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复合固定术在重睑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4-03-02徐永飞
徐永飞
重睑成形术为临床常见的整形外科手术之一,适用于单睑者,皱褶较浅、形态不对称或伴多层皱褶的重睑者,以及轻度上睑内翻倒睫者[1]。目前可用于重睑成形术的方式主要有埋线法和切开法,前者具有术后恢复快、术后切口愈合痕迹不明显等优势,但仅适用于上睑皮肤较薄且不松弛者[2];后者虽恢复时间较长,但其效果稳定、使用范围广,能有效避免重睑成形术后重睑线不明显或重睑线消失等并发症发生风险[3-4]。有研究[5]指出,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效果稳定,但多数患者因存在眼睑不自然、伴凹陷瘢痕或术后肿胀现象对手术效果不满意。因此,在控制手术风险的同时确保患者获得自然、协调的重睑效果为目前医学美容专业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6]表明,上睑脂肪组织过多为导致单睑的重要原因,建立提上睑肌腱膜与睑板前皮肤纤维连接为重睑成形术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旨在分析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复合固定技术在组织瓣切开重睑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重睑外观、对称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25例行重睑术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其中对照组男2例,女60例;年龄25~40(32.52±5.17)岁;眼睑类型:隐性双睑22例,单睑40例;上睑厚度1~3(1.95±0.33)mm;上睑皮肤松弛度[7]1~2(1.51±0.26)mm。观察组男4例,女59例;年龄27~38(33.16±5.25)岁;眼睑类型:隐性双睑24例,单睑39例;上睑厚度1~3(1.92±0.41)mm,上睑皮肤松弛度1~2(1.47±0.35)mm。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11210)。纳入标准:(1)符合组织瓣切开重睑术治疗指征[8]且自愿接受该手术治疗;(2)经术前评估确认上睑皮肤松弛[9];(3)经提上睑肌肌力检测均≥7 mm[10];(4)年龄≥18岁;(5)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眼周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2)有免疫功能障碍或伴免疫性疾病者;(3)有出血风险或凝血功能障碍者;(4)处于妊娠、哺乳期女性;(5)伴精神、认知障碍性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固定术联合组织瓣切开重睑术 (1)嘱患者取仰卧位轻闭双眼,待其上睑皮肤充分舒展后根据患者眼部特征设计手术切口,为确保重睑线自然流畅,应将上睑轻度松弛多余皮肤组织切除后在内眦赘皮处标记切口线,并实施内眦赘皮矫正。(2)对术区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常规消毒后,沿设计线依次切开上睑处的皮肤、皮下组织并切除松弛皮肤和切口正下方的眼轮匝肌。(3)去除切口正下方的眼轮匝肌后,分离切口处眼轮匝肌,将睑板前眼轮匝肌及筋膜修剪平整,由外而内打开眶隔并清除多余脂肪组织后,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4)双侧应用尼龙线间断缝合眼轮匝肌、皮下组织、上睑皮肤,确认双侧重睑对称,调整满意后在缝线处打结固定。(5)术后处理:采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均匀涂抹至手术切口处,并应用无菌纱布进行加压包扎,术后3 d进行常规抗感治疗,术后3个月回院复查。
1.2.2 观察组采用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复合固定术联合组织瓣切开重睑术 (1)手术麻醉、上睑松弛处理方法同对照组。沿设计线依次切开上睑皮肤、皮下组织及眼轮匝肌后,自睑缘方向实施锐性分离,依次分离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层、结膜层,并切除睑板前眼轮匝肌,切除时注意保留睑板前筋膜组织。(2)切除切口下方睑板前的眼轮匝肌并剥离睑板前筋膜组织,翻转眼轮匝肌复合体,使其形成睑板前皮肤-眼轮匝肌瓣复合体,去除部分眼轮匝肌并形成皮肤-眼轮匝肌瓣;剪除眼轮匝肌下脂肪后,适当去除睑板前筋膜组织。(3)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后,应用单丝尼龙线分别在瞳孔中点、切口外端内侧1 cm处、内眦向外3 cm处依次将上睑提肌、眼轮匝肌残留部分及筋膜进行缝合固定;同时将切口下唇皮肤、睑板上缘提肌腱膜及切口上唇皮肤缝合5针后形成双重缝合。对侧处理步骤同上,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判定标准[11]: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见任何不良反应为甲级;术后切口明显愈合,但可见轻微炎症反应、无化脓表现为乙级;切口愈合不佳,有炎症且切口化脓为丙级。(2)重睑美观度及对称性。采用我院自主设计的重睑美观度评分量表对重睑外观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睁眼流畅度、内眦赘皮牵拉情况、睫毛缘显露情况、闭眼时重睑切口线弧度流畅度、患者个人满意度5个维度,各维度满分20分,总分100分,85~100分为优,55~84分为良,50~54分为中,<50分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此量表经信效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73。采用我院自制的双侧重睑对称性量表评估重睑对称性,量表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对称性越高,此量表信度系数为0.72。(3)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眼周感染、上睑凹陷、眼睑血肿、重睑线形态异常(消失、过窄或皱褶过高)等。(4)治疗满意度。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量表满分100分,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分表示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治疗情况比较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乙级、丙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情况比较
2.2 2组重睑美观度及对称性比较 观察组重睑美观度优良率及对称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重睑美观度及对称性比较
2.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4 2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12]报道,亚洲人的眼睑结构特征多以睑板窄、重睑褶皱窄、提上睑肌腱膜纤维与眼轮匝肌的纤维连接少及眶隔脂肪下垂等为主,亚洲人的重睑率与欧美白人存在显著差异。国内外普遍认为女性的眼部有适当宽度重睑是极具魅力的,这也是过去30年里,重睑成形术不断发展、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的主要原因[13]。另有研究[14]指出,重睑成形术可用于治疗部分眼睑下垂、倒睫患者,也可用于满足对美的追求,目前较为常见的重睑成形术方式主要包括埋线法和切开法两种,与埋线法相比,切开法的应用范围、适用群体更广泛[15]。
传统切开法一般是通过分离皮肤、眼轮匝肌,切除部分或全部睑板前眼轮匝肌并依次缝合皮肤、上睑提肌腱膜、皮肤的方式完成治疗,经上述手术操作后,患者上睑皮肤会通过与眼轮匝肌、睑板前筋膜粘连而形成重睑[16]。但有研究[17]表明,传统切开法将皮肤与提上睑肌腱膜直接粘连后或可导致患者闭眼时存在明显凹陷或阶段征,多数患者因重睑形态不自然而对治疗效果不满意。从解剖学角度来说,天生重睑者的上睑提肌会在自然闭眼时呈松弛状态,其睑板区皮肤与睑板间存在一些可移动区域,当睁眼收缩上睑提肌时,则会自然形成重睑皱褶[18]。因此有学者[19]认为,若可在切开重睑成形术中,分离眼轮匝肌、睑板前筋膜并形成眼轮匝肌皮瓣,再将其与睑板前提上睑肌腱膜进行固定缝合或可获得更加自然、协调的重睑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与传统重睑成形术相比,基于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固定技术下的重睑术愈合效果更佳。考虑原因,固定并连接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后,能与上睑瞬目力量相抗衡,以提升切口缝合处的牢固性、稳定性[20]。且在此固定技术下,患者术后皮肤更加紧绷、自然,可在稳定重睑效果同时,确保患者睫毛自然上翘,且在无张力缝合下,亦可保证患者的重睑更加美观、自然、对称。故本研究中,观察组重睑美观度及对称性均优于对照组。李天成等[21]研究结果显示,眼轮匝肌与提上睑肌腱膜固定技术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重睑线的宽度,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3% vs 20.63%),与本研究结果相似(6.35% vs 20.97%)。且本研究中经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固定术复合重睑成形术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复合固定术联合组织瓣切开重睑成形术能有效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提升患者的重睑观度及对称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患者治疗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