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籍之美

2024-03-02戴丽

莫愁·小作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南京图书馆古籍

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做好古籍普及传播。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国家版本馆时再次叮嘱:“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的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江苏是文化大省,也是古籍大省。据统计,全省古籍收藏总量约450万册,其中1422部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占全国总量的10.9%,位列各省份第一。作为省内古籍藏量最丰富的收藏单位,南京图书馆所藏古籍数量之丰、种类之多、版本之珍,在业内素有盛名,馆藏中不乏唐代写本,辽代写经,宋、元、明、清历代刻印珍本,已有63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丰厚的“家底”赋予古籍宣传推广以光荣使命。2009年,南京图书馆组建了自己的视频拍摄团队,基于丰富的馆藏古籍资源创作了大量宣传推广视频,有效助推了古籍的保护与传承。

视频,让古籍鲜活起来

2019年,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号召全国各古籍收藏单位开展“中华传统晒书活动”,邀请各大公共图书馆馆长亲自“晒宝”,“晒”出各省或各馆所藏最珍贵、最有特色、最有传奇色彩、最有文化代表性的国家典籍。南京图书馆针对活动专门制作了3条短视频,分别推荐馆藏《天下郡国利病书》《永乐大典》和《玉琴斋词》。该视频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和光明网专题网页上展示,起到了良好的古籍推广效果。

2022年,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在世界读书日当天,作为荐读人走进央视一套的纪录片《品读中国·南京》直播间,面向全球讲述《文心雕龙》在南京诞生的故事和其中的美学精神。很多国外的朋友看到视频后,纷纷点赞,被博大精深的中国古籍深深吸引。

南京图书馆制作的“书林锦绣:南京图书馆藏珍贵古籍赏析”系列短视频,由资深古籍专业馆员担任推荐官,每期选取一种古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所选古籍的版本价值、内容大旨、书籍的递藏源流等。视频配合讲解,加入大量古籍实拍素材和相关资料画面,在表达古籍珍贵性的同时,兼顾了古籍基础知识的普及。视频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江苏古籍珍本欣赏”专栏展示后,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古籍的魅力,认识到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古籍在人们的心中鲜活了起来。

视频,让古籍走进日常

由于图书馆的古籍工作大多处于幕后,使得大众对于古籍工作相对陌生。其实,古籍工作不仅包括古籍修复,还包括古籍编目、古籍借阅、古籍数字化、古籍整理出版等等。为了让读者能对古籍工作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南京图书馆依托雄厚的古籍人才优势,创作了多部古籍工作揭秘类短视频。

《古籍的一天》用精炼的镜头语言生动地展示了图书馆古籍工作者们一天的工作,他们有的负责古籍的出入库管理,有的负责古籍的整理与编目,有的负责古籍的数字化扫描,有的负责古籍修复……《古籍人的年终总结》则采撷多种古籍日常工作场景的精彩瞬间,以集锦形式集中呈现给观众。除此之外,还针对大众比较感兴趣的古籍修复、古籍编目等古籍工作,策划拍摄了专题短片。《编舟人——沈燮元与黄跋》以著名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先生为主人公,讲述其数十年如一日整理黄丕烈题跋的故事。通过多媒体的呈现,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籍编目者的日常,感受古籍编目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遇到阅读节、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七彩假日等活动,南京图书馆会制作宣传推介类视频。如为“历史文献 瀚海寻踪——南京图书馆藏四库底本图片展”等专题文献展制作讲解视频,在“南图网上展厅”同步推出线上展览。拍摄制作《礼部韵略》,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交流互鉴,向海外展示中华典籍之美。受《红楼梦》与南京城渊源颇深的启发,创作《书写城事》短视频,从馆藏书籍的视角,讲述书与人、人与城(市)、城与书三者之间相互交融、彼此成就的故事,该片在2022年南京文旅新媒体优秀视频征集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在献礼二十大的《礼赞新时代——南京图书馆风采录》中,以馆员复原清代文学家袁枚《随园食单》里的美食引出本片的“古籍篇章”,新颖且有趣,该片被“水韵江苏 有你会更美”视频号等多家媒体平台转载。

视频,让古籍的魅力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8至2022年间,短视频用户规模从6.48亿增长至10.12亿;用户使用率从78.2%增长至94.8%,可见,大众对短视频的接受与喜爱程度极高。古籍的普及推广可借助短视频的宣传优势,同时,不应局限于简单的记录,而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延伸创新:1、古籍类视频的脚本撰写应在尊重史料與事实的基础上深入研读相关资料,抓准其核心要义;2、解说应深入浅出,叙述方式应层层递进、引人入胜;3、视频内容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传达最有价值的信息;4、画风和配乐宜轻松活泼,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古籍知识文化的熏陶。

古籍蕴含的故事不仅具有研究价值,更是视频创作不可多得的创意来源。以南京图书馆制作的短片《编舟人——沈燮元与黄跋》为例,该片以黄丕烈豪掷千金买书的故事开篇,引出馆藏元刻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再以该书上的黄跋为例,评析黄跋的高妙之处,最后引出沈燮元先生潜心多年整理黄跋的事迹。在此之前,已有多家媒体报道过沈燮元先生整理黄跋的事迹,而本片别出心裁,以“公元1809年(清嘉庆十四年)黄丕烈用92.7两黄金买书”的故事作为切入点,通过诙谐的动画和互动提问,激发观众的兴趣,让人耳目一新。该片的独特构思不仅使其在众多同类宣传中脱颖而出,也深层次揭示出黄跋本身的巨大价值,突出沈燮元先生整理黄跋的功绩。

古籍是一片正待开拓的肥沃土壤,除了优秀典籍的推荐、古籍修复技艺的展示、古籍整理编目等古籍日常工作的介绍以外,古籍类宣传推广视频内容的创作还应广开思路,发掘更多新鲜主题。不论是复原古籍里的食谱、茶艺、药方,还是以情景演绎的方式再现古籍递藏中的跌宕故事,甚至是基于典籍创作舞蹈剧、音乐剧、话剧、戏剧等,都是值得尝试的有效路径。在数字技术的发展持续推进下,视频的创作也可以结合新兴技术,借助AR、环屏投放等智能技术,为观众打造沉浸式的空间,使传统古籍从“平面阅读”走向“立体观看”。

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让这些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从尘封中“活”起来,却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用镜头记录呈现是一次重要的探索,取得了社会的热烈反响,激发了大众对于古籍保护的兴趣与热情。但古籍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创作者仍需继续发挥视频在古籍知识与文化普及及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用心用情书写好古籍故事,让古籍的魅力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戴丽: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猜你喜欢

南京图书馆古籍
古籍修复的神器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逍遥齐物追庄周
我是古籍修复师
南京图书馆藏珍贵宝卷掠影
走过南京图书馆的名人们
南京图书馆低龄少儿馆开放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研究