,P<0.001);与对护理职业的喜爱程度显著正相关(r分别=0.292、0.293、0.279,P均<0.001),与欺凌了解程度正相关(r分别=0.231、0.246、0.209,P<0.001,见表2。
表2 负性行为相关分析
2.4 横向暴力发生原因
实习护士超80%认为横向暴力发生与工作相关,超70%认为与组织管理和社会大环境相关。认为与护士个性、团体凝聚力、护士间沟通能力相关分别占比82.88%、84.93%、84.25%。认为与工作压力大相关的占比90.41%,认为与医患冲突、人力资源、工作环境相关的占比分别为80.82%、79.45%、69.86%。认为与等级制度、渠道支持、能力不足、职权滥用相关的占比分别为81.51%、76.03%、75.34%、71.92%。认为与社会地位、教育缺失、其他原因相关的占比分别为83.56%、80.14%、7.53%,见表3。
表3 横向暴力产生原因调查
2.5 临床教师防范横向暴力情况调查
临床教师防范横向暴力的能力总分215分,实际得分155.45±21.50,≥60%分位数160分者少于<160分者[117人(37.5%)]与195人[(62.5%),P<0.05)]。知识维度总分65分,平均得分34.38±10.44,态度维度总分70分,平均得分55.56±6.28分,行为维度总分80分,平均得分61.08±14.03,见表4。多重线性回归发现,影响总分最大的观点依次是“我认为横向暴力会促进护理人员流失”、“我认为很有必要提高护理人员对横向暴力的认知”、“我认为管理者有必要建立横向暴力的应对方案”,见表5。
表4 临床教师防范横向暴力能力调查
表5 影响总分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实习护士一般特征与遭遇横向暴力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临床实习期间实习护士的年龄越大,越易遭受横向暴力,可能是年龄较大的实习护士学历较高,认知水平更高,更容易发现遭遇横向暴力[9-11]。
3.2 临床实习期间实习护士遭受横向暴力的现状
本研究67.8%的实习护士遭受横向暴力,高于国内外同类研究[12],提示本院实习护士在临床实习期间遭受负性行为的现状不容乐观。护理人员在国内外均属紧缺人才,遭遇横向暴力严重影响实习护护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认同感,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降低横向暴力发生率及其危害必要而紧迫。
3.3 横向暴力的产生原因
本研究来自实习护士的调查发现,横向暴力与专业工作、组织管理、社会地位均相关,但主要原因仍是工作压力较大[13]。护理工作与医疗安全息息相关,实习护士出现差错的责任人是带教老师,可能引发临床教师对实习护士的横向暴力[3]。以上结果提示:为积极防范横向暴力,应健全管理制度,改善实习护士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减少横向暴力,实习护士和临床教师均应提高专业功底和动手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以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赢得上级、同事、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支持、尊重。
3.4 临床教师的横向暴力防范能力
本研究发现,临床教师防范横向暴力的知识、态度、行为均存在不足,尤其对横向暴力的认知能力,与张茜[8]的报道类似,可能原因是横向暴力相关知识的培训不充分,但临床教师对相关培训需求明显[14]。管理层需为临床教师和实习护士提供表达诉求、沟通交流的渠道以及横向暴力快速应对方案,最大程度降低被横向暴力护理人员受到的伤害[3]。
4 结论
临床实习期间实习护士较常遭遇横向暴力,师生双方增加防范知识培训、提高关注度和改进干预措施,是有效防范实习护士群体横向暴力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